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特定的情境,学生就很难融入课堂学习中,获得较为愉悦的审美感受。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生动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如教学一首故事性很强的歌曲,教师首先要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营造一个故事中的情境,再让学生欣赏歌曲,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受;而教学游戏性很强的歌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边游戏,边唱歌;对表演性很强的歌曲则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歌曲的体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笔者教学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大钟和小钟》一课时,通过音乐、舞蹈、打击乐器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件把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开展游戏活动,让一部分学生用钹模仿大钟的声音,一部分学生用碰铃模仿小钟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都争先恐后地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渲染环境,提高能力
“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实践的兴趣,产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营造或创设一个音乐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教学所需的意境中,在亲身经历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学生中又有着不同的少数民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彝族娃娃真幸福》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云南省不同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身边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情景,在生动有趣、良好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歌曲,真正体验到彝族娃娃幸福快乐的心情。
三、注重实践,感受魅力
唱歌作为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人体验音乐魅力的最主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演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演唱方面,先天的嗓音条件并不是主要的,演唱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歌唱中增进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这种理解与感受,并不是教师所能传授的,而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获得对歌曲情感的体验,领悟到音乐的美和魅力,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获得审美的满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歌曲等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如组织学生参加绚丽多姿的文艺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感受美、鉴赏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呢?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语言、动作、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方面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身体与思想去感受、理解和欣赏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二是在班队活动、学校晚会及学校的一些重要活动上,为学生编排一些合唱、轮唱、独唱以及乐器弹奏之类的节目,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和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感受到学习音乐的魅力。
四、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音乐是让人身心愉悦的艺术,参与者必须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只有这样,参与者才能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因此,音乐教学要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供平等的机会,用音乐艺术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吸引每一位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内涵,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成功的幸福感。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时候,应该把握主动参与的原则,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教学,因为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具有共性,但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条件、个人天赋等又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发展的差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在唱歌、弹奏、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如笔者任教的班级有很多学生都有在课余时间学习各种乐器的特长,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这些同学展示自己的音乐特长,展示他们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编排一场音乐剧,融合中西方音乐,让学生集思廣益,集体创编,每一个人都参与到音乐剧中来,在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音乐的表现中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