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油茶栽培技术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2018-10-11 08:28黄凤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栽培技术

黄凤

摘要:在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以生态经济林的形式来实现森林资源增加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双重目标的实现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本文围绕油茶这一生态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内容,论述了油茶栽培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分析了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油茶种植;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油茶的经济性和生态性使它成为现代林业建设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类种植作物。在油茶的种植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栽培技术的优化来提高油茶的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通过油茶的合理种植计划来帮助当地的农户提高经济收益,使现代林业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和谐共赢的局面。本文结合自身经验,以长林系油茶为例,谈一下高产油茶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看法,希望给相关人士一些思路和启发。

一、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林地的选择

想要实现油茶的高产,就要合理选择种植区域。油茶的生长对地理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种植区域土层的深度应超过50厘米,排水情况良好,最好是酸性红土壤或是酸性黄土壤。种植地区最好是阳坡或半阳坡,坡度要求不超过25度,以15度为最宜。对于山区,向阳坡的海拔高度最好在800米以下,北面坡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

(二)整地环节

整地环节应在油茶种植前的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完成。首先应对种植区域进行杂草、灌木及杂物的清理,对于经济林来说尽量避免炼山的方式,防治发生火灾,同时可以将杂草和落叶层作为生物质,以焚烧成灰的形式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油茶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整地的过程中,根据地形来选择整地方式,对于坡度超过10度的区域采用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方式,对于坡度不超过10度的平坦区域采用全恳整地的方式。整地过程可配合机械来进行。种植前进行挖穴,洞穴规格通常为75*75*75厘米。为保障油茶的成活率和种植产量,在洞穴中先施一遍农家肥和复合肥,二者的比例以35:1为宜。施肥位置在洞穴底部,同时应该与土拌合均匀,之后进行表土回填,填土最高处高于周边地面约15~20厘米。

(三)苗木选择及种植

苗木的质量对油茶的成活率及后续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对苗木质量进行把控,选用经过专业机构审定后的良种,同时对苗木进行科学的配比,以此来提高油茶的生长势,减少病虫害的侵袭。一般来说,对于一年生的容器油茶苗,高度应大于15厘米,地径超过15毫米;对于两年生的容器油茶苗,高度应大于20厘米,地径超过25毫米;对于两年生的裸油茶苗,高度应大于25厘米,地径超过30厘米。此外,苗木的根系必须完整且经过质量检疫机构检测,保证没有病虫害。油茶的种植密度应遵循“好地宜稀,差地宜密”的原则,对于一般的土壤情况,种植密度在75~120株/亩范围内,种植株距以2~3米为宜,种植行距以2.5~3米为宜,通常可采用2.7*3.0米作为种植密度。种植的季节可以在冬季阳历12月底左右,也可以在来年的3月份左右。对于容器育苗的方式,可以将种植季节适当推迟一个月。

二、油茶栽培管理措施

(一)水肥管理

油茶的幼林主要进行氮肥的施加,同时适量施用磷肥和钾肥。对于当年种植的油茶树苗应采用施薄肥的形式,在夏季6月或7月份进行施肥,施肥量不易过多,以每株树苗25g~45g的量为宜,防治出现烧苗现象。施肥的方式进行沟施、穴施或者同滴灌结合进行施用。在油茶树苗定植的第2年春季,在新芽萌发前再施加一次氮肥,施用量以100g~150g为宜。初冬大约12月份再施一遍越冬肥,以农家肥或粪肥最好,施用量以5kg~10kg为宜。随着油茶苗的增长,施肥量可逐年增加。在油茶产果期间应施用复合肥,保障氮磷钾的合理配比,提升果实的质量和产量。对于油茶来说,对于水分的需求主要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情况,一般来说自然降雨基本可以满足油茶生长的水分需求,对于及其干旱少雨的地区或特殊情况可以人工灌溉补充水分。

(二)土壤管理

在油茶种植后,对其进行松土和除草管理,频率一般为每年2到3次,分别为每年的5月到6月份、8月到9月份。越冬时期可以将土壤管理和施冬肥结合起来进行。

(三)树体修剪

为了加快树冠成形,油茶在定植的前三年需要摘掉花蕾。在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2月份之间对树苗进行修剪。修剪的基本原则应遵循“幼树轻剪,老树重剪,稀疏轻剪,浓密重剪”。修建的部位主要是中部和下部的枝条,尤其是下垂条、底部的萌芽枝条、重叠枝、病虫枝等等进行去除。

(四)套种管理

为了有效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在油茶种植间隙种植黄豆、绿豆、花生等植株较矮的农作物,形成有效的农业小生态。套种管理模式一方面以耕地代替抚育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种植效率有效提高,提升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五)病虫害管理

油茶种植过程中主要的病虫害有软腐病、炭疽病、尺蠖、毒蛾、天牛、粉虱等,主要通过及时取出病枝,同时配合化学药剂的手段来进行防治。此外,在大面积的油茶种植区域可以安装现代化的监测装置,通过尽早察觉病害源,及时采取措施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三、油茶的经济效益分析

油茶在种植后的5年开始初产。以茶油作为经济指标来计算,每亩油茶可以生产茶油大约35kg~50kg,市场初产值大约为2400元~3000元。为了进一步提升油茶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影响油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和环节进行优化,比如采用更加优良的苗木品种,提高种植的立地条件,改善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提高油茶种植的管理技术水平、进行综合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油茶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和提高。

四、结语

油茶的种植不仅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扩大油茶种植面积的过程中,农林人员应该注重各个栽培及管理环节,使油茶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稳步提升,为当地的林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蓝思辉.高产油茶栽培技术与其经济效益[J].现代园艺,2015 (16).

[2]李恩敏.高产油茶栽培技术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2015 (22).

[3]刘晓飞,歐阳安明,叶冬萍.高产油茶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 (19).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栽培技术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