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婷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该文以小学德育教育为背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20-01
0
引言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小学生在思维逻辑上与成人不同,若要让其真正领会一些知识,就不能采用常规的教育教学方式。针对此,多数教师都会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本文就以小学德育教育为背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展开了深入研究。
一、宏观层面:应利用调整教学素材的方式将传统文化高效渗透
1.教材编制和协调
教材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校方若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教育中,就必然要先从教材伊始。首先,校方应该针对教材的设定与教育管理团队进行商议,选择采用外部已经编订完成的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德育教材,还是选择由校内的德育教师进行编订。具体则需要以校方的实际条件和校内德育的教育水平来决定。但编订内容一定要围绕在上文所述的“礼仪、爱国与民族、进取、仁义”等层面上。其次,当确认好了教材选用的方式后,校方应该组织德育教学人员熟悉新教材。对于一些对传统文化认知不深、体会不深的教师,校方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务必要保证所有德育教师都能够在掌握德育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能掌握糅合了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方式。这样一来校方就能利用教材和教师,从根本上将渗透质量加以稳定。
2.调整教育内容
一些原本的德育教材中都会以团结、友爱、诚信、互助等内容作为核心点,对此我们不将其更替,而是采用保留现有内容,添加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完成渗透。教育内容需要保留爱好和平、敢于奉献、友善待人等基础的德行教育板块。一定要保证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不变的。而后则需要利用一些实际的传统文化故事素材,来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中的共通点高度突出。重点则在于不但要为学生传达卫国爱民的思想,还要让小学生明确为什么要为民爱国,以及人育德行的重点和终点都是什么。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直观化,因此当教育者提到“君子和而不同”等文言文时,就应该详细的为学生讲解,用实例来拓展教学思路,切勿让学生在云山雾绕中去理解。教师可以讲授一些以生活素材为主的身边例子,就比如当小明在考试的时候发现自己忘记带橡皮,而小红这时候选择将自己的橡皮借给他,两个人共用一块橡皮完成了考试。教师就可以绘声绘色的为学生讲出这个故事,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小红没有把橡皮借给小明,小明又写错了答案,那小明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然而言的就能够回答:“小明没有办法涂改答案,就不会打高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再进一步为学生讲授:“小红把橡皮借给了小明,于是他们就共同完成了考试。这个互帮互助的过程就被称为‘仁爱共济。”当学生能够在教师生活化的举例帮助下明确“仁爱共济”等传统文化时,学生就能在与人交流时及时回忆起教师所举的例子,进而自动自觉的约束身心,完善德行。
二、微观层面:应加强实践教学,提升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比重
1.开展校内朗读活动
考虑到在教学环境中能够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过少,笔者建议各个小学院校应该使用校园活动的方式,要求和组织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德育教育中来。在开展活动前相关负责人需要明确,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活动。因此以德育教育为主的朗读活动也必须具有长期性和规律性这两个特征。具体则可以将早课作为固定朗读时间,不间断读《弟子规》、《三字经》、《大学》等传统文化作品。三周一次开展背诵比赛、朗读比赛,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还需开展解读评比,以解读论语、弟子规为主,从而提升高年级学生对于德育的理解深度。同时校方也可以开展以爱国和进取为主的文学比赛,用命题的方式,被动要求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研究路径中来。
2.开展校内节日活动
除了晨读和定期考察以外,校方还应利用中国传统佳节,让学生在节日的氛围中感受文化、接受德育。例如在清明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扫墓活动。扫墓活动的地点应尽量围绕在烈士陵园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地点内。扫墓时教师需要随时指导学生“以礼而动、尊重礼仪。”在活动开始前要求学生对清明节的来历,和烈士陵园的建设意义展开了解。而后教师需要借由扫墓这一活动,以“瞻仰先烈”为主,为学生传达以身殉国的背后所蕴含的家国大义。同时在端午节,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屈原投江的故事,并为学生讲解在投江的背后,屈原报国为民的伟大精神;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被故事感动,被节日氛围感染的过程中,对德行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具才情的理解。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育人员一定不能被“校内”这一范围所牵制住。小学生虽然在个人主观逻辑上并未完全成型,但爱好却是多数学生都会有的一种主观思维。而在小学范围中,许多学生的爱好都是阅读。因此校方就应抓住这一特征,尽可能的为小学生推荐一些具有德育教育作用的传统文化书籍,让学生在自动自主的条件下完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三国演义》、精编版《聊斋》等,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书籍。这些书籍中都包含兄弟之情、倫理纲常等内容,且叙事手法铿锵有力,极具正面维护的教育特征,因此教学人员可以选择将这类书籍推荐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孟燕丽,吴丽.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2):25-28.
[2]周玲玲.探究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才智,2018(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