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硕放中学 邹黎明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 浦叙德
案例1: 如图1,在Rt△ABC中,∠C=90°,AD平分∠CAB,BE平分∠ABC,AD、BE相交于点F,且AF=4,EF=,则AC=_______.(2018年深圳市中考数学第16题)
图1
图2
这种富有挑战性的试题,关键是辅助线的“构造”技巧,这些“构造”妙解,感觉何来?试题的切入点在哪里?笔者通过研究这道试题,感觉辅助线是由题目条件、图形特征所能体现的性质而产生的,正所谓解由性生,感觉就来.
解析1:从条件我们可以想到:①三角形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内心,F到三边距离相等,可以构造出正方形;②可以先求出∠AFB=135°;③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④角平分线定义.
考虑①.如图2,作FM⊥AC于M,FN⊥BC于N,连接CF,可以得到正方形FMCN,设FM=MC=r,我们考虑Rt△AFM、Rt△EFM,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到方程,我们可以设AC=x,得到:AF2=AM2+FM2,AM=x-r,则(x-r)2+r2=1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得到∠AFE=45°,进一步判断得出△AEF △AFC.在解析1中,由相似形得到的比例可以巧妙得到x=4r,这样可以得到AM=4r-r=3r,采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解析2对于45°还处理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可以求出AE,这个方法更加巧妙.
变式:前提条件如案例1,求CD、BC、AB.
解析:(1)求CD.
图3
图4
点评:为什么想到用面积比呢?因为BC、AB都有一部分CD、AH是知道的,那么只要求出DB、HB就可以了.我们思维上习惯于用勾股定理或者比例求出结果,从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得到,显然方法上这个思路比较明确,但是解方程太烦琐了,计算量太大了.我们可以考虑能不能求,关键是想到利用比例的性质: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它们底的比,于是,想到利用面积比来解决问题.
案例2:如图5,在△ABC中,∠C=60°,AD平分∠CAB,BE平分∠ABC,AD、BE相交于点F,且AF=6,EF=2,则AC=______.
图5
图6
解析:我们可以得到∠AFB=120°,∠AFE=60°,从而想到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这个题目让我们提炼出如下试题:
案例3: 如图7,△ABC中,∠C=60°,AD平分∠BAC,D在BC上,AC=12,CD=5,求AB、BC.
解析:在AC上截取CK=CD=5,连接DK.因为∠ACB=60°,得到△CDK是等边三角形,得到CK=DK=CD=5,∠CKD=∠C=60°,AK=12-5=7.
图7
在AB上截取AH=AK=7,连接DH.因为AD平分∠BAC,得到∠KAD=∠DAH.则△AKD △AHD,得到DK=DH=5,AK=AH=7,∠AKD=∠AHD=120°,∠BHD=
点评:关键是构造相似,如上作图方法得到DH,事实上我们还是有疑问,H一定在AB上吗?如果H在AB的延长线上,得到∠ABC>∠AHD=120°,矛盾,这说明H在线段AB上;如果直接作出∠BHD=∠C=60°,相关证明就麻烦了.这里还是要想到60°这个特殊角度,可以构造等边三角形,这样构造△AHD △AKD,有点类似图4中得到△ADH △ACD.
解法很精彩,跟着感觉走,解题的感觉如何产生,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找到感觉,开启思考的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凡是出现添置辅助线的试题,已经属于能够难倒部分学生的试题,更何况这些要构造出具有技术含量的辅助线的试题.我们做题目,关键是要反思,在不同的作辅助线的背景中,归纳出解题的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是我们对于学生解题文化的一种质的认识.跟着感觉走,我们解题的感觉怎么来?
(1)我们从经验中得到启发,这是最基本的,这些经验来源于我们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深层的理解,其中包括几何图形的基本图、一些条件下的二级结论,比如出现30°、45°、60°这些角度,我们想办法根据这些特殊角构造出特殊三角形,目的是可以计算;
(2)我们不提倡把数学解题变得死板,这些构造方法的出现,性质引路,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有了方向,我们就考虑这些想法实现的途径.有的思路自然,表面上可能容易展开,如案例变式求AB、BC,作出DH⊥AB,事实上是为了用角平分线性质,我们首先用方程思想,虽然方程容易建立,但是计算量太大了,想到利用面积比来解决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案例3也是上面思考的综合考量,辅助线的作出,要有利于思考的推进,来源于我们对于相关信息的解读.
(3)牢记初心,解题要反思,在不同思路中权衡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想法来源于哪里!这是解题教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