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

2018-10-11 02:22陈文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效率

陈文华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1300)

心肌是心脏起搏的传导系统,是心脏舒缩性活动与自律性活动的基础[1]。以该疾病特点为依据,可知该疾病治疗关键点为时间,既需最大化缩短抢救时间,以提高治疗效果[2]。社区医院为一个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以为社区内人员提供基础性医疗服务。如社区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社区医院可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实施急救护理,以为后续转院治疗提供保障。本文为验证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效果及对其应用规范指正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社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节点、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

对照组男12例,女6例;年龄55~68岁,平均年龄(65.1±2.3);发病时间35~50 min,平均发病时间(40.1±3.1)min。

观察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 3~78岁,平均年龄(66.2±2.3);发病时间37~53 min,平均发病时间(40.7±3.7)min。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医学诊断标准,接诊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腹部不适、大汗;(2)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此次调查研究,并在相关协议书中签字。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的患者;(2)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急救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接到急救信息后,迅速达到现场给予相应检查,密切关注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状态。

(2)迅速诊断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处理。同时,给予患者适量吗啡,以缓解其疼痛。待综合医院急救车达到后,完成交接即可。

1.2.2 观察组

采用优质化院前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准备。为确保抢救成功性,需准备充足各种药品,及功能完备的仪器、器械,一旦受到急救信息立即给予处理。

(2)接到急救信息后立即出车至现场,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同时利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并用相应仪器对其血压、呼吸频率、脉搏等进行检查。另外,及时给予患者做吸氧处理,氧流量控制在5~6 L/min。最后,抢救的同时尽快与医联体上级医院胸痛中心取得联系,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患者心电图的图片以确保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科治疗。

(3)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利用现代科技定位出诊,听清患者家属或者患者的口述内容,在电话中安慰患者家属或者患者本人,并指导家属施体位护理及安慰患者的方法及具体话语,或者患者本人实救自我放松的方法,在到达现场后按急救流程处理并及时转运,在护车运送过程中,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同时对患者与家属进行继续进行心理护理,避免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影响病情。

(4)用药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后,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立即给予用药处理。用药过程中,确保药品名、浓度、剂量等方面准确性,避免错误用药而影响病情。另外,为确保药物的尽快吸收,需尽量避免使用远端静脉,通过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使用安全性套管留置针穿刺,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及高效性。

(5)做好安全运转与交接。转运过程中,社区医院需派遣相应医护人员跟随,以做好护理衔接和病情交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转运之前需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提高其对该疾病的认知度;其次,达到后迅速将患者台上担架上救护车,同时叮嘱患者保持平躺状态;再有,转运途中需实时监测患者生命状态,保持液路通畅,如发现异常需立即除颤操作;最后,到达上级医院胸痛中心后,需与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最好交接工作,具体包括:当前病情、生命体征状态、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等。

1.3 观察指标

(1)以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具体指标包括:明确诊断时间、采取救治时间、转院时间。

(2)以两组患者预后状况比较作为观察指标。具体指标包括:临床死亡、心力衰竭、痊愈出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抢救效率

经相应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后,观察组抢救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s,min)

组别 明确诊断时间 采取救治时间 转院时间观察组(n=18) 3.32±0.71 5.63±1.27 12.31±2.62对照组(n=18) 8.23±2.76 10.17±3.23 25.21±5.53

2.2 预后状况

经不同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后,观察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状况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致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逐年上升化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3]。由此而可见,本文的研究显得十分有意义。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病原因为血供的中断或下降,以及冠状动脉狭窄。另外,研究表明该疾病发病后18 min便会使细胞坏死,发病3 h后坏死细胞将占全层2/3,6 h后心肌细胞将全部坏死。因此,发病后社区医院给予及时急救护理配合,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社区医院院前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几方面缺陷:首先,缺乏系统性流程与科学性指导,急救护理内容仅限于基础性检查与简单给药等;其次,常规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错失护理关键点的现象,进而浪费不必要时间;最后,常规护理过于机械化、单一化,缺乏与综合医院的配合沟通,进而交接过程中容易错误,最终耽搁抢救时间。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效率、预后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社区医院采取优质化院前急救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效率,进而促使预后状况得到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家属效率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跟踪导练(一)2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