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武汉市江夏区精神病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0)
我院对收治的86例抑郁症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程序护理,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5.3±10.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8±1.4)年;对照组男2 3例,女2 0例,年龄1 8~7 3岁,平均年龄(48.4±12.4)岁,病程7个月~3年,平均病程(2.3±1.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对照组实施精神病的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程序护理,具体如下。
1.2.1 评估健康教育需求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掌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发展程度,调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用药知识及自我保健和日常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评估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1]。
1.2.2 制定健康教育方案
护理人员在针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期间,需要结合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情况及治疗进展,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便能够让患者掌握和吸收疾病的相关知识。
1.2.3 健康教育内容
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第一周,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医资力量和医疗设备,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药物指导,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药物治疗的优势以及治疗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理对策。在患者接受入院治疗的第2~6周,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引导患者适当的进行娱乐活动。在患者接受入院治疗的第七周或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再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向患者讲解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发生时的初期症状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予以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的时间进行咨询,记录好患者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以便能够及时通过患者接受复查和随访[2]。
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对患者的抑郁状态,治疗依从性以及在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据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抑郁状态较接受护理干预前,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状态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状态对比(±s)
组别 n 抑郁状态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3 49.01±8.36 47.61±6.36观察组 43 48.96±8.25 40.11±5.22
据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依从性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住院时间对比[n(%)]
应用健康教育程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全面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按照健康教育程序对抑郁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系统的、动态的、连续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清楚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懂得配合治疗的必要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内容还包括对家属的教育,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既强调了患者在治疗中的角色,又强调了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出院后对其的照顾和护理,这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大有益处[3]。
应用健康教育程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临床路径体现了“以人为本”,从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为每位患者制定了最全面的个体化服务流程图。健康教育程序将健康教育纳入护士的工作职责中,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护士必须及时、适时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适时评价。抑郁症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患者往往多次住院。在疾病恢复期,护士帮助患者分析病因,使患者能正确的认识疾病,掌握基本用药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治愈的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4]。
应用健康教育程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同时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程序实际上就是我们为抑郁症患者制定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用它来指导护士什么时间做、做什么、怎么做,避免了临床年轻护士资力浅、知识水平低、工作经验不足的低效性教育现象,使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明显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实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同时实施健康教育程序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5]。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患者中,采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