张国玺
摘 要:祥云县“红色传承”教学基地管理中心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当前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对当前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现状、教育需求有了较为清晰、明确的认知,对当前充分发挥现场教学基地作用,推进党性教育创新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红色传承;教育;创新
一、祥云“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运用红色资源提升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祥云“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建成后,依托教学基地的红色资源对当前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进行了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祥云特色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之路。
(一)建设培训机构
2015年4月16日,祥云县“红色传承”教学基地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教学基地的党性教育功能、教学环境、综合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得到有力提升。调查也显示, 63.9%的人认为,打造“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很有必要,51.3%的人认为到祥云县“红色传承”教学基地对党性提升作用非常大。
(二)找准基地定位
1.系统发掘,围绕祥云县的红色资源,选点聚焦党性。祥云“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立足“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全省西线党性教育枢纽”三大优势,突出“红色传承”主题,融入党史教育,以“传播真理——坚守真理——笃行真理”为线,串联体现建党初期、抗日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时期、三种精神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含红色传承教育馆)、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两个教学点,以全力打造全省“红色传承”品牌,服务党性教育为目标,结合全国开展的“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心组织教学。
2.梳理素材,以各种史实和实景为支撑,讲解内容聚焦党性。
3.合理安排,结合不同现场教学点实际,布展聚焦党性。红色传承教育馆作为全省目前唯一一个集中浓缩展示云南地方党史的教育馆,重点介绍从云南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建立到云南解放的历史,突显王复生、王德三为代表的一批云南革命先驱在中共党史、云南地方党史的地位作用,引导学员学习先烈先辈“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引导学员学习普发兴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务实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整合各类资源
1.加强文物资料的整理,充分挖掘革命史料。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和普发兴先进事迹陈列室有着存量丰富、种类多样的红色资源,遗迹保存相对完好。在基地建设中,切实做好先辈先烈、重点人物、党性教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2.优化师资组合。加强队伍建设、开展高水平的党性教育,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的基地着眼师资队伍的梯度建设,构建了以省州县党校资深党史党建教授为主,以教学基地讲解员为辅的教学团队。在年龄上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整个团队结构合理、优势互补。
(四)设计科学流程
祥云“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注重将党性教育主题的严肃性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相结合,在坚持理论教育的同时,采用现场参观、实地体验、讨论交流等方式,用平实质朴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进行讲解、感染和引领。
1.设计“一题三线六模”课程体系。按照“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的标准,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主题,展开“三条线索”,即建党初期、抗日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红色传承教育馆和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三个教学点。探索和完善了现场教学“六个一”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讲述一个典型、设计一个活动、营造一个氛围、受到一次震撼、得到一次启迪”,精心组织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革命者心中的党性和党魂。
2.让党性贯穿整个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现场教学开展前安排学员观看专题教育片《祥云魂》、《火火炬不熄》、《村官普发兴》,让学员对祥云“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党性教育有基本认识,形成基本知识背景;“体验阶段”,将学员带入教学现场,通过观看故居、遗物、听取讲解、互动交流等环节,让学员在现场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景。“感悟阶段”,在充分消化、吸收现场教学基地的党性教育养分的基础上由省州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提炼主题,实现党性修养的升华。
二、充分发挥现场教学基地作用,推进党性教育创新的发展性思考
(一)激发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学习的内在动力
现场教学基地要弄清党员干部在实践中遇到的思想困惑,抓住大家普遍关注又迫切需要理解回答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讲解员要区分层次,因人施教,不搞千人一面、上下一般粗。
(二)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党员干部思想建党基石
理想信念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现场教学基地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内容设计的首位,优先安排,在“真懂”、“真信”、“真行”上下功夫。
1.强化党的理论教育。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政治优势。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研读原著经典,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
2.加强党章和党风党纪学习教育。当前,要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持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使正风、正纪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3.坚持问题导向。要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解决党员干部思想疑虑和偏差,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和正确认识。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党性教育的有效性
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持久力。增强党性教育说服力感染力持久力,关键在于要将党性教育教学模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说教向对话转变,增强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感染性。
1.现场教学。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功能,需要将教育培训课堂延伸到各处的革命历史遗迹,开展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作为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现代教育培训模式, 具有开放性 、参与性、体验性、多元性的特点 ,由于其将培训学习的模式从传统程序化的知识灌输式和报告式, 转变为适合干部学习特点的高度参与式 , 调动了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体验式教学。通过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观、听、思、谈、讲、写“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听讲解、唱红歌、访旧地、承遗志,强党性”让学员参与体验式教学。通过党员干部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让每位学员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前辈艰辛的奋斗历程,以达到感悟历史、团结协作、牢记宗旨、转变作风的教育目的。
3.访谈式教学。在现场教学基地,通过访谈式教学,让革命烈士、先进典型后人走进课堂,讲述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及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开展与学员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让党员干部在故事中、在对话中感知历史,净化心灵,从而达到坚定信念、增强党性、反思自我、勇于担当的教育效果。
(四)深挖基地内涵,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现场教学基地依托的就是现场教学点所具有的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而提升党性教育水平的关键就是要做好资源的挖掘、转化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多以故居、陈列室、教育馆及英模遗迹、遗物为载体来呈现,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应采取合作共建、项目引领、课程开发、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积极挖掘整理。
(五)把握需求,增强教学针对性
从根本上说,党性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手段实现学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目的。但是,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更是学员主体内在的自觉行为,需要由学员完成体验、情感、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的过程。因此,搞好党性教育,关键是使党性教育成果转化为学员自觉的行动和一生的追求。这就要求现场教学基地要正确把握学员需求、学员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教学设计要体现针对性,讲解员组织教学要体现出学员参与的主动性。
(六)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助推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不应仅是对内提升地方党员干部精气神的助推器,也應成为对外宣传推介地域精神形象的扩音机。因此,要加强党性教育类型规划,从对过去的红色资源由“点状”利用转为“连点成线”“点线结合”整体利用;将现代农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工业园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红色旅游等内容纳入党性教育范畴,从示范性基地到精品基地,形成多梯队、多层次的建没发展体系;规范党性修养的提升环节,形成—个多教学模块组合、内容丰富饱满的教学项目,实现讲授、观摩、提问、讨论一体化。加大现场教学培训的覆盖范围,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多重效应,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扩大现场教学基地的影响力。
(七)拓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改善目前以省州县党校资深党史党建教授为主,以教学基地讲解员为辅的党性教育师资模式。按照素质较高、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和专兼职结合的原则组建现场教学基地党员干部党性培训师资队伍,形成由专职党务工作者、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等组成的党员干部教育队伍。同时,要把农村的专业大户、农技协会骨干会员、乡土科技人才、党员致富示范中心户、致富能人聘为示范辅导员,发挥他们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实现师资资源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李庆宝.打造红色基地是加强党性教育的品牌工程--中共淮北市委党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走出新路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9-12.
[2]吴兆华,刘佳.关于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的探讨[J].党政研究,2016(3):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