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乐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 聊城 252000)
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精神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抑郁症的发生率呈明显增加趋势,临床表现为兴趣缺乏、情绪低落等。不仅给患者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等带来很大影响,持续发展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事件的发生。目前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但心理干预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1]。本文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6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2.39±4.58)岁,病程7个月~16年,平均病程(9.25±1.53)年;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2.97±4.34)岁,病程8个月~18年,平均病程(9.71±1.4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1)心理疏导:护理人员用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多倾听,让患者尽情发泄内心所想、心理的压力和苦闷,无论多失体面、无论多荒唐都必须全盘托出[2]。护理人员在其倾诉过程中注意多进行引导,以减少其不安全感。了解其负性情绪的原因及心理需求,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以减缓其抑郁情绪,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家人是患者最好的支持,嘱其家属多给与关心和陪伴,让患者明白其对家人的重要性,增加其成就感。(2)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抑郁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告知其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3)转移疗法:通过阅读、聊天、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心态更加平和。同时教会患者应对焦虑、烦躁等方法的技巧和方法,如通过观看录像、护理人员现身指导、看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使其正确应对心理问题。(4)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室内适当放置绿色植物,光线柔和,保持病房温馨的氛围,保持室内安静,使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护理操作时应轻柔、果断,避免对对患者身心造成不良应激[3]。
采用HAMD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PSQI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别为对患者抑郁情况、睡眠质量进行评价,两者均为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采用SF-36量表(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两组护理前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HAMD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SF-36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SF-36评分比较(±s,分)
指标 HAMD评分 PSQI评分 SF-36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n=53) 22.65±3.77 8.12±1.42 15.92±2.11 7.61±1.24 62.12±8.23 91.17±3.42对照组(n=53) 21.98±3.25 14.16±2.66 15.71±2.23 11.72±1.31 63.01±8.42 82.72±5.87 t 0.980 14.582 0.498 16.048 0.550 9.055 P 0.329 0.000 0.620 0.000 0.583 0.000
抑郁症发病作用机制目前临床尚无定论,可能是心理、社会、生物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4]。因此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该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义。
心理护理的形式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人参与、转移注意力等多种方式结合,其中心理疏导是在让患者进行宣泄情绪的基础上,找出其抑郁的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并满足其心理需求。健康教育可增强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消除错误认识,避免疾病发展。同时要告知其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部分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5],且不良反应较重,导致其服药依从性差,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听音乐可使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低,从而缓解不良情绪。而阅读等其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也可使患者放松,使其心态更加平和。教会患者放松技巧和方法可以使患者在抑郁较重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平稳情绪,放松精神,从而减少疾病发作。
本组资料中,实验组经过心理护理后,HAMD评分、PSQI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是抑郁患者较好的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