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实施电子化课外体育积分认证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中山大学为例

2018-10-10 06:41陈亚金邱天贵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中山大学电子化

陈亚金,邱天贵

1 前言

“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的一项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作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显然成了承载这一使命的重要载体。中山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走在全国普通高校的先河,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对本科生的体育教学实行“四年一贯制”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是一次大胆而有意义的实践和探索。在推行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出有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法,其中有实施网上电子化课外体育活动积分认证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网上电子化课外体育活动积分认证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育运动意识,切实提高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参赛的积极性和竞赛水平。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山大学所有本科生,其中在一、二年级本科生的体育课中进行电子化课外积分的认证模式实践应用。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依据本研究内容、任务和目的的需要,查阅有关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并登陆知网收集与本文写作相关的文献资料30多篇;设计有效问卷,对一年级3个篮球班和二年级3个篮球班进行问卷调查;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解析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按照教育部切实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要求,根据体育课程作为特殊的实践教育活动贯穿于课内和课外,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内学习运动技能,以强化体育课和加强课外体育锻炼为手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体育活动,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目的。

课外体育活动积分制评价方法是一种侧重于对过程实施评价的考核方式,是依据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购物积分法和服务等级评价法,并结合奖励评价理念建立起来的课外体育活动积分制评价方法,使学生的课外体育参与程度能够以积分的形式在体育课成绩中得到体现。学生可通过自主参与各项俱乐部的活动、加入体育社团、参加学校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在活动中担任的角色( 运动员、组织者、裁判、志愿者等)等多个途径自主获取体育课外积分并带入学期总评成绩。

3.2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基本结构

根据《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精神,中山大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成立了由副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具体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如图1。

图1 中山大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管理结构示意图

从图1中可以看到,中山大学体育部主作的工作是在主管体育副校长领导下开展的;课内体育课和课外阳光体育活动是既独立开展又互相联系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质健康测试活动属于课外阳光体育活动的工作范畴;教练员可以从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质健康测试的活动中选拔成绩优异的队员组成普通运动队,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

3.3 积极开展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在《中山大学“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和《中山大学“康乐杯”学生体育赛事及品牌体育赛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中山大学开展 “康乐杯”的课外体育赛事覆盖三校区四校园,包括“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游泳、武术、健美操共10多个体育竞赛项目和龙舟、校园马拉松两大品牌赛事。

从表1可以看到,除了传统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项目和两大品牌赛事项目校园马拉松和龙舟参赛的规模比较大外,定向越野、跳绳月、长跑月三个活动的规模分别超过570人次、3400人次及1300人次,参与度也非常的广泛。

通过中山大学“体育赛事和品牌赛事”活动举办,在校园里,几乎天天有体育活动,周周有体育竞赛,各院系与学生体育社团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与竞赛,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内容,能多层次、全方位地促使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感受体育魅力,增强体魄,形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同时,“康乐杯”学生体育赛事也为各院系学生提供直接、有效的交流平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辟富有特色的体育第二课堂,服务于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

表1 2017年中山大学“体育赛事和品牌赛事”活动时间安排和参赛情况

3.4 实施电子化课外体育积分认证模式,将积分纳入课程考核

为了确保电子化课外积分认证的顺利进行,中山大学体育部颁布了《各院系、学生体育社团体育竞赛校园网上公示课外体育认证管理细则》和《中山大学体育部电子化课外积分认证管理操作流程》(暂行)两个文件,明确了中山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电子积分认证的积分指标内容、权重系数及积分方法。

电子课外体育积分认证就是学生每参加完一个项目活动的积分,都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接受学生的监督;每个学期末,教学务员会把每个学生现学期的积分情况进行汇总并在校园网上公示,学生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任课老师就可以导出积分作为期末的组成成绩了。

表2 中山大学大一、大二学生2016-2018年三个学期课外体育积分情况

中山大学从2016学年第二学期起开始施行电子化课外体育积分认证模式的考核办法,到2017学年第二个学期,电子化课外体育积分认证已实施了三个学期。按照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办法,体育课外最高10分积分带入学期总评成绩。

课外积分10分(含10分)以上为优秀,6分(含6分)以上为及格,6分以下为不及格。从表2可以看到,中山大学大一、大二学生2016-2018年三学期课外体育积分每个学期的优秀人数都在增加,不及格的人数逐学期减少。

3.5 各院系以获取更多课外体育积分为动力,提高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

从2016年开始,根据《中山大学“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为建设一流的中山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服务于中山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中山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并实施了《中山大学“十三五”院系阳光体育积分实施办法》。具体的积分内容有:举办赛事积分、参加赛事积分、学生运动员积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分、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积分。每年以各院系为单位进行计分,中山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对积分优秀的院系进行奖励。

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秉承“全纳教育”的人文关怀,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和健康水平,学校已开展了学生体育教育第二课堂“体能导训课”和“体育教师和各院系联系体育工作”活动。

“体能导训课”主要是安排教师在课外对那些体重超重、身体素质较弱、平时缺乏锻炼等的本科学生进行辅导,每学期共6周,每周2次训练课,每次训练课约为90-120分钟。“体育教师和各院系联系体育工作”是为了协助各院系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推动各院系阳光体育工作的开展,其工作任务主要有:为各院系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出建议;统计各院系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状况;协助各院系体育竞赛的组织、裁判、场地协调等工作;收集各院系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议;指导体质测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表3 中山大学2016-2017两学年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情况

表3说明,中山大学2016-2017两学年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参测率和及格率都达到优秀的等级,大多数学生已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每年中山大学的学生体质工作,从校领导到体育部的所有教职员工都非常重视,全部动员起来,到一线工作岗位上。每个项目的测试点都安排有老师全程指导和监督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对全校本科学生体质情况的年度普查制度,建立学生体质数据库,深入分析动态体质监测数据,将学生体质的动态监测结果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和目标密切结合。

3.6 电子化课外体育积分制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外自主锻炼的兴趣

2017年第二学期终,本人从上课的班级中,抽取了一年级3个篮球选项班和二年级3个篮球选项班进行实施电子化课外体育积分后学生参加课外自主锻炼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表4 一、二年级学生参与课外自主锻炼兴趣统计表(N=198)

从表4中可知,一、二年级学生参与课外自主锻炼兴趣无显著的差别,总体情况良好,学生对锻炼很感兴趣和感兴趣分别占了总体样本的32.2%和48.0%。学生在电子化课外积分制的引导下,已经形成了课外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3.7 普通队学生参赛积极性高,比赛成绩优异

中山大学各个普通队的队员,有来自各社团、各俱乐部的比赛中选拔出来的优秀队员;有来自每年体质中脱颖而出的队员;有来自体育选项课中老师发现的队员。他们在各项目老师的带领下,刻苦训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从表5可以看到,2017年中山大学普通队参赛的成绩辉煌,其中定向越野、跑射联项、水中健美操等项目在全国比赛中成绩非常优异,项目的开展已走在全国其它高校的前面。武术、龙舟、赛艇、跆拳道等项目开展得也不错。

表5 2017中山大学普通队参加比赛的获奖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课内外一体化”能积极地将体育课和体育竞赛、课外活动等紧密的结合起来,让高校体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寓教学于乐,在课堂中学知识,在课堂外及时实践。

4.1.2 实施电子化课外体育积分认证模式能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执行情况和锻炼效果进行较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它能将学校体育系统化、制度化和有机化,为鼓励高校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以及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4.1.3 实施电子化课外体育积分认证模式后,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到“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中,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明确,效果好,为学校能更好地组织普通队参与各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准备了条件。

4.2 建议

4.2.1 在普通高校多校区建设的学习、工作环境下,各高校主管体育的校长和体育部的领导,要合理统筹兼顾各校区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认可教师课外的工作量,从而提高教师的待遇。

4.2.2 普通高校每学期举办的阳光积分课外活动,“体育赛事”的项目应更加丰富,鼓励各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多开展新兴项目的比赛活动,比如高乐夫球、攀岩、柔力球等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适当增加“品牌”项目的数量,对学生参与度高、容易组织、影响力广的项目可作为“品牌赛事”项目来开展,比如定向越野项目。

4.2.3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分作为课内成绩组成的一部分,因此,各项课外体育活动举办完后,主要负责人要尽快完成参与活动学生所得积分的核对工作,上交体育部办公室审核后在校园网体育部网站上公示,尽量做到学生的积分统计没差错,让任课老师能顺利完成学生各学期体育成绩的统计和上报登记工作。

4.2.4 建立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学校可设立单项体育奖学金奖项,对训练积极、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奖励,这和文化课学习成绩优异的奖学金评比一样,让学生知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也可以评到奖学金;对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 以唤起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中山大学电子化
天津高速公路通行费电子化票据上线运行
一种基于RPA的配网电子化移交单自动发布功能研发*
The Progress of Self—Redemption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于幼军 回归“书生”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