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网络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3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和促进网信企业创新发展,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2018年3月30日,中央网信办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网络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我国网信事业取得积极进展,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网络强国建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遵循以下总体要求:推动网信事业和资本市场协同发展,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金融安全,促进网信和证券监管工作联动。
在具体措施方面,《意见》提出: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网信企业规范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动网信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组织保障。中央网信办和中国证监会将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沟通,积极促进信息共享。
(来源:中央网信办网站)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首次集中发布4038项国防专利脱密信息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8日
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推动国防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日前首次集中脱密4038项国防专利,通过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向社会公开发布。
这次国防专利脱密信息的集中发布是军委装备发展部继2017年上线运行国防知识产权信息平台、集中公布国防专利解密信息后,促进国防知识产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又一有益实践。
这次公开发布的国防专利脱密信息是从近三年来授权国防专利中筛选,主要涉及材料、测量测试、雷达探测、卫星导航、通信技术等军民通用性较强的技术领域,公布信息内容包括发明名称、专利号、专利权人、国际专利分类号等。
据国防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国防专利信息的脱密发布,在保守国家秘密的前提下,规范确定可公开的信息内容,使国防专利信息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国防专利信息脱密处理程序相较国防专利解密而言处理周期更短,效率更高,可使民口获得更大范围和较新的国防专利技术信息。
下一步,他们还将常态化组织开展国防专利信息解密和脱密处理、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促进国防专利信息的开放,更好发挥国防知识产权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检查期间研究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者分别有27例、11例和2例,依从性为95.00%(38/40);常规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者分别有20例、12例和8例,依从性为80.00%(32/40)。两组依从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4,P=0.048)。
(来源:新华社)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5日
为期3天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落下帷幕。来自24个国家部委、22个省份的嘉宾、17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峰会。
峰会期间集中展示了30个代表中国电子政务最高水平的最佳案例。国家网信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文物局等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新时代数字福建“151”卫星应用示范工程》等一系列政策。
主论坛上,9位嘉宾发表演讲,阐述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看法。在智慧社会、数字经济、电子政务等9场分论坛上,147家企业的225名嘉宾代表分别发言。
此次峰会共有293家企业参展,一大批国内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和自主可控核心技术集体亮相。人脸识别、无接触安检、无人驾驶等智能会务会展系统,为参会者带来新体验。数字福建馆、电子政务馆、数字经济馆、数字社会体验馆吸引了大批市民。400多个涉及数字经济的相关项目在峰会上对接落地,总投资达3600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
(来源:中国青年报)
基于拟态防御理论开发的成套网络设备全球首次上线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2日
4月12日,基于网络空间拟态防御理论开发的成套网络设备和系统在豫正式投入互联网线上服务。此举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自主创立的拟态防御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在实用化和产业化进程中又迈出了里程碑式的步伐。
此次是在实际运营环境中体系化部署具有拟态防御功能的成套网络设备,包括拟态域名服务器、拟态路由器、拟态web虚拟机、拟态云服务器和拟态防火墙等多种类型的设备与装置,将通过景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两万余家企业网站提供可量化的高可靠、高可用、高可信一体化的服务,并完成层次化部署拟态功能网络设备方法的首次检验,将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未来,具有拟态防御功能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量化确定,防御性能可以用成熟的可靠性理论和方法检测度量。因而,网络安全保险业可助推拟态技术及产业普及,并籍此获得自我发展新机遇。可以预见,现有信息产业技术和市场格局将会被打破,“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网络空间任由黑客纵横捭阖、为所欲为以及信息技术厂家不承诺“产品安全质量”的时代,将随着拟态防御等新技术产品的推出而走向终结。
(来源:本刊报道)
我国明确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范围和管理规范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2日
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制定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12日对外发布,对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测试车辆等提出要求,明确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自主选择测试路段、受理申请和发放测试号牌。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更多实际道路测试。
智能网联汽车包含了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汽车,很多人将其通俗称之为“无人”驾驶汽车。严格意义上讲,只有达到最高级别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方能实现无人。目前我国所测试的大部分汽车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不仅不能离开人,也要对测试驾驶人进行严格要求。
为保障道路测试安全,管理规范要求测试驾驶人始终处于驾驶位置上,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测试驾驶人需满足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经过自动驾驶培训、无重大交通违章记录等条件。
此外,管理规范对测试主体、测试车辆等提出严格要求。比如,对测试主体提出单位性质、业务范畴、事故赔偿能力、测试评价能力等7个条件;对测试车辆提出强制性项目检验、人机控制模式转换等6项基本要求。
封闭测试是实际道路测试的前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李江平说,在申请实际道路测试车辆号牌前,测试车辆必须在封闭场地充分测试并取得资格。实际道路测试车辆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按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由测试驾驶人及其所属测试主体分别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专家表示,此次管理规范发布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必将推动“无人”驾驶加速走向现实生活。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