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同学小小说三篇

2018-10-13 09:32
北京文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王浩白血病眼睛

新闻发言人

王洼村要选举一名新闻发言人,村里人奔走相告。

新闻发言人属副村级待遇,列席村委会。

很多人看中的不是副村级待遇,而是新闻发言人的名号。

王浩就是看中这一点的。王浩爱看电视,國家重大活动,新闻发言人口若悬河牛着哩!新闻发言人应对各方记者的刁钻提问,让王浩十分羡慕。

王浩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就回村务农,搞科学种田,老老实实当一辈子农民。平日里,村人聚一起,王浩讲得最多的是种植的稀罕事。比如,某地种出了一米多长的豆角,某地一个南瓜几百斤。一个堂嫂对无籽西瓜是怎么来的很有兴趣,没有籽怎么繁衍后代呢?堂嫂要王浩讲个明白,王浩红着脸,半天也没有讲明白。

王浩想,要是自己能当上新闻发言人,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阵地,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宣传科学种田,为村里老少爷们儿做点实事。

选拔新闻发言人提到村委会议事日程。按照村委会的条件,每个十八岁以上的村民都可以报名,村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后,提出候选人,交全体村民投票选举产生,搞得像美国选总统那么轰轰烈烈。

一下子报名十几人,经村委会资格审查,王麻子、侯脸、王浩三人作为候选人。每个人都动用自己的人脉拉选票,村里热闹起来了。王麻子是村委会副主任,家族人多,王麻子说,选举新闻发言人非他莫属。侯脸也报名了。侯脸是个木匠,平日里给乡亲们打家具、修农具、上房梁,没有收过工钱。侯脸说,自己选上的希望很大。王浩家族人口少,明显地处于劣势。

王浩对村主任说,想退出选举。村主任说,既然报名了,就参加选举吧。关键是要有一颗热爱公益的心。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选上了就好好干,选不上也别灰心丧气,还要一如既往地与乡亲们和睦相处。

村里300多口人,除去外出打工的,能参加选举的还有200多口人。

按照村委会的选举办法,每个村民要在同意的候选人名字后画“○”,不同意的名字后画“×”。不同意也可以另选他人,每张选票只能选一人。

村委会指派了计票人、监票人,当场唱票、计票。选举结果出现了奇迹,三人68票平。

这给村委会出了个难题,三人平票,又都不过半,让谁当新闻发言人呢?

村委会把选举结果报给乡里,乡长说,选举新闻发言人是村里的事,乡里不参考意见,让村委会自己解决。

村小学校长出了个主意,再选一次。

村委会主任说,再选一次,还是三人平票,怎么办呢?

小学校长说,再选一次就不可能平票。

村委会讨论决定,再选一次。

选举会议还在村部举行,还打了横幅,小学生锣鼓队也来助兴,锣鼓喧天。

果然,选举结果出来了,王浩以150多票当选新闻发言人。

王浩当选新闻发言人后,举行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题目叫《我如何当好一名新闻发言人》。

村里很多人不明白,第一次选举三人平票,第二次咋就不一样了呢?

小学校长卖起了关子说,这是外国人发明的一个啥子不重复定律,比如一个人走一百步,每次的脚印都是不重复的。这个理论很诡异,只有高深数学学问的人才说得明白。

家长都告诫娃,好好学习,搞明白那个啥子定律,什么看似不可能的事都能变成现实。

和为贵

如今,城市建设真的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日千里。

郊区的土地被开发商买来盖成了大楼,十几幢大楼摆在那里,就有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和谐小区。

小区里的房子不光卖给城里人,也吸引了农村人购买。乡下没有了学校,娃们要上学,就只有到城里,买了房就方便了。小伙子搞对象,姑娘也是先问在城里有没有房。城里的房子,不仅是财富,也是身份的象征。

因为买了房,胖嫂也进了城,住进了和谐小区。

儿子在深圳一工厂打工,每个月工资几千元,积攒几年,有几十万了。胖嫂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想想种一亩地,打一千斤麦子,才卖一千多元。除去成本,一亩地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儿子出息了,有了钱,说在城里买房子。胖嫂说,想买就买呗。

地还是要种的,本来就不多,一个人不到一亩地。当一个农民,如果不种地,一点意思都没有。再说,如今种地也方便了,都是机械化了,不用人去锄地、打农药、收割。胖嫂把地种上,就很少回去看看。地里旱了,让堂哥代劳,找人浇了,反正是自家出钱。过春节时,儿子回来,给大伯买了烟酒,还有衣服,所以大伯也愿意代劳。

胖嫂发现了一个商机——城里幼儿们没有玩耍的项目。村里有棵决明子树,结了许多决明子,可以给幼儿玩耍。胖嫂买来一大块塑料布,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又买来几件玩具,生意就开业了。两元钱,不限时间,随便玩。没有想到,吸引了小区里的幼儿,生意出奇地好。每天有二三十元的收入,想想自己也能挣钱了,胖嫂心里乐开了花。

胖嫂就是这个时候认识桂嫂的,二人成了好姐们儿,无话不谈。

桂嫂是城里人。桂嫂原是一家工厂的工人,工厂倒闭后,也没有了营生,靠扫大街挣钱,供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大学毕业后,考上一家机关的公务员,就不让桂嫂再去扫大街了。桂嫂说,儿子结婚时,请你喝喜酒。胖嫂说,一定一定。

有几天没有见桂嫂了,胖嫂有点想她。

再见到桂嫂的时候,胖嫂有点不高兴了。

桂嫂见胖嫂的生意好,就动了脑筋,你能挣钱,我也能挣钱。买来一个大垫子,里面放许多儿童玩具,在离胖嫂不远的地方开张,果然,吸引了许多人。原在胖嫂处玩耍的幼儿们多去了桂嫂的地方,胖嫂的地方一下子冷清了。

胖嫂对桂嫂说,还是你有脑子,生意这么好。

桂嫂说,哪有你聪明呀,也是向你学的。

胖嫂说,你要是干,咋不早给俺说一下。

桂嫂说,你干你的,俺干俺的,有那个必要吗?

话不投机半句多。

胖嫂向小区保安举报,说桂嫂占了小区的公共用地。

保安说,你不也是占了小区的公共用地吗?再说,这事也不归保安管呀。

胖嫂想,怎么也得給桂嫂点颜色看看。

胖嫂走进工商局,举报桂嫂无证经营。

接待胖嫂的是一个大眼睛姑娘。“大眼睛”仔细听了胖嫂的诉说,对胖嫂说了许多宽心话,胖嫂觉得心里舒服了许多。到了城里,不认识一个人。好不容易认识了桂嫂,又成了自己的竞争冤家。

“大眼睛”对胖嫂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和解你与桂嫂的关系。

胖嫂说,能行吗?

“大眼睛”说,试一试吧。

桂嫂和儿子带着礼物到了胖嫂家。

桂嫂说,咱俩的生意放一起,你有时间你照看,我有时间我照看,挣的钱平分。你看怎么样?

胖嫂很感动,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胖嫂和桂嫂和好如初。

桂嫂儿子的婚礼上,胖嫂见到新娘就是到工商局举报桂嫂时接待自己的“大眼睛”姑娘。

二孬

二孬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二十好几了,整天游手好闲,还偷鸡摸狗。

村里同龄人大多出去打工了。二孬也跟人一起出去打工,可是,二孬没有多少文化,下不了苦力,又不能加班,干了没有几个月就回来了。

没有对象,二孬不着急,二孬娘着急。二孬娘见人就说,他婶子,求求你给俺二孬介绍个媳妇吧,俺永远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可是,许多人敷衍二孬娘,好,好。却并不真的介绍。

有一次,在县城的广场上,二孬把手伸进一个人的口袋,已经得手了,厚厚的,感觉有几千元,却见到一双眼睛——那眼睛看着,二孬缩回了手。姑娘慈眉善目,但有一双洞穿心灵的眼睛,震撼人心。二孬从没有见过这么纯洁、美丽又有魅力的眼睛,像娘的眼睛,像姥姥的眼睛,又像姐姐的眼睛。对了,二孬终于想起来了,像菩萨的眼睛!二孬记得,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打不过妖怪,请来菩萨。菩萨用手一指,妖怪就现了原形。莫非自己也遇见了菩萨?

二孬在广场转悠。见广场的一角有人拿捐款箱,说是给一个白血病患者募捐。二孬掏了掏口袋,摸出10元钱,投进了募捐箱,志愿者连声说,谢谢。挨着是一个医院的咨询点,是为白血病患者配血型采集血样。不知是什么原因,二孬让人家抽了血。二孬感觉,咋今天活得有点出息了?平日里尽是自己占别人的便宜,亲戚邻居看自己都是看贼一样的眼光。

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二孬也没有记得许多。

二孬在街上正走着,被一个警察拦下。警察说,可把你找到了。二孬说,我可什么坏事也没有干呀。警察说,上车吧,到地方你就明白了。

警察把二孬拉到医院,白血病患儿的家长扑通给二孬跪下,求求您,救救俺的儿子吧。原来,二孬那天抽了血,留下电话号码,那个电话后来不用了。警察也是救治白血病患者的志愿者。

医院院长说,白血病患者血型配对是几十万分之一,能配对成功也是一种缘分。但捐献骨髓是自愿的,不勉强,回家与家人商量商量。临走,白血病患儿的家长给二孬买了一堆的礼物。

回到家里,娘看到二孬拿回来那么多东西,说,儿呀,花恁多钱干啥?咱不缺吃不缺穿,你要给自己买几件好衣服。二孬答应着,就是不敢给娘说捐献骨髓的事。

二孬找到姐姐,姐姐说,我到医院问问。

姐姐搭车到省城医院,咨询了有关专家。专家说,捐献骨髓对身体没有大碍。

一家人同意二孬捐献骨髓。

手术很成功,报社、电视台连篇报道,小城又谱写了一曲人间友爱之歌。

医院院长招聘二孬为医院的保安,每个月工资1800元。

电视台要采访二孬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遭到二孬的拒绝。二孬说,俺不想让人知道俺过去的丑事,也要活个人样呀。

不久,二孬得到一个姑娘的青睐。

二人走进婚姻的殿堂。

看着妻子的眼睛,二孬又想起了广场上的那双眼睛,满含着友爱、信任和亲情。自己是一个男子汉,一定要有男子汉的担当。

责任编辑 白连春

猜你喜欢
王浩白血病眼睛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喜龙号飞船
变脸的妈妈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眼睛真实太重要了
阅读理解Ⅰ
草裙舞晚间游戏惊艳版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