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2018-10-13 07:40姚尽沙
青年时代 2018年2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措施

姚尽沙

摘 要:当前培养毕业生就业能力主要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来实现,而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结合国内外高校的有益经验,文章提出了几点课程改革的措施,以期提升课程效果。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20万。根据国家人社部的相关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上个年度尚未就业的毕业生,2018年待就业人数合计达1500万人。如何让这群人更好的就业,无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从学校层面来说,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多年来中外高校的实践经验证明,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是有效手段之一。

一、国内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情况

教育部办公厅早在2007年就下发了《大学生职业教育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

根据文件要求,各高校陆续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课程形式一般为集中授课,内容包括有国家及地区就业政策的宣讲,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求职过程中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公关礼仪以及求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等。随着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认识的日益提升,课程中又对生涯规划中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讲授。

二、当前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重指导轻辅导

当前的就业指导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课程主要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逐章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课堂师生互动,针对讲授内容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但由于时间短、学生人数多的关系,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亲身参与课堂实践过程。因而课程事实上更多的是对整个学生群体的整体指导,而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缺乏行之有效的辅导。

(二)课程评价机制落后

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机制现在普遍采用的就是考试方式,以卷面分数来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课程开的设具体效果。但事实上,传统应试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们对付考试常用的一招就是死记硬背,真实掌握多少、是否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无从得知。

(三)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

当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都缺少专职教师,而是由学校就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学工人员及其他部门行政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完成。这些人员中大部分缺乏课程专业背景,专业基础功底薄弱,再加上工作岗位经常调整,因而整个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人员变动频繁。

三、不同国家、地区高校的就业指导探索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国家,美国高校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职业知识及信息、求职技巧。在授课方式上既有传统的讲授,也会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团队活动,同时结合各方面的资源还会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与实习、邀请校友及校外人士讲座、开设网络课程等等。课外还能过多种方式,如网络、图书馆馆藏书籍等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学习途径与沟通交流渠道。学生的职业规划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从认识自我开始,通过各种实習实践机会循序渐进探索职场世界,为毕业就职做充分准备。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高度专业化,美国高校就业指导老师采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模式,兼职教师一般有心理中心的咨询老师、各学院的专职教授、职场人士等,专职教师则要求有咨询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位,还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日本作为较早实践“生涯教育”的国家,在高校中强调“支援每一个学生的生涯发展”,生涯教育贯穿在校学习的始终,着重解决三个问题:客观的自我认知、丰富的职业信息和自主的明智的决策。在课程讲授上采用“单向性讲座”与“参与式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朋辈的作用,由已就业的毕业生或者工作若干年的校友为学弟学妹们现身说法,提供咨询服务。课外,日本高校特别重视信息指导,会通过专门的就业指导资料室为学生提供就业相关的各方面信息,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解当前就业情况。日本高校的生涯教育从业人员基本上实现了专业化、专家化,专职辅导人员一般都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辅导学等相关专业的学士、硕士甚至是博士学位,同时必须通过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

香港地区在就业指导方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其就业辅导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培训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事业策划的基本理念与技巧、求职的一般技术与方法、行业和专业商业导向等,同时还会有提升学生的就业、择业及发展能力的培训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香港高校通过各校的信息中心为毕业生们提供行业、升学、求职等多方面的就业择业信息,通过个别咨询、团队辅导及就业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辅导服务,同时通过不同阶段的实习让学生获得实际经验。其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除学士学位的要求外一般还应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或者某方面有所成就。

四、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当前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一)丰富课程授课形式,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途径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适时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将个案分析、小组讨论、团队辅导、情境教学等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要做好校企合作,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企业,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一一对应,从而让学生有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时间短,学生接受信息量有限,课外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求职技巧、市场信息、企业需求等内容充实进去。“互联网+”时代,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推广,网络视频教学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各种APP、网络互动都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学生的偏好,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服务。

(二)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多方面改进课程评价体系

检验就业指导课程效果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上,因而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去推动学生实践。在课程考核上除了试卷的分数,还可加大实践的学分份量。我们可以系统地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通过暑期短期体验、日常课余兼职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实际体验,结合学生的专业实习、课程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学生实践的过程是检验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过程、也是发现自身存在不足的过程。结合用人单位的意见,我们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对课程开设效果做出更为真实的评价。

(三)积极扩展交流空间,分类指导与个性辅导结合

我们应该加大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将课程由课内向课外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其他国家和地区就业指导的经验中有一条是共通的,那就是课后咨询丰富、课余辅导到位。我们可以尝试实行就业导师制,根据学生职业意向分类指导、根据学生个体情况个性辅导。“互联网+”时代通讯发达,学生们可以一群对一个,也可以一个对一个与相应的导师就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就业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展开交流。

(四)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将专业教师纳入教学队伍

为了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指导团队的专业性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实际情况下,我们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们更新知识结构,学习人力资源、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积极获取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认证。不同专业都有不同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专业教师吸纳进来,听取他们对课程开设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制定出更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课程形式与内容。对于课程中专业发展的相關内容,可以由专业教师发挥其专业特长为学生更为生动地讲述就业方向与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蚌埠学院学报,2018,7(3):89-92.

[2]张泽天.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J].渤海大学学报,2018,(1):133-138.

[3]李倩,徐瑾.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58-63.

[4]张海艮.香港地区高校就业辅导工作的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9):95-97.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