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2018-10-10 02:43:00袁金辉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乡贤农民人才

文_袁金辉

乡村振兴需要农村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同筑乡村善治和乡村复兴的坚实根基。但从当前我国农村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来看,与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乡村振兴多元力量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人力保证。

一、乡村振兴需要多元力量共同参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首要主体是新时代新型农民,关键是各类人才,而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其根本保证。

(一)农民是首要。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广大农民亲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充分发挥当地村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土地流转、现代农业项目开展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要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而且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方面也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地位,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拥护者、实践者和受益者,这样乡村振兴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前提和重要支撑,是驱动乡村发展的最重要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既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也离不开四面八方的返乡人才;既要抓好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振兴,也要注重能工巧匠、乡土文人的挖掘。近年来,为了振兴乡村,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厚的政策措施,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扎根乡村发展的人才投身其中。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政策上给予倾斜,组织上给予保障,资金上予以支持,为农村人才建设营造了较好的成长环境。

(三)队伍是保障。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具体部署,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要求农业农村干部既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又要具备过硬的“三农”工作本领。这要求我们广大农业农村干部要深入农村农业一线,到农民家里去探实情、解民困、办实事,全面客观了解“三农”工作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

二、乡村振兴多元力量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需要全社会各层次人才的广泛参与。他们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目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重道远。农民是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最终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因此必须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堪忧,一是青壮年农民流失严重。乡村人才流失不仅包含读书人,还包含青壮年劳动者,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和城镇经商或务工,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锐减现象,致使“农村空心化、务农老龄化、要素非农化、农民兼业化、农业副业化”等趋势加剧,留守农村务农的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年龄偏高,今后农村“土地谁来种”“畜禽怎么养”“乡村靠谁兴”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社会问题。二是职业农民培训效率低,政出多门。农业、教育、人社、财政、科技等部门都承担了相应的培训任务,但没有形成政策合力;同时培训内容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衔接不够,精准培训少,“大水漫灌”式培训多;培训方式方法简单统一,结合农民农村实际不够。三是职业农民观念还没有形成,社会上还没有把农民当作一种真正的职业,农民职业认同感低。

(二)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具有乡村归宿感的人才匮乏是乡村振兴的瓶颈。目前农村主要是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一是乡村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不能满足农村对教育卫生服务的需求。虽然这些年通过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项目,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撒下了人才的种子,但仍是杯水车薪。二是种植业、园林业、养殖业和农村机电等实用技术人员缺失严重,一方面人才总量不多;另一方面现有人才流失严重。虽然近几年推行的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计划项目虽然很好,但是数量少、层次高,示范效应不明显。三是农村经营、乡村旅游、电商服务、合作社组织等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三)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一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涣散,党组织负责人责任心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建设成为乡村治理的重点任务,比如选派第一书记到落后乡村任职,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组织涣散、领导能力薄弱等情况。二是一些地方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地方还存在贿选,甚至被乡村恶势力控制等情况。三是一些地方大学生村官以及各类驻村干部等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此外,农村后备干部培养滞后。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特别是一批文化水平较高和经济头脑较强的青壮劳动力进城,使有限的村干部后备干部资源更加稀少。

(四)农村社会乡贤、精英能人作用发挥不够。农村中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贤人、能人在处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和促进美丽乡村和谐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他们的作用发挥还不够:一是协调沟通社会与政府、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作用需要再加强;二是服务乡里、道德示范等方面的作用还发挥不够,个别农村能人甚至勾结或沦为地方黑恶势力;三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力不够,个别人甚至欺行霸市,扰乱农村市场秩序。

三、加强乡村振兴多元力量建设的建议

乡村振兴,人人有责。要采取各种措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一)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力度。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劳动者,而是有理念、有抱负、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化农民,他们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的有生力量。一是要立足本村居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切实措施留住爱农村、懂农业的青壮年农民扎根农村,建设家乡;同时要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利用他们有资金、懂管理、有资源等优势带领村民致富。二是要规范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并由专门部门组织实施,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采取政府、用人单位、农民和社会共同承担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并采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培养模式创新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方式方法,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如,江苏扬州市最近几年采用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的创新举措,较好解决了当地农村“谁来种田”“谁来服务”等问题。三是要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职业农民光荣的氛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法规,规范和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事业。

(二)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乡村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空谈。一是要挖掘培养农村本土人才。建议将农村高中(含中职)学历以上人员进行摸底,只要愿意在农村进行生产生活的都可以进行培养,可通过短期培训、中长期进修等方式,把他们培养成乡村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以满足农技农机、乡村旅游管理、农村合作社经营等需要。二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有序安排市县两级教师、医生、农机农技、水利环保等专业技术人员到所属辖区乡村挂职或帮助工作,并原则上将有两年以上乡村工作经历作为其晋级晋职的必要条件。此外,还要加大对现有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用和工资待遇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薪酬待遇让他们安心扎根农村工作。

(三)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尤其是党组织负责人的培养和使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注重从致富能人、农村合作社负责人、优秀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可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同时,为便于加强农村党的领导,鼓励一些农村地区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二是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人员的培养和管理,采取切实政策措施鼓励他们在广阔农村实现人生价值。三是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乡村振兴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持续努力,要发展农村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退伍军人等加入党组织,培养农村后备干部。同时,要建立乡镇与村干部“双向流通互动”工作机制。一方面,采取相关措施选派乡镇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兼任贫困村、后进村的第一书记或者到村里挂职和实践锻炼,没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不得提拔使用或调任上级机关,真正建立一支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考录县乡机关公务员、招聘县乡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完善村干部队伍向上流动机制,便于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

(四)充分发挥农村乡贤和乡村精英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农村乡贤和乡村精英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品质和能力,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一是弘扬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作用。一方面,要立足本地乡贤人熟、地熟、事熟、村情熟等优势,发挥他们在化解农村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关爱青少年成长和留守儿童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农村乡贤组织,吸引流向城市的本村贤人能人反哺家乡、造福桑梓。如,广东省云安县通过发展“镇、村、组”三级乡贤理事会,变村闲为乡贤,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二是发挥乡村教师、医生、退伍军人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等农村精英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头作用。三是引导农村致富能手、种粮大户、合作社等农村组织牵头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例如,四川内江市通过“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探索农村人才供给侧改革,以适应当前农村发展需要。

(五)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农民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一是鼓励城市退休知识分子发挥余热。针对有些农村缺少教育、卫生等人才的现状,可以通过制度化措施,鼓励城市退休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定居并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二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三是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专门人才。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乡贤农民人才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5:00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0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南安乡贤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