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悦,孟宪颖,徐欣欣
(长春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2011年,国家教育部增设了电子商务技能竞赛项目,提出要构建以技能教育为引领的课程体系,探索技能教育教学模式,全力推进课程改革。电子商务类技能竞赛的推出,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指明了方向。
目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以管理类和计算机类课程为主,并通过开设相关实践类课程和实训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以虚拟企业项目或真实项目为导向,将项目拆分为多个可执行的任务单元,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和实践内容。项目化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在尚未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前,就体验到部分工作内容和情境。缺点在于项目的可行性和及时性难以保证,通常真实的企业项目需要依靠学校和教师凭借人脉与企业建立联系,才能引入项目供学生实践,而且企业项目无法保证在开设该门课程的时间内一定会出现,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项目化教学法虽好,但是受制于企业资源的限制,在项目数量和质量上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全部要求。
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另一种方法是鼓励学生自己创业实践,这种方法是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学生自身的优势去寻找和实践创业项目。通过对我校2015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三年的创业情况跟踪,2015年专业教师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所学开始创业,最初有十组创业项目,到2017年仅剩三组,最终仅有一组的创业项目坚持到了毕业,并有可能在毕业后以兼职形式延续下去。这种创业实践方法的缺点是学生无法做到全员参与,出现外向社交型学生乐于参与,内向学习型学生旁观居多,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也难以量化和对比,在考核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企业需求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对接出现空档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应运而生,满足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需求。在教学中将竞赛融入理论知识教学中,通过技能竞赛运用和实践所学理论知识,技能竞赛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和学生提供新的教学实践平台,在技能竞赛驱动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明确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技能竞赛应该在学、练、教、改、建等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技能竞赛驱动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应将竞赛与教学有效融合。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合理引入竞赛项目,形成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效果。竞赛应作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手段,而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或出现教学和比赛各自为政的情况。尽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给获奖学生提供知名企业实习岗位的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把技能竞赛和专业技能、校内岗位实习相结合,形成教、学、练、赛一体化。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比赛,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知识广度和深度,因此会更加注重教学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
技能竞赛驱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式,应该在改革实践中灵活开展,无需要求全部课程都做到与技能竞赛结合或是整套人才培养方案都进行改革。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技能竞赛的门类进行合理衔接,有机结合,不能流于形式。例如,部分理论类课程就不适合与技能竞赛相结合,也没有相应的竞赛项目去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相应技能。而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基础类、实践类、创新类课程则适合与技能竞赛相结合,进行改革实践。以目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为例,在网上开店实训课程中有部分为网店设计内容,在此部分引入全国学院奖竞赛中的网店设计大赛,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也同时参与了比赛,竞赛的竞技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灵感,很多原来在设计中缺乏创意的学生,在看到历届获奖作品案例时有了追赶的动力,通过浏览、学习和模仿获奖作品,找到了设计灵感,作品和作业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十分注重学生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的衔接。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属于新兴交叉学科,电子商务专业的授课内容应随着电子商务领域商业环境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应完善。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旧以学科体系为导向,并未有效解决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与学生实践就业的有效衔接。实训课程内容设置仍旧与电子商务就业岗位相关度低。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成为帮助高校精准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契机和优化课程设置的手段。
通过对浙江、上海和江苏1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企业急需高质量的营销策划、网络推广、新媒体运营、大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等岗位的电子商务人才。目前企业急需的电子商务岗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与过去企业需求的网络客服、网店美工等单一技能岗位不同。所以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并结合技能竞赛内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内容、考察能力、就业岗位和现有技能竞赛梳理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技能竞赛有机融合,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技能竞赛与课程的衔接
技能竞赛驱动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常用的讲—练—总结和阶段测验模式,在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方面较好,但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难度较大,如果讲—练不能够及时衔接,容易出现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脱节的情况。在当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翻新的时代,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等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在实践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扮演导师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在竞赛项目的驱动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竞赛驱动实践教学流程
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竞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地过渡到参与竞赛,学生有了竞赛的实践平台,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增强。通过近一年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发现,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技能竞赛,教师作为辅助的角色,全程都由学生主导完成,教师给予引导、点评和启发,学生的完成情况远远好于教师按部就班的演示和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学生参赛意识的提升需要外在的强化作用。首先要进行赛前宣传,让学生了解技能竞赛对于学生能力提升和未来就业的意义,通过介绍以往学生竞赛的获奖情况,让学生对比赛有直观的感受。其次将竞赛与课程挂钩,争取做到学生参与竞赛或获奖能成为置换课内考核成绩的一部分,真正做到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再次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完成竞赛项目,竞赛项目需要集思广益和分工协作,独立完成的竞赛项目难度较高,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因此鼓励学生团队参赛,并加强对团队参赛的过程监督,避免为了考核成绩的搭便车现象。最后,鼓励学生在竞赛后以获奖为契机,尽早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竞技体验和所获奖项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参加比赛的作品和获奖证书可以成为在校兼职和未来就业专业技能证明。通过参与技能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取得较大进步,电子商务技能竞赛的要求督促着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参赛意识。
两年来在技能竞赛驱动下开展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初步形成了以赛促教和项目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提升到90%,毕业生实习期月薪提升了近30%。今后将继续结合电子商务行业要求,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吸收技能竞赛中先进和前沿理念,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