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龙水淼
摘 要:本文结合新世纪中国民航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特点,对现行英语教学模式下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总结,并从“需求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等原则出发,参照国外ESP教学经验,提出了“课程设置”、“师资”及“教学素材”三方面的可行解决方式。
关键词:ESP;民航英语;视听教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民航运输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功跻身世界民航大国行列,并不断向民航强国的目标进军。
民航作为一项国际化特征明显的产业,英语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输入输出能力是每一位民航参与者的必备技能。我国作为发展中的民航大国,对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民航从业者的需求迫切。然而,目前民航英语相关人才却十分紧缺,成为了掣肘我国民航以更高速度发展的一大主要制约因素。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旨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着重提升人文素养,无法高效对接民航领域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针对民航专业英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二、ESP教学法
(一)ESP与EGP
ESP[1]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專门用途英语)是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一般用途英语)相对的一种教学理论,它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设计英语课程,而EGP主要是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
(二)ESP发展现状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高校普遍强调EGP教学,但新世纪以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高校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尝试结合学校特色和重点专业特色在金融、法律、旅游、航空等方面开设ESP课程,培养专业性人才。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ESP教学由于起步较晚,存在较多问题,国外则对ESP教学这一高效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由来已久,相对成熟,对我国时下以ESP教学为方向的英语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诸如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设有专业语言中心提供ESP课程,具体例如美国北卡莱罗纳州夏洛特分校的语言中心,专职为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提供语言辅导培训,该大学还设有ESP课程硕士学位,专门培养可从事ESP教学的师资力量,涉及商务、法律、健康服务等领域。
(三)ESP与民航英语
民航英语,专指服务于民航业技术进展、规章制定、及国际间交流和日常运转需要的英语,有其特定服务目的,属于ESP当中的一支。针对国内高校现行教学模式下英语人才培养与我国民航对英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转变EGP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ESP教学方式,培养服务于民航需求的英语人才不失为问题解决之道。
三、现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即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缺乏合理的课程结构。EGP课程与ESP课程之间衔接不当,导致英语课程整体结构缺乏合理性。出于传统、经济等多方面考量,多数院校选择EGP与ESP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低年级进行EGP教学,高年级加入ESP课程,但EGP课程与ESP课程之间存在相当一段空白期,缺乏衔接,导致学生ESP的学习效率低下。二是课程内容违背知识论规律。多数高校现下的民航ESP课程设置既无法体现学科目的,又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整体课程设置严重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满足学生需求。
(二)ESP教师专业性不足
近年,ESP教学模式在许多高校中得到应用,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师资方面的弊端渐趋明显,制约了ESP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高校英语教师出身人文学科,英语教学能力强,但对民航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缺乏专业培训,往往导致ESP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教材陈旧,缺乏时效性
与民航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相比,民航英语教材推陈出新的速度缓慢,现有教材大多陈旧,落后于时代,许多知识点放在当下应用性不强,整体实用性差。此外,语言晦涩,难以理解也是现行民航英语教材的通病。
四、对民航英语教学现存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一)调整民航ESP课程结构,适当增加课时
科学调研,并对现有课程进行结构调整,适当增加课时,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开设民航英语角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民航ESP学习交流组织,可有助于EGP与ESP课程衔接不当,教学存在空窗期等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学习民航英语的持续性。
(二)辅助施行航空英语视听教学
教学方式单一,违背知识获取规律等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民航ESP与其他知识的不同。根据特瑞赫拉的实验结果,人类通过视觉感知获得的知识可能性远远大于其它感官获得的知识(如表1)。因此,推行视听教学法,引入形式多样的民航英语音视频资料,提供真实语言环境,实现知识可视化、系统化呈现,将极大地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表1 人类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知识的比率
感官
比率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百分比 83 11 3.5 1.5 1
具体地,
1.课前预听,预留问题
所有学科的深入学习与探究都应以充分的预习为前提。提前预习是一个广泛涉猎的过程,而课堂则是深入剖析的过程。在视听教学法的课堂实操过程中,盲听往往无法带来乐观的课堂呈现,而提前泛听,启发思维,带着问题学习,处理获取的信息能取得更好地效果。
2.视听结合,教师讲解
研究显示,纯粹的视和听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而视听结合则成效更为显著。民航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学习过程既涉及理论知识,又包含所学知识的准确运用。视听结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促进了解民航相关设备设施,为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但考虑到知识的专业性,教师的讲解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而准确的知识结构体系必不可少。
3.课后巩固,加强实践
课堂时间有限,课后针对性地巩固提高意义重大。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点需要在课后拓展延伸,进行思辨式的理解;积极主动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真知亦有补益。
(三)强化民航ESP师资队伍建设
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足够的民航知识是民航ESP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基于英语专业教师多毕业于人文社科专业,缺乏理工科知识的现实,民航院校英语教师应强化民航专业知识学习,相互合作,了解學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了解民航领域新动态,与时俱进。
(四)增添更具时效性的教学素材
剔除掉教材中陈旧的信息,添加有关民航新动向的资料,增强教材的时效性。例如,添加民航新闻阅读,涵盖民航最新技术与事例等,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其对民航全领域广泛了解。民航ESP教材的亦须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力求逻辑严谨,讲解详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五、结语
ESP教学理论着眼于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在民航这一特定领域中,ESP的应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高质量民航英语人才稀缺。因此,采取有效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民航人才英语水平,充分发挥ESP教学法的优势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McIntosh A, Steven P.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1964.
[2]Strevens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 In Tichoo M. (ed.)ESP: State of the Art[C].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 1988.
[3]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前景 [J]. 物流技术与应用,1998,(3):46.
[4]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