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摘 要:大力推进院校任职培训战斗文化的实战化教学,是军事文化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文化人才的现实要求。比武竞赛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院校和部队教学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要大力推进战斗文化的实战化教学,为强军兴军提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支撑。
关键词:军事技能;比武竞赛;实战化作战训练
现今军队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更注重怎么去提高他们的战斗力,训练更侧重于实战化,而比武竞赛就是训练方式中的一种,通过比武竞赛的方式来抽查学员的作战能力,检验他们的训练成果,通过实战练兵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用于去实践去战斗,而随着竞技的发展,比武竞赛已经从校内走向了校外,训练平台得到了拓展,让军队院校的人才训练有了新的途徑。
一、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体能
比武竞赛不同于其他的竞赛,要求学员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一气呵成,所有的动作都要连贯而且可攻可守,需符合作战要求。另外,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进行比武竞赛活动,只有那些体能符合标准的学员才能进行比武竞赛,在比武竞赛中,对于学员的综合体能的考察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很多军事院校选择联合举行比武竞赛就是为了选出优秀的体能最强的学员。比武竞赛不仅考察学员的基础体能素质,很多项目都会大大超出这些学员的个人预期,只有综合战斗能力很强的学员才能坚持住,才能通过所有强度、负重等项目的考核。除了陆地上的比武竞赛,还有一些比武竞赛选择在海上举行,这就涉及到对海上目标进行狙击,而这些竞赛者需要提前进行全副武装,做好体能达到极限的准备,另外,还需在耐力、柔韧性、力量和灵敏等方面都具备很高的要求,否则将会大大损耗自己的精力,最终无法坚持后面的项目。比武竞赛不同于军事院校内单一的基础训练活动,更着重于考核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增强实战性。
二、提高学员整体协作水平,锻炼指挥与控制能力
在以往的比武竞赛方式上,考核的主体是个人,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并不能全方位的来考核个人的综合实力,所以现今的比武竞赛改变了原有的考核方式,转变为全面考核整个团队的作战协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也打破了以往两三个人一组的作战模式,而让团队人数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到10人左右,如若没有良好的整体协作意识,最终也不可能在比武竞赛中胜出。比武竞赛考核的是多方面的能力,所有参赛者都要做好挑战极限的心理准备,在平日的训练里更需注重实战性,不管是设备上还是训练的项目上,都需要按照实战标准。每个军事学员都应具备强烈的作战意识,一个没有作战意识的军人不能称之为军人,军人就要明白仗要怎么打,要怎么准备,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就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这样才不会在真正战斗中畏手畏脚。军事院校也需据此提出合适的教学方案,用完善的考核标准来与未来的战场做到无缝对接。一切作战既要源于部队,又要高于部队,同时还要能为日后的部队作战适用,只有这样的训练才是有意义的,最终才是有效果的。
三、强化学员的心理素质,加强对训练安全的认识
尽管实战化训练是具体实在的实践活动,但客观行动受主观意识的支配。实战化训练在指导思想上既不能脱离客观实际更不能因循守旧,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勇于打破一些条条框框。“战胜不复”,打仗不能因循守旧,战争不能简单重演;训练是战争的预演,也不能固步自封。军事斗争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先进战胜落后。军事理论是战斗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军事理论发展源于对技术的认识和利用。一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可能直接导致作战任务的失败,对于战斗人员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要积极构建开放、融合的教学训练平台,打破部队训练与院校教育之间的壁垒,
四、突出作战的综合性和连贯性
不管是什么项目的军事训练都需要学员具有良好的体能,而比武竞赛的要求更高,不只是要求学员在秒数、米数等因素上有良好的体能,更需要学员有良好的作战意识,将所学的技术和战术进行良好的结合,不断提升战场作战能力,既要有很强的心理意识,又要有很强的指挥与控制能力。同时由于作战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所以作战人员需要提前做好高强度作战任务的准备,提高身体体能,不管是陆路作战还是海山作战都能完美的完成任务,尤其是在海上作战行动中,在低能度低温的条件下,不仅要抗住这种很差的环境条件,还要完成任务达成作战目标,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根据这些还做好规划,训练什么,怎么训练,都要提前想好,如果体能素质不过关那么后面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另外,除了良好的体能,每个作战人员还要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做出决策,保证任务的完成。
五、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大军事院校纷纷改革军事训练方法,大力推广实战化教学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现代化军事训练法更注重作战性,要求按照部队的要求来实施平时的训练,同时采取比武竞赛等方式来提升学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体能,促进他们能力素质的提升。校际军事比武作为检验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备受各军事院校青睐。各大军事院校充分利用比武竞赛大舞台,探索实战实训新路子,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全方位锤炼学员军事体技能素质、指挥管理水平和协同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爱华.聚焦实战,靠拢部队,深度推进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实战化创新发展[J] 军事体育学报.2014-04-25.
[2]钟国才.军校学员军事竞赛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10-01.
[3]赵荣.实战化视域下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03-15.
[4]王立镇;胡玉利;牟朝霞.军校学员体能训练的实战化探究——基于“强军-2015”军事技能竞赛的启示[J]内江科技.2016-08-25.
[5]贺南; 卢红军; 雷育黎; 李献华.军校体能训练实战化之“八个结合”[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04-15.
[6]王文龙;宋涛;章劲.以实战化训练为抓手完善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课程体系[J]军事体育学报.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