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2018-10-12 05:32:26郭英瑜张其宇孙博涵于清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真假破口夹层

郭英瑜 张其宇 孙博涵 于清太

1 吉林油田总医院CT科,吉林 松原 138006

2 吉林油田总医院MR科,吉林 松原 13800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在临床上又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属于假性动脉瘤。A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主动脉的内膜破裂,腔内血液通过破裂的内膜口进入中膜,形成真假双腔,并沿着主动脉长轴延伸[1-2]。AD在临床中属于急重症,如若诊治不及时其造成的低血流灌注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合并破裂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本病及早诊断、及时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也经历了逐步的更新换代。双源计算机体层摄影(dual-sourc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DSCT)是一种新兴检查设备,其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速、准确、图像直观等优点,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4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其他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涉及病例资料采自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确诊(其中经手术证实21例,经DSA证实13例)的34例AD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8.2±3.5)岁,病程1 h~14 d。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胸背部、胸闷气急、腹部撕裂样疼痛及神经体征如肢体麻木、偏瘫。部分患者伴有脏器缺血表现,如少尿、无力、双下肢肤色苍白等。本组25例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占73.5%(25/34)。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满18岁,完全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从出现症状到入院14 d内;不伴有其他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排除标准:未满18岁,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不完整;患有急性主动脉壁内血肿、急性穿透性溃疡或慢性主动脉夹层、各类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孕期及哺乳其妇女;患有或曾患有精神疾患者。

1.3 检查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DSCT血管成像检查,检查设备采用西门子二代双源CT(SOMATOM De fi nition fl ash)。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以减少呼吸伪影,对于精神过分紧张患者暂缓DSCT检查,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行检查,禁忌使用镇静剂后检查。患者体位及扫描范围:患者采用仰卧位并头先进床,先行横断位定位像扫描,之后根据临床需求行胸部、胸腹或胸腹盆联合扫描。患者扫描参数:管电压(A/B)120 kV,管电流300 mAs,探测器准直宽度(64×0.6)mm,螺距0.7,原始图像层厚5.0 mm,重组图像层厚0.6 mm。造影检查时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装入非离子型比剂碘海醇60~80 ml,经肘前静脉以2.5~4.5 ml/s速度注射。注射完毕后加注40~60 ml 0.9% Nacl注射液,注射速度同前。采用追踪法设置主动脉起始部为感兴趣区,触发扫描阈值120 HU。后处理技术:原始图像经过主机电脑自动处理后传至二代双源CT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和曲面重建(curve planar reformation, C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经由本科两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意见达成一致后出具结果,并进行记录。

2 结果

本组34例均证实为AD,其中经手术证实21例,经DSA证实13例。根据Dabakey分型,主动脉夹层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DSCT血管成像诊断准确率100.0%(34/34)。包括Ⅰ型15例(占44.1%),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累及胸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典型病例资料见图1。Ⅱ型11例(占32.4%),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8例(占23.5%),内膜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Ⅲa型病变累及降主动脉、Ⅲb型累及腹主动脉及其分支。DSCT血管成像均能清晰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形态和累及范围。34例患者共发现破口59处,包括1处破口者12例(占35.3%),2处破口者16例(占47.1%),3处破口者4例(占11.8%),4处破口者2例(占5.8%)。27例患者真腔较小、假腔较大,内膜破口呈喇叭口状,7例患者真假腔范围大致相同。其他间接征象包括主动脉迂曲扩张21例,主动脉壁钙化斑块19例,肺部渗出伴胸腔积液8例。

图1 男性AD Ⅰ型患者DSCT结果

3 讨论

AD指的是在机体内血流动力发生变化或血压升高等情况下,主动脉中膜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出现裂隙,管腔内的血液通过裂隙进入中膜,将内膜和中膜分离并形成真假双腔[4-7]。由于双腔内血液流速差异,破口部位管腔往往迂曲扩张,病变可起始于主动脉起始部或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累及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及分支,但很少累及冠状动脉[8-10]。AD的临床表现以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最常见,达90%以上。患者疼痛症状从初始阶段即非常剧烈,呈搏动样、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常伴有血管迷走神经兴奋表现,如大汗淋漓、心率加速甚至晕厥。低血压常是夹层分离导致心包填塞、胸膜腔或腹膜腔破裂的结果,而当夹层累及头臂血管使肢体动脉损害或闭塞时,则不能准确测定血压而出现假性低血压。由于夹层血肿压迫周围软组织,累及主动脉大分支,或破入邻近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系统损害,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受损,如肢体麻木、偏瘫、截瘫,以及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类似急腹症的表现。如若患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高度怀疑AD的可能,及早行相关影像学检查。

目前临床已经有很多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于应用于AD的的诊断,如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超声动图、核磁共振成像及CT血管成像,这些检查各有其优缺点。数字减影动脉造影以往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但其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且属于有创性操作,并且在空间准确定位方面也不够完善[11-15]。超声心动图对于升主动脉的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它可以动态观察分离内膜的摆动征,但对血管的全貌观察、尤其是远端分支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且受呼吸运动及肠管气体干扰,其检出率受超声检查医师主观因素影响大,假阳性率较高。核磁共振虽然无创、无辐射,且密度分辨率高,但是检查时间长、也易受呼吸伪影干扰,尤其是对于顺磁性物质如心脏起搏器植入、装有义齿等患者不能进行检查,限制了受检人群[15-17]。DSCT属于新兴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其血管成像无创、快速,可以做到几秒钟内完成检查,检查时间很短。DSCT图像更为直观、准确,已逐渐成为临床诊断AD重要的检查手段。对于AD的诊断,DSCT血管成像可以利用原始图像判断真假腔,对于真假腔的判断,可以通过大小及密度判定,假腔一般较大,但密度低于真腔,这是由于腔内流速不同和血栓形成所致。有文献报道,影像科医师可以根据内膜的移位情况来判断真假腔。但本组病例移位的内膜片凸向真假腔者均有出现,且有7例患者真假腔范围大致一致。因此笔者认为此观点仍需进一步临床大宗数据证实。DSCT血管成像可根据血管壁钙化来判断急性期或慢性期AD,急性期斑块位于真腔一侧,而慢性期则位于假腔一侧。同时,其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获得清晰准确的二维及三维重组图像。其中MIP和MPR是二维图像,VR是三维图像,三者结合应用可对AD病变范围进行多平面、多角度直观立体成像,对血管分支受累、管腔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内膜片移位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清晰显示。结合本组情况,对经手术或DSA证实的34例AD患者的DSCT血管成像原始资料,结合MIP、CPR和VR重组图像回顾性分析,发现DSCT血管成像对AD患者的主动脉主干及其属支显示清晰,对真假腔及内膜片形态、范围的显示准确直观。本组无一漏诊误诊病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对AD的Dabakey分型也可作出准确判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预期。

综上所述,对于AD的诊断,虽然目前临床已有很影像学检查手段,但这些检查各有其不可回避的缺点。DS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速、准确、图像直观的优点,其图像重组技术成熟,是诊断本病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为对临床医师术前诊断及评估手术方式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随着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望成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真假破口夹层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传热管6mm破口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
核安全(2022年2期)2022-05-05 06:55:38
基于“华龙一号”大破口事故先进安注箱研究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破口
满族文学(2019年6期)2019-12-02 14:19:14
三句话的真假
快乐语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9:02
AP1000核电厂直接注射管线双端断裂小破口失水事故计算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