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

2018-10-13 09:44李娟
青年时代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中国梦

李娟

摘 要: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大学生通过不断的论辩、讨论、自我教育等环节,不断地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在高校学生中的“入脑”、“入心”、“入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可以转变大学生的观念,使其深刻意识到个体小我与国家民族大我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为每个大学生播种梦想,指明方面,传播顺应时代潮流的正能量。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将先进的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头脑,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灵魂伴侣。

关键词: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高校思政课教学

2013年2月22日,教育部下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高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学校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贯彻“三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而如何使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成效、有综合效应则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重大理论课题。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思政课教材体系之间的关系

毋庸置疑,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十分必要,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政教育的形式,那么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思政课教材体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有学者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外在的,仅仅存在着偶然的联系;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尽管形式不一样。尽管这两种代表性的观点表面上相对立,但实际上二者都使片面的,并没有真实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使命。因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直接反映着我国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而思政课的教材体系与专业课十分不同,它不仅仅是告知大学生某种绝对真理,而且要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政课的教材体系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之间既不是绝对对立,也不是完全一致,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来说,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历史条件、主体条件,变革教学形式。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现实化、生活化、实践化的重要途径。但思政课教材体系的理论学习也并不能完全被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所完全取代,其基础地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是物化、现实化思政课教材体系的重要方式;而深入掌握思政课教材体系并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是推进中国梦主题深入的基本前提。

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中国梦作为一个政治术语,虽然已经耳熟能详,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能说,是不能再熟悉的高频词汇了。但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熟知非真知。人们对于某些事物表面上十分熟悉,但实际上并不真正理解。某些日常意义上被认为毋庸置疑的真理,可能只是人们无知的体现。“中国梦”也不例外,其本质性的内涵往往被遮蔽了。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大学生通过不断的论辩、讨论、自我教育等环节,不断地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在高校学生中的“入脑”、“入心”、“入行”。

首先,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加深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面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只有从理论上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有效地抵制西方的文化入侵。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对中国梦进行全面的考察与辨析,如中国梦与美国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中国梦的历史演进逻辑、中国梦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等等,了解其实质与内涵,可以很好地增强当代大学的爱国热情,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重要性。

其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当代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来分析各种现实问题。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实际上是通过中国梦这一切入点来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一种更为生活化、现实化的方式,内化于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在当代的大学生的心目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被贴上了“抽象”、“枯燥”的标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受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偏见的影响。而通过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分析和评价现实社会事件的标准。

最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力量。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梦在高校中的宣传教育还存在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等问题。而通过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梦的实质与内涵,使他们意识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性,并对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充满信心。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做‘中国梦理想信念的信仰者、推动者、实践者,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信念,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队伍基础,为党赢得青年奠定扎实的根基。”[1]

三、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激情

正如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的,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是被理论和价值观所指导和规范,并不是由天赋的本能决定的。并且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同的理论样式可以塑造出不同的行为风格的人。正是如此,意识形态的教育至关重要。我们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离开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无法想象的。通过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大学的奋斗激情,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力量保证。

首先,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可以转变大学生的观念,使其深刻意识到个体小我与国家民族大我之间的辩证关系。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实践教学,可以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密不可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是个人发展的前提,而个人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国家的进步。而脱离国家民族利益的所谓个人利益是没有根基的,无法实现;同时也没有完全脱离个人合理利益的所谓抽象的国家利益。所以通过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认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协调性,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自觉感、使命感、责任感,自觉把‘個人梦和‘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艰苦奋斗,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用中国梦指导引领大学生实践。”[2]其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为每个大学生播种梦想,指明方面,传播顺应时代潮流的正能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作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犹豫一座灯塔照亮了大学前进的道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梦思想,为每个大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所有的大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大学生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用‘中国梦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让当代大学生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为‘圆中国梦而努力奋斗。”[3]最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将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头脑,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灵魂伴侣。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对中国梦认识不清,认为中国梦与自身发发展联系不紧密,未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中国梦。而通过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行动有动力,前进有方向,思考有深度,“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广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进而成为大学生一生的承诺、一生的实践和一生的追求。”[4]

参考文献:

[1]王建利、范小强.高校“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实效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5(7).

[2]胡利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4(12).

[3]刘冠军.“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9).

[4]于庆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中国梦
家政女王的“中国梦”
为什么“中国梦”无意挑战美国
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梦”
英国公司发布“中国梦”调查报告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