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富环
摘 要:教育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爱孩子更是一种艺术,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向孩子传输一种正向的情感,是引领孩子成为未来社会一名合格的公民,而不是一种自私的爱、变质的爱。
关键词:爱 家庭教育 冲突
对孩子的爱是否正确、科学,关系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在对待孩子爱的问题上,当前存在着不少误区。有时候以为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把孩子看成“完童”;有时又把孩子看得面目全非,像哈哈镜里的怪物。这自然不是孩子的本来面目,当然不会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良好的教育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呢?
误区一、怕孩子吃亏,给孩子灌输一些错误的人际交往方法。
我们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呵护有加,简直是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上学后,总怕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而吃亏。因此,一些家长也就有了一些偏激的教育方式。
一天,一位中年母亲,带着孩子去吃肯德鸡,她的同事也带着孩子来了,两个小朋友相见格外高兴,在她与同事谈话时,他们俩去玩滑滑梯了。一会儿那边传来孩子的哭声,过去一看,一位小男孩的手血淋淋的,经过了解,原来是她同事的儿子把这位小男孩的手狠狠地咬了一口。平时这位孩子的攻击性就特强,在学校里,不是把其他小朋友打了,就是咬了,这“得益”于他外婆的教育方式:把别人打伤了没关系,赔些钱就好了,千万不能让别人打了。
误区二、父母的溺爱缩小了孩子的成长空间,造就了一批温室里的花朵。
有一位小女孩这样叙述她被班里同学称之为“娇娇女”的原因:她的母亲从不让她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各种公益劳动),深怕她受到一点伤害。这位女孩的短跑能力很强,体育老师让她参加体育队训练,她母亲知道后,向体育老师撒了个谎,说她女儿的体质不好,医生说不能参加剧烈的运动而退出了体育队的训练。小女孩已经五年级了,虽然家离学校很近,可她母亲每天都要接送她上学、放学,从不让她独自上学和放学回家。
正是由于家长的过渡关心与呵护,没有把孩子当作是一个有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的人,剥夺了孩子在锻炼中成长的环境,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有很多的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一旦环境改变了,他们就会水土不服。据调查,在大学中有很大部分学生退学或不敢报离家远的学校的原因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专家说:只有解放孩子的手脚,孩子才会独立行走;只有解放孩子的心灵,孩子才能创造奇迹。
误区三、过分关注分数,忽略了人格与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都看到了这一点,深怕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被淘汰。有些父母还跟孩子做这样的想象推理:“你在班上要争不了前三名,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进不了重点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得不到高收入;得不到高收入,就过不了幸福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只要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是好孩子。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品德低下都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自私、冷漠、孤独、缺乏爱心与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对孩子这种方式的爱令人忧虑。有报道称,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自杀,他曾经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可见,分数只能说明孩子一方面的能力——在纸上还原知识的能力,根本不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它只是孩子生命之树上冒出的一个枝杈,并不是孩子的全部枝叶。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小就培养她爱护花草、爱护小动物的习惯,我曾经教育孩子:你踩踏了小草,小草也会痛的,就好比你的手被刀割破了,你痛不痛?在我们的学校,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大声地指责他的父母。试问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能奢望他會爱别人吗?心中没有爱,他还会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吗?
第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从小就让孩子学会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三、让孩子快乐地生活。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玩具,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可我们不觉得那有什么遗憾,为什么?因为我们有许多的小伙伴,我们有田野、有泥巴、有自由玩耍的时间。因此,我不会强迫孩子,对于她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不是强迫她去学,而是尽量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育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爱孩子更是一种艺术,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向孩子传输一种正向的情感,是引领孩子成为未来社会一名合格的公民,而不是一种自私的爱、变质的爱。
当今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出现,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清除我们教育孩子当中的陈旧观念,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使之转变为符合时代要求、呼和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孩子在内的家庭教育观念,就一定教育好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