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8-10-11 04:36申会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摘 要:文章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在分析小学语文课堂运用朗读教学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影响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因素,进而总结了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申会平,山西省高平市东城红旗小学教师。(山西 晋城 048400)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8-0084-0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朗读教学则是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对朗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课堂运用朗读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生的认知体系尚未健全,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可以利用朗读教学来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来看,朗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

其次,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朗读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最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朗读教学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出现新旧知识衔接不良的状况。

二、影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 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不充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不充分,导致这一教学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朗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帮助,在运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草草了事,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朗读教学自然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

2. 语文教师定位不合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性,学生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主体性依然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朗读活动,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朗读教学产生厌烦心理。此外,部分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重复自读的方式来完成朗读教学。这样的方式不但难以达到提升学生语言水平的目的,还会导致语文课堂变得沉闷、乏味。

3. 朗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总的来说,朗读教学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手段,这一教学法的运用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这一点来说,课堂上的朗读应该是有感情、有感染力的,但由于朗读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师难以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根据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朗读教学仍受限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没有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三、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 在朗读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心理状态上的表现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的源泉,运用朗读教学时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例如,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会出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内容,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课堂上来。此外,教师在课前对朗读内容中出现的生词、难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标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也不能例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将学生看作课堂主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帮助和辅导: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朗读环节开始之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朗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朗读任务或提问的过程中应保证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运用朗读教学时,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科学培养。

其次,在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和理解时间之后,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状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对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尝试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对本组的解读进行总结,并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讲述。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解读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師可以通过邀请或学生推选的方式来选择几名学生对诗中描写的情境进行模拟表演。通过这样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也能自主地通过朗读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学习,解决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3. 创新朗读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重复地朗读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朗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课堂朗读是枯燥的、乏味的,如此朗读教学自然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朗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具体的朗读方案。如果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次朗读。例如,第一次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进行标注,并查出这些生词的读法和意义;第二次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课文整体结构,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第三次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进而增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朗读的方式上进行创新。小学生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多元的朗读方式来吸引学生。例如,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两则寓言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课堂上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将视频内容与文字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样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姚秀萍.书读千遍不厌倦——小学生朗读教学点滴谈[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1,(1).

[2] 宁先达.小学语文高效朗读训练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2).

[3] 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6,(30).

[4] 韦群.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新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5,(2).

[5] 马宏.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之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

[6] 陈敏.优化课文朗读,提升语文实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技巧[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3).

[7] 王雯茜,李柳青.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9).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