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丹燕
(柳江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西 柳州 545100)
新生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肺部、呼吸中枢,并且其凝血机能往往存在不健全情况,极易出现肺出血、呼吸窘迫甚至衰竭的情况,而本院为改善这一问题,拟定并组织了此次研究活动,探究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采用简易鼻塞式CPAP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并取得显著成效。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并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改进组,各19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判定为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排除标准:家属不同意者。
1.2.1 治疗方法
常规组新生儿实施传统方式的通气治疗:治疗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为其清除鼻腔内杂物。尔后为其行气管插管的辅助通气治疗,以及抗感染的相关治疗方式。
而改进组采用简易鼻塞式CPAP疗法,具体方式如下:
1)在为新生儿装置好鼻塞式CPAP后,开始为其输氧。初期氧流量应控制在每分钟4L起,同时应检查装置各个管腔部分情况,排除异物。鼻塞管其中一端与水封瓶场长管接头相连,另一端与氧管相连[1]。2)在接管前,患儿头部用一次性纸尿裤包裹头部,鼻腔部分做初步清洁,在鼻中隔处放置人工皮,之后再于鼻腔部位安置鼻塞直管,同时利用医用弹力胶布胶布做T型固定工作,两侧连接管近端用3M无纺布固定于患儿头部的纸尿裤外,远端用高举平台法固定稳妥。3)成功安置鼻塞式CPAP后,观察水封瓶效果,若呈现随新生儿吸气、呼气而产生气泡,则可视为效果良好,衔接工作正常[2]。4)根据新生儿病情,应科学调整压力水封瓶长管在水面下的深度且需确保压值的正确,通常为正压值,且初始数值应在4厘米水柱上下。
1.2.2 护理方法
1)保暖:应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或暖箱内保暖,使温度为36.5℃~37.5℃并根据胎龄、体重、日龄调节温度,保持新生儿处于适中温度,使体内耗氧量最低,环境相对湿度为50%~60%为宜。2)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出实时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面色及血氧饱和度等,予24 h心电监护及经皮氧浓度监测,监测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变化。3)2~4 h为其做清洁工作,包括吸痰、处理口中、鼻腔内部产生的分泌物等,确保新生儿呼吸道通畅[3]。4)定时检查鼻塞式CPAP装置,例如鼻塞管是否松动或存在异物、管道是否完好、水封瓶状态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5)为防止空气进入胃内引起腹胀,使膈肌上升而影响呼吸,应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6)鼻塞不宜过紧,每两小时应放松一次,以防止鼻塞固定过紧压迫局部,造成鼻粘膜、鼻中隔组织坏死。7)若发绀存在明显改善,应尽早为新生儿替换面罩吸氧,以免因长期使用CPAP而产生中毒现象[4]。8)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注意手卫生,防止医源性感染。
比对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情况,并计算平均数值。详细记录两组新生儿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慢性肺疾病情况,并且以其例数与总例数做比率,比对最终比率结果。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改进组新生儿经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为(57.83±3.41)mmHg,氧分压为(94.91±5.42)mmHg,而常规组分别为(71.26±3.41)mmHg、(61.98±2.42)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情况(±s,mmHg)
表1 两组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情况(±s,mmHg)
分组 n 二氧化碳分压 氧分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改进组 19 79.91±3.40 57.83±3.41 51.92±4.43 94.91±5.42常规组 19 81.11±2.42 71.26±3.41 52.86±3.40 61.98±2.42 P <0.05
改进组新生儿出现肺部感染者0例,感染率为0;患有慢性肺疾病者1例,患病率为5.26%。而常规组出现肺部感染者4例,感染率为21.05%,而患有慢性肺疾病者2例,患病率为10.53%,且二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值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情况[n(%)]
从表1中可看出,经鼻塞式CPAP治疗后,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情况明显好转,且结合表2中数据可得,新生儿肺部感染率、慢性肺疾病患病率也得到极大程度的降低。因此可得出,鼻塞式CPAP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
接受传统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往往会因长时间通气而导致肺部感染,或进一步引发慢性肺疾病。而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不但能有效缩短新生儿的通气时间,同时方便护理人员定时为其提供细致的护理与检查工作,定期检查供氧、设备管道情况,并且及时针对新生儿的异常情况,做出正确处理,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极大程度改善新生儿的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状态,值得业内外人士推广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