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邹力行
7月19日至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一直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2013年3月,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目的地同样是非洲。
那一次,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这一次,从中东阿联酋到西非之角塞内加尔,从非洲内陆卢旺达到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中的南非,再到东非岛国毛里求斯。跨越群山沙漠,纵横亚非两洲。11天行程36000多千米,习近平主席到访5国6地,出席近60场双多边活动,高屋建瓴提倡议,脚踏实地推合作,聚同化异谋团结。
中国4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与中非关系发展历程并进同行,其中非贸易额从1978年的7.6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700亿美元。中国迄今已同24个非洲国家建有双边层面的全面战略伙伴或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这其中,中非能源合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能源企业以实施优惠贷款项目、承包工程、相互贸易和投资设厂等多种方式与非洲国家发展能源合作。
非洲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正在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新兴能源资源区域之一。许多国家都在加强对非洲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战略布局。中国与非洲国家加强能源合作,既有助于非洲国家把油气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实力,也有助中国加强能源安全保障。新时期加强中非能源合作需要坚持“规划先行,多层并进,转变方式,协同开发,多边合作,资源互补”。
从地缘、战略和资源三方面看,非洲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于中国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非洲成为新兴的能源资源地。非洲有“世界原料库”之称,是世界最为重要的新兴能源资源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投资进度的加快,这一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随着深海勘探技术的应用,非洲地区探明油气储量不断增加,产量和出口量也在快速上升。非洲在世界能源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愈来愈重要,正在继拉美墨西哥湾地区和中东海湾地区之后,成为全球又一重要的油气产区和出口区,各主要经济体对非洲的能源、资源依赖不断攀升。除了传统的油气资源以外,重要战略资源进口量也越来越倚重于非洲。
截至2015年,非洲地区石油探明储量总计171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7.13%;天然气探明储量14.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总量的7.6%。其中,叙利亚、尼日利亚、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及6国的探明石油储量为1205亿桶,占整个非洲地区探明石油储量的91.2%。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4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合计13.5万亿立方米,占非洲地区天然气总探明储量91.8%。由于非洲还有许多未开发的地块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在油气资源勘探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如非洲的裂谷地区和靠近加纳近海地区在未来都将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相关研究表明,今后10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几内亚湾周边国家,包括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喀麦隆、加蓬、乍得和安哥拉在内的该地区石油储量估计有800多亿桶。此外,北非国家“规模油气勘探”还没有完全恢复,尚有广大区域未经勘探,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潜力也比较大。
目前,非洲地区原油日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12%,预计到2020年,非洲油产量将占世界总产量15%,届时非洲所产石油大部分面向出口。与此同时,非洲地区的消费量占比不大。尽管非洲目前拥有近10亿人口,但由于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工业发展较为落后,该地区的能源消费始终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仅为155.5百万吨和1050亿立方米,只占世界总消费量3.9%和3.3%。整个非洲大陆的油气消费总量远远不及美国一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仅占美国消费量的18.3%和15.4%。非洲地区整体的油气资源消费水平较低,出产的油气大部分用于出口,成为全球一个十分重要的油气供应市场。
非洲作为一个新兴的能源资源区,除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巨大的勘探潜力外,它在能源资源投资上还有以下五大优势:
一是整体上相对比较稳定的局势。尽管非洲大陆局部地区长期处于动荡和战乱,尤其是最近几年,北非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先后陷入政局动荡,使非洲大陆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但是,与中东地区历史渊源复杂、矛盾和困难重重的冲突相比,非洲大陆的局势在整体上来讲还比较稳定。实现政局稳定和社会和平是非洲社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大部分非洲国家为了发展油气工业,促进其国内经济发展,都在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通过推进国有公司私有化、制定鼓励外资政策、举行勘探开发国际招标等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合作。非洲近20年来连续保持中速发展水平,目前正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较为开放的政策。非洲绝大多数石油生产国对国际投资持欢迎态度,这是该地区石油领域投资优势之一。在非洲联盟统一部署下,非洲国家按照“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要求,纷纷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措施,深化区域合作,加大油气开发规模,加快私有化步伐,制定灵活法规,实施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开展对外油气合作多元化,弥补国家建设资金不足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三是较高回报率。非洲作为新兴能源资源供应市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投资回报率一般高于世界其他地区。2009年《非洲经济展望》指出:在所有发展中地区,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回报率最高。美国商业部数据也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直接投资回报率达24%-30%,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17%左右的平均值。其重要原因是非洲大部分国家自身缺乏充足的发展资金,因此只能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半数以上非洲国家,外商投资税费比较低,这些国家税收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经合组织国家税收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36%左右。另外,非洲作为新兴能源资源区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难度较小,成本较低,成功率较高。
四是能源政治格局简单。尽管非洲与欧洲的合作历史比较悠久,但是由于大多数非洲产油国的油气生产活动还处在起步阶段,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刚刚开始,产能相对独立,尚未形成较强的势力,除尼日利亚、安哥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四国之外,大部分非洲产油国不属于OPEC成员,因此石油产量不受产业联盟的配额限制。这为中国、印度等新生国家进入这一地区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是便捷的运输配送环境。与深居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不同,非洲的油气资源大多位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或沿海地区。这一独特的地域特点使区内的油气资源在运输和配送方面更为方便。此外,油气田远离非洲大陆腹地,可以使生产活动远离当地战乱、政局动荡、部族冲突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今后二三十年,全球能源消耗将持续增加,对石油的需求仍将很大,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比较明显,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加突出。应对新形势,国际社会正在抓紧谋划新的能源战略。比如,美国在继续支持开发储备页岩气等新能源技术的同时,加大了石油库存量。据介绍,美国目前报道的石油库存量比常规多了4500万桶,且实际储备量还可能多很多。美国这种储备有可能强化其国际战略手段,增加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性。
能源价格新的趋势和能源地缘政治变化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影响。一是对短期能源安全有影响。2017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4亿吨,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年高3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67.4%。二是能源“走出去”企业项目遭受较大冲击。截至2017年,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已超1000亿美元,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地区局势不稳定,中资企业在当地开展的一些工程不得不暂时中止,面临一定的风险损失。三是中国在全球争夺能源的战略空间被挤压。近10多年,美国通过反恐战争,加强了与中东地区伊斯兰温和派国家的关系。阿拉伯之春以后,美国继续主导该地区新秩序的建构,以重新恢复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一定程度挤压了中国在全球获取能源的战略空间。四是中国能源战略压力增大。美国在中国东西两翼的战略布局,对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中国走出去战略,形成了新的压力。由中东变局引发的一系列相生相伴、环环相扣的地区格局变动和利益板块调整,更构成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又一道重大难题。中东北非国家政权的变化,致使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重新洗牌,需要与新政权重建良好关系。中东北非新政权国家的价值观向西方进一步靠拢,不利于中国与之建立良好关系。长期看,美国在此地区的影响力将会增长,中国要想获得此地区的能源供应,需要与美国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谅解。美国在海上与陆地上连成的两条线,对中国石油运输安全造成新的压力。
因此,加强中非能源合作有利于实现战略突破。一方面,通过加强中非能源合作,进一步体现务实外交,既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住我们的传统战略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开创新的、持久的战略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在如此重要的战略区域保持和扩大中国影响力,也是我们对美外交的重要砝码,是促使中美关系由竞争向和谐共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多边外交的重要措施。
总的考虑是:规划先行,多层并进,转变方式,协同开发,多边合作,资源互补。具体内容如下:
抓紧制定中非能源合作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发展战略,下铁的决心减少和限制耗能行业产能,加大新能源技术开发和节能技术创新,大力提高能源自我满足率,真正把能源安全握在自己手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中非能源合作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方向,指导石油企业开发非洲市场;建立非洲资源投资工作统一协调机制,增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整体竞争力;建立非洲资源勘探保障机制,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灵活采取多种政策手段。比如,上下游一起介入非洲市场,获取份额油与进口原油并重等。在非洲石油上游进行并购获得份额油与通过贸易进口非洲原油成本相当,可采取贸易与并购相结合的策略开发非洲石油市场。在部分份额油就地销售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喀土穆炼油厂提炼中方在非洲获取的份额油,既可增加利润,也可扩大中方在非洲成品油市场的份额。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取得一定成绩,但有些企业在某些地区也损失巨大,“走出去”过程中新的挑战不断出现。因此,我们既要对企业“走出去”项目做全面的安全评估,又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打好提前量,设计预警方案,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多层次、多渠道外交和开发。从历史经验来看,非洲国家政局常常不稳,反对派一旦上台后,会立刻翻脸推翻前政府的承诺,这对中国的投资十分不利。中国需要在新时期开展多层次和多渠道外交。不仅要进行国家层面的合作,还要做到朝野并重、官民并重,加强与当地企业、个人、在野力量、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多方面更加积极地参与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比如多元参与当地社会和社区的建设,除了开矿采油,还要参与医疗、教育等公益方面的活动,多与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IMF、联合国、非洲区域组织等合作。这些多元化、多层次的外交与合作有助于最大程度上保护中国在非投资利益的安全。
转变投资方式、扩大投融资范围。目前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多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组织的大型投资项目,这种投资得到一些政策优惠,融资方便,服务于国家战略。另一种是民营企业投资,中国在非洲的中小企业虽然数量庞大,但个体力量较弱,不仅自有资金不足,而且在信贷、抵押等方面大多不符合银行要求,可融资渠道较少。在新形势下,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应尽量实现市场化运作,符合国际司法、公法和基本原则并采取多种形式,如绿色投资、合资开发、参股、跨国并购、与非洲国家实行捆绑式招标等。可以考虑同非洲私营石油公司共同开拓市场,建立中小企业“走出去”基金和专项贷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矿物资源开发、农业技术开发、工业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和医药产业等行业的投资。
加强与美国合作。中美在非洲能源领域的竞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但从长远来看,中美在非洲的能源需求不会引发长期的剧烈冲突,更不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战争。双方都认识到能源竞争是最自然的竞争,在无序和相互伤害的竞争之中没有真正的赢家,竞争下的合作才是21世纪能源格局的基本发展趋势。中美两国在非洲能源领域有许多利益交汇点,存在着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在非洲能源开发方面,中美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确保开发充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符合中美两国的能源战略安全利益。因此,中国应加强与美国在非洲的合作,实现利益捆绑和利益协商,稳定石油价格,协调在能源储备、资金、技术和运营方面的关系。另外在提高能源效益、能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以及石油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中美都存在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两国避免因竞争而发生冲突,并能够通过竞争下的合作实现双赢。
加强多边合作。非洲国家众多,历史、现实矛盾错综复杂,中国“重双边”的传统外交方式的局限性很容易被放大,双边关系的推进有可能被误解为有排他性、针对性。非洲正在力图用一个声音说话,在多边与集团合作中追求非洲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国际社会也更加注重从建立多边机构、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合作机制的角度加强与非洲的合作。顺应形势则事半功倍。中国与非洲的多边合作历史悠久,在南南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应仔细研究西方主导的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共同维护基本规范,积极利用中非合作论坛,与南共体、非盟等非洲区域组织强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