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文 孟刚 贾全仓
摘要:本文介绍了进口载货汽车发动机修理中气缸套的冷装技术与工艺过程,并进口载货汽车薄壁缸套冷装技术的工艺要求和修后使用的注意事项。为进口汽车的修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载货汽车;汽缸套;冷装技术;薄壁缸套
在传统的汽车修理工艺中,不少汽车修理厂更换缸套多采用锤击或用压力机压入的方法。但是,这种更换缸套的方法在国外已很少采用了,而且制造厂家也明确要求用冷装技术更换汽缸套。
一、发动机缸套的冷装技术
对于现代进口载货汽车,例如波兰耶尔奇C417D、S416等载货汽车和牵引车的发动机均为干式缸套,修理时可直接更换。厂方要求在更换缸套时要采用冷装技术。气缸套的冷装技术就是更换缸套时,要把新缸套放在一个封闭的冷却器内,冷却器内装的冷却物为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和酒精的混合物。可将缸套冷却到-70℃左右(其实冷却到-30—40℃即可)当然缸套冷却后的温度越低,越便于镶入承孔内,这样才能保证在常温下缸套与承孔达到过盈配合的要求(-0.05—0.07mm),而内径又不发生尺寸变化。它对缸套与缸体承孔的配合是有好处的。
也可以采用二氧化碳灭火机内的液态二氧化碳作为冷却物的修理方法。冷却容器可以用一个带盖的小木箱或包装纸盒代替。封闭性要好一些,容器不必太大,只要能装进一个缸套即可,在冷却容器的侧壁开一个小洞,洞口的大小以能将灭火器喷射筒插入为准,并使喷射筒直对缸套内壁。
打开灭火机的手轮阀门,使液态二氧化碳从喷射筒喷出,其中一部分被气化,一部分为雪花状的干冰,吸收大量热量后,使缸套冷却到-70℃以下(冷却一个缸套只需要1kg的液态二氧化碳,所以,一个净重3kg的灭火机,可以用来冷却三个缸套之用),关闭手轮阀门,保持20分钟左右,使缸套冷却均匀,然后取出,用手掌的推力就可以将新缸套迅速镶入承孔内。
上述修理办法与厂方要求差不多,却简便实用,能保证装配质量,不必拆下发动机,可直接在车上更换,但在使用上述修理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缸体承孔的圆度和圆柱度直接影响装配质量,必要时应进行修整
(二)操作时要戴手套,以防冻伤
(三)若在室内操作,还需注意通风
二、用冷却技术修理薄壁缸套
有些进口汽车的发动机是薄壁缸套,例如日本五十铃HTR114六吨栽货汽车的发动机缸套就是薄壁缸套,其发动机型号是6BD1,缸套为干式钢质薄壁缸套,缸套与缸体的标准配合尺寸如表1所示。
当出现了缸体和缸套被腐蚀穿透的故障,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大修,大修的难关是缸套的装配。
如采用传统修理方法,由于缸套与缸体承孔间为过盈配合,且过盈量较大,因而装配时需用机器压或大锤打震。装配压力在涂机油的情况下一般为2—5吨,而6BD1发动机缸套在装配上有特殊要求,外表面上不允许涂抹任何润滑物质,因而其装配压力也必然要加大。装配压力大,对于薄壁缸套来说难免要引起变形。根据山东省招远金矿汽车大修厂用压力装配缸套后的检测数据说明了一点,见表2。
由于该车缸套是成品标准件,不允许再进行加工处理,而据表2可见压力装配造成缸套变形很严重,因此压力装配无法达到技术要求。应该用冷装技术装配。
采用冷装技术时,冷却时间是冷箱变形的重要条件。冷却时间越长,缸套收缩尺寸越大,变形公差越小。据某大修厂试验结果表明,冷却时间延长到16小时,缸套平均收缩 0.07mm左右,变形公差不超过0.025mm,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装配达到自由程度,经过自然热胀后,缸套内径公差都在 0.02mm 以下,完全合乎规范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检查冷装工艺是否合理的最终手段是车辆的实际运行。在发动机竣工热磨合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速度变化,切不可突然加大油门,在车辆大修后,要严格掌握试车速度,在40km/h以下路试一天,交车后,保证水温在80℃以下,半负荷运行一星期,待走合保养结束后再投入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張金柱.汽车维修工程[M].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董克发.新型汽车修理方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出版,1992.
[3]上海汽车驾驶专业技校联合部编.中外汽车修理[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2.
[4]桂林陆军学院汽车士官训练大队编.进口汽车的构造与修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