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
1951年9月的一个夜晚,志愿军汽车某团的司机陈序驾驶自己的嘎斯51型汽车,满载一车炒面,向战斗前线驶去。
车没开出多远,灰白色公路上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黑黝黝的圆圈。陈序知道,那是弹坑,美军飞机肯定刚走。得赶快通过。他把油门踩到了底,对首次出车的副驾驶小范喊了一声:“坐稳了!”小范刚抓紧车门上把手,汽车就蹿了出去。
汽车就像是风浪里颠簸的小船,摇晃着、起伏着,飞快驶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弹坑。
开过了这段坑坑洼洼的公路,汽车开上了盘山路。陈序放慢了速度,让汽车慢慢地沿着山路往上爬。
小范瞪大了眼睛,仔细寻找着公路的边缘,可是他什么也看不见。他只能看见一条模模糊糊的灰白的带子绕着山脚不停地转。
小范有些心虚了。他看了看陈序,只看到一张轮廓不太分明的黑乎乎的脸。这样黑的天,陈师傅能看得清路吗?
小范不知道,陈序和很多老汽车兵一样,已经练出了一双“夜猫眼”,多黑的路也能确保行车安全。
汽车又要转弯了。陈序突然按了一下喇叭,“嘀嘀”的声音传出去很远。接着,对面也响起了“嘀嘀”的喇叭声。不一会儿,小范看到一个黑乎乎的東西迎面过来了,是辆汽车。
小范再也憋不住了,他问陈序:“陈师傅,你怎么知道对面有车过来啊?”
陈序指了指身后的电筒,又指了指对面说:“你没看到对面有个亮吗?”
小范向对面看去,果然看见有个比萤火虫亮不了多少的亮点。他终于明白陈序身后的小电筒是干什么的了。这么大点亮光,在天上根本看不到。但在公路上,对那些练就“夜猫眼”的老汽车兵来说,却比探照灯还要亮。
山路狭窄,两辆汽车几乎是挤在一起错车。小范回头看了一下,发现两车之间只有一根手指那么宽,但两个车就这么错了过去,连油漆都没擦破。
“要过桥了,待会你得下车,引导我过桥。”
“怎么引导?”
“披上白被单,在桥上走,我看着你过桥。记住,一定要走桥的正中央。”
小范这才明白,白被单是干这个用的。
汽车停了下来,小范下车一看,哪有什么桥啊,只有两条钢轨架在深五六米的大坑上。钢轨上铺着木板,人可以在上面走,但汽车压上去非折了不可。他忐忑不安地披上白被单,走了上去。
陈序紧紧地盯着那片白色,手脚不停地调整着车速和方向。
小范发现,汽车的轮子严丝合缝地压在了钢轨上,一点也没有偏。
过了桥,小范更加兴奋了,竖起大拇指对陈序说:“陈师傅,你的技术真是盖了帽儿了!”
“呵呵,没啥,没啥,老兵们都这样!”陈序笑着说。
朝鲜人民军的几个战士看到了这辆汽车,不由啧啧称赞。一个会汉语的人民军战士说:“你们真运气,能活着回来。”
小范说:“这可不是运气,是技术。陈师傅能在夜里看清路面,长了一双‘夜猫眼。”
朝鲜人民军战士听了,惊讶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