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东海这两个村党支部点赞!

2018-10-13 03:08宋彦伟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村民

□宋彦伟

不忘初心齐奋进 牢记使命谋幸福

竹墩村,是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一个受人敬仰的革命老区村。近年来,竹墩村党支部在敢打敢拼的退伍军人、支部“领头雁”梁超产的带领下,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开辟了一个环境优美、百姓富裕、社会和谐的幸福新家园。

竹墩村党员活动室,挂着很多奖牌。村党支部书记梁超产告诉笔者,要论奖牌的含金量,莫过于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的“信访稳定先进村”了。一个村能够实现信访工作“三连冠”,自然少不了支部一班人的心血和汗水。

“村里事事讲原则,民生事项民主决策,公开发包;项目实施由‘五老’负责监督,干部清正廉洁,心里装的都是大伙。谁还会没有事找事、上访找茬啊!”

这几年,村里通过建立充满活力阳光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大事小情都由村民议事会和党群议事会讨论“裁决”,支书不搞“一言堂”,进一步激发了干群参与村务政务的热情。村里水泥路、路灯、村庄绿化以及桥涵、水利设施配套等一切大小事务全部民主决策,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没有发生质量问题引发的信访案件。

“把村民的信访需求当作事业来办,不要轻易说自己管不了,更不能推诿扯皮,热衷于往上交,相信大部分的事情通过努力是可以在村组解决的。”

竹墩村凝聚起党支部核心力量,心平气和对待每个村民和信访事件,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引导村民走正常渠道、合理诉讼诉求;另一方面建立起主职干部信访包案制和困难疾苦帮扶制。对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村民建房和经济合同中极易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议事会第一时间调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碗水端平,一次处理不了,就两次、三次……不灰心,不放弃;对于一些棘手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会办,联手攻破。2017年以来,经过村里“和事佬”的不懈努力,村里有4起土地纠纷、邻里矛盾得到调解,双方当事人和好如初。

村干部想办事、能办事、办成事,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在点滴的小事中建立,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列。

“上班进花棚,看着盛开的鲜花、闻着花香,天天有事干,日日见收成,咱的心情甭提有多舒畅了!”村民梁成勇一边采摘着五颜六色的非洲菊,一边神采奕奕地告诉笔者。

传统农业种植只能解决群众温饱问题,要寻求富民增收之路,就必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搞高效设施农业,鼓励村民放开手脚,加速土地向种植大户、产业能人集中流转。村党支部一班人引导和鼓励党员群众本土创业、返乡创业,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焦在产业链上,村民吸引在产业链上。

创业示范户梁纪录拿出20多万元打工积累的资金,建起了两栋占地6亩多的土堆式温室大棚,种植的西红柿等新鲜时令蔬菜,“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越来越多的竹墩村民把发家致富的“宝”押在了高效农业上。目前全村已发展鲜切花、蔬菜种植户23户,建起高标准温室大棚65栋,规模种植面积150余亩,年可创收300多万元。

在竹墩村靠支部引领、能人示范、产业带动的设施高效农业种植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点亮老区群众致富脱贫的“燎原星火”。

村党支部利用当地花生资源优势,积极发动村民从事花生收购加工,拉长产业增收链条。村民购置了花生剥壳机、筛选机,开着农用车早上出去收购花生果,晚上连夜加工成花生米出售给龙头企业。亲带亲,邻帮邻,你追我赶忙收购。收购旺季,村里每天出动“夫妻车”、“兄弟车”和“股份车”30多辆外出收购。村民徐计良还创办了东海县老乡好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数十个绿色花生食品。畅销上海、南京。企业吸纳村里20多个富余劳力和留守妇女上班,人均月工资3500元左右。企业年生产花生食品4000多吨,成为纳税大户。

“咱们这个村,这几年发展变化太大了,出门就走水泥路,抬步就踏公交车;晚上开路灯,村庄亮堂堂,咱庄户人越来越有福气啦!”竹墩村60多岁的村民梁成兴逢人便夸新农村建设好。

竹墩有3个自然村,村民居住相对分散。以前村内环境面貌很是糟糕,村庄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加上疏于管理,一部分农户翻建楼房,擅自抬高地基和铺垫门前街道。地基高矮、雨水流向成了邻里纠纷的导火索,村干部因为这些“一地鸡毛”的小事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不光要让老区村民的生活富起来,还要让村庄生态环境美起来,要干就干村民急切盼望的。”村党支部拿出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村容村貌整治好的决心和勇气,雷厉风行地定措施、制规划、拿方案,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分别在老庄里、南场和小吴庄3个自然村进行“普惠式”的村庄环境大清理、大整治活动。

村党支部顶着压力,克服阻力,协调组织多台大型挖掘机、推土机和砂石运输车辆,循序渐进,逐条逐巷清理碍事的猪圈和厕所,统一开挖下水道,统一铺垫沙石。不要村民出一分钱,机械操作费用全部由村集体“买单”。由于宣传到位,把思想工作做到了家,党员带头出工出力,普通群众紧跟其后,一场“干群一条心,建设老区美丽新农村”的整治运动在全村高潮迭起。

吴姓村民识大体顾大局,主动拆除占据半边街的3间猪圈;刘姓村民经过思想工作答应将自家挡住鲜花种植户出进的小屋尽快搬走。村民表示,村干部这么做都是为整体利益、村庄形象,咱个人即使蒙受一点损失,也应该全力支持村里的工作。为了让村庄的环境面貌锦上添花,村里通过争取新农村补贴资金和“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建成了双店镇第一个实现全域亮化的“乡村不夜城”。

一个全新的竹墩村亮丽呈现,村民们在亲戚朋友面前也有了自夸的资本:“这回到咱村走走、看看,老区旧貌换新颜,今非昔比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咱们村有一支敢打敢拼、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的战斗集体、活力团队,是全村人的福气。”

村里年已九旬的抗战老党员吴清全动情地说:“他们遇事总要找老党员商量、办事透明,经常习惯通过有线广播全盘托出村里的大事小情,取得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现在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中心和竹墩党史纪念馆,支部一班人正在选址和争取资金援助,他们心里装的都是大伙,和咱们走得越来越近乎了。”

西池村为民富民“招招鲜”

这是一个敢打敢拼、奋勇争先的战斗集体。

这是一个“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的“活力团队”。

这个战斗集体团结和带领广大干群用实实在在的招数,突出抓好支部建设、富民工程和惠民实事,走活了发展稳定“一盘棋”。

这个“活力团队”用踏实开拓的工作举措,善谋善战、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开创了一个环境优美、富裕文明、安居乐业、积极向上的新局面。

他们就是东海县西池村党支部一班人。

时下城乡医疗保险费征收、“一事一议”筹资在一些村组成为干部的“头疼事”,可在西池村,这些工作只要村干部在大喇叭一通知,村民就像交电费话费一样争先恐后排队缴纳;出外打工家里没人的村民,会打电话委托亲戚或者左邻右舍代为缴纳。

如此和谐的工作氛围,村民心里都有一杆秤:村干部凡事都能设身处地想着大伙,想办事、能办事,办成事,咱没有理由不好好支持村里的工作,再说,这都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

“群雁高飞头雁领。”西池村党支部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努力使之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领导核心。

村党支部书记张路军认为:建设新农村,村民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员和村民的主心骨;要和谐稳定、发展要经济,首先要抓好支部自身建设,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让党支部真正成为村民的领路人——说话算数、群众信得过,办事果断、有勇有谋,善打胜仗的“活力团队”。

为此,西池村党支部从选好人、建好班子着手,加强党支部建设,并坚持“三个原则”,即:德才兼备、村民公认原则;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务实重干、奖勤罚懒原则。改革村干部管理办法,对那些真抓实干、一心为民的干部给予物质、精神、政治上的奖励,提高待遇,解决后顾之忧,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激励先进,促进中间,淘汰落后,真正形成只有拼搏才能在岗,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竞争格局。

“工作是干出来的,早干要完成,晚干也要完成,与其落后受批评,不如早早完成争先进”,这是西池村的一贯工作作风。

对于上级党委西池村党支部政府布置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不讲任何条件,不叫苦喊冤,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执行。工作中避免简单、粗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摆事实、讲道理,同时对于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大到经济合同发包,小至修建一座生产桥,都要民主公开。村务财务阳光操作,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拉近了干群之间的感情。

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农村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

近年来,西池村党支部遵循“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积极夯实机制基础。按照“只有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引导和鼓励村民摆脱“二亩土”的束缚,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种田大户、产业能人流转集中,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干给村民看,带着村民赚。村党支部书记张路军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股份农业采摘园,用无公害手段培育出个大、味甜,又红又脆,让人垂涎欲滴的果子,10元钱一斤不够卖。“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起村民发展采摘农业的“燎原之火”。

为了让村民吃下高效农业种植的“定心丸”,村党支部与县农广校“联姻”互动,不定期聘请农业专家进村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走进田间大棚传经送宝,解决果蔬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安装“农技耘APP”24小时在线互动指导等科技手段,确保村民种得舒心,富得安心。

不仅要让村民的生活富起来,村庄环境美起来、亮起来,还要让村民的文化生活富足起来。

目前西池村沿公路两侧连片流转土地500多亩,有12位产业能人、个体商贸户参与创业,种植大棚西瓜、丝瓜以及油桃、黄梨、葡萄等10多个特色采摘品种,兴建起独具特色的“乡村采摘观光长廊”。

多年来,西池村党支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推进富裕和谐文明新农村建设。在大办民生实事、致力改善村容村貌方面,村党支部拿出砸锅卖铁的决心,先后协调引入资金300多万元,修建了10条水泥路,高标准开展环境整治工程,新装路灯100多盏,实现了村里交通硬化、通行亮化、环境绿化等发展目标,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使村民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同时争取农业开发资金进行土地整理项目,配套建设了农桥6座、生产桥近百座,增加了农业发展后劲。

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西池村注重挖掘和培育草根明星、民间艺人和文化中心户,依靠他们“种”文化,让健康有益的乡土文化走进百户千家。

每年春节,村里都要请来东海吕剧团等地方知名演出团队和草根艺人举办春节联欢会,让父老乡亲过足“戏瘾”;组织村民开展拔河比赛,凝聚人心。

在村里的扶持和帮助下,乡村艺人高传胜创办了西池村高传胜农家书屋,为渴求科学文化知识的村民打通了阅读“最后一米”;村里的文艺骨干张长连、张金朵、张银朵、张有线等拉起了一个戏班子,义务为村里的中心工作宣传。戏班子历经10年演出不间断,让村民在文艺娱乐中潜移默化受到启发和教育,促进了村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