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梅
(北流市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400)
婴幼儿会出现低氧血症,会导致其呼吸困难,造成窒息性死亡[1]。为了治疗该疾病,临床上会对病人进行输氧使其复苏,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会通过无自主意识的活动造成输氧导管脱落,从而影响复苏效果。传统鼻塞式输氧氧流量较大,不适合婴幼儿,而且婴幼儿对此种输氧方式耐受性较差,不宜长时间使用。为此我院对婴幼儿吸氧导管进行改革,能让患儿尽快复苏,现报道如下。
选取需复苏患儿417例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吸氧治疗,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8例,男146例,女63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4.5±1.1)岁,新生儿1例,婴儿18例,6岁以下130例,12岁以下59例;观察组209例,男147例,女63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0±0.3)岁,新生儿2例,婴儿20例,6岁以下126例,12岁以下6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使用一次性输氧导管、3M医用胶贴(医用制品集团)、普通布胶带、玻璃接头、头皮针。
1.2.1 对照组
使用常规方法将输气导管固定在患儿人中上,然后使用普通布胶带进行固定。
1.2.2 观察组
使用改良一次性氧气鼻导管,具体为[2]:(1)先剪去一次性氧气鼻导管前端,长度保持至从中间剪开至所需长度可放于鼻孔两侧。(2)将一次性氧气鼻导管前端剪去鼻塞部,连接玻璃接头和头皮针(头皮针剪去针梗部),将头皮针(头皮针剪去针梗部)未端合适的长度放入一侧鼻孔内即可。(3)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选用一定大小的3M胶贴固定于人中部位。
护理方法:(1)在患儿吸氧过程中,要保证输氧管全程通畅,以免导管出现打折。(2)通过调整体位、姿势等方式让患儿感觉舒适,病人因疼痛等不适情况拔除输氧管[3]。(3)对全麻未清醒的患儿我们采取在患儿肩下垫一小枕以打开患儿气道,以确保气道通畅。(4)心情护理。耐心进行患儿护理,保证患儿心情舒畅,通过抚摸头部的方式让患儿获得安全感。(5)提前备好中心吸痰装置,对分泌物或痰液过多者,须立即将口腔内的分泌物或痰液吸出,以免堵塞呼吸道而引起患儿窒息死亡[4]。(6)患儿在进行输气导管二次固定时,仅需要更换固定输气管的胶带即可,此外,至少要保证一侧氧气鼻导管牢固程度,以减少氧气导管脱落。
对比两组患儿导管保留时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总有效率。平均血氧饱和度:一般不低于94%,否则认为其存在缺氧现象。总有效率[5]:显效: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呼吸,并且输氧导管脱落≤1次;有效: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呼吸,并且输氧导管脱落≤3次;无效:患儿情况不佳,且输氧导管多次脱落。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导管保留时间和平均血氧饱和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导管保留时间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导管保留时间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对比(±s)
组别 导管保留时间(h) 平均血氧饱和度(%)对照组(n=208) 1.4±0.3 95.2±0.3观察组(n=209) 2.5±0.6 99.6±0.2 t 11.938 88.842 P<0.05 <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和87.9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对比[n(%)]
吸氧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维持人体生命活性的方式,用以纠正因疾病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吸氧不仅仅要考虑吸氧流量,对缺氧类型、缺氧状况以及患儿吸氧方式有一定关系。其中,婴幼儿因为呼吸道及各器官尚未成熟,所以对吸氧方式有严格要求,对吸氧流量也有严格控制。在常见的吸氧方式中,鼻塞式吸氧使用率最高,但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导致婴幼儿佩戴后并不舒适,易被婴幼儿无意识拔除,对后续治疗产生一定影响[6]。而且婴幼儿与成人相比,鼻孔大小有较大差异,此外,还考虑到婴幼儿皮脂、汗腺均较为丰富,鼻腔内分泌物也较多,易造成吸氧管堵塞,综合上述多种原因,鼻塞式导管并不适用于婴幼儿。之后也考虑过给予患儿面罩式吸氧,但面罩式吸氧对患儿皮肤刺激较大,而且整体价格较高,不适合婴幼儿使用。为了保证婴幼儿能够尽快复苏,我们将鼻塞式吸氧进行了全方面改革,通过改良吸氧鼻导管的方式使其与患儿匹配。虽然改良后的输氧鼻导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婴幼儿的舒适程度,但婴幼儿好动是吸氧过程最大的阻碍。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如果在吸氧过程中施加一定程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婴幼儿拔过次数,使其完成输氧。在婴幼儿吸氧过程中,要进行全程护理,让患儿保持清醒意识,最好是以开心愉悦的状态完成治疗,有助于儿童快速苏醒。
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使其会发生低氧血症,为了保证患儿生命安全,需要对患儿进行输氧,考虑到患儿年龄问题,合适的输氧方式成为临床上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显示[7],吸氧能够维持患儿生命,让其快速复苏,促进其新陈代谢,除了低氧血症外,一些经过麻醉的患儿也要在术后保持持续低吸氧。普通鼻塞式吸氧单位时间内给予的氧气量较高,并且因为患儿鼻孔大小、爱哭等特点,导致普通鼻塞式吸氧对患儿而言效果不佳;面罩式吸氧虽然不易脱落,但是给予氧气量较高,而且本身其价格较为昂贵,难以普及;对此我们对普通鼻塞式吸氧进行一定程度改革,不仅使其不易脱落,也让患儿可以持续获得低吸氧。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导管保留时间和平均血氧饱和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一次性氧气鼻导管剪去了不宜患儿匹配的部分,并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胶带进行固定,使得导管保留时间变长;改良一次性氧气鼻导管可以根据患儿需求改变氧气给予量,使患儿平均血氧饱和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和87.9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多重护理,改良一次性氧气鼻导管简单,舒适,安全卫生,经济适用易于在临床普及和推广,为患儿提供了舒适安全的个性化、科学化、人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整体治疗效率。与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改良一次性氧气鼻导管在护理的帮助下能显著提高导管保留时间,让患儿尽早复苏,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