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婷 石磊 马雪萍 田扬洋��
摘 要:校园网贷作为一种新兴的贷款形式,近年来热度不断上升,并席卷各大高校。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因此,调查区域选取为蚌埠市,调查形式为线下的问卷调查,选取蚌埠市主要的各大高校为调查样本。通过对收集的数据整理研究,分析当前校园网贷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专业知识对相应的风险监管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完善校园网贷平台,促进绿色校园金融。对促进绿色校园金融,创建和谐网贷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网贷;风险分析;绿色校园金融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6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校园网贷身陷巨额贷款的负面新闻让校园网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网贷又叫P2P(PeertoPeer)信贷,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主要通过互联网收集资金进行小额借贷的平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享受消费意愿,自然成为各网贷平台的首选客户。我国现在主要的校园网贷平台大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像借钱快、爱鸿森、点牛金融一类的纯网络平台,还有为像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之类的大型电商提供的信贷模式。
问卷调查的范围为蚌埠市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综合的录入整理和分析,探寻校园网贷风险的形成方式和原因。尋求校园网贷相应的完善措施,从而综合的分析了校园网贷的各种风险,并利用专业知识对相应的风险监管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完善校园网贷平台,促进绿色校园金融。此项目对促进绿色校园金融,创建和谐网贷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1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了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包括了蚌埠市的财经院校,医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等校,一共回收问卷357份,在这其中有效的问卷为321份,有效的问卷占比为90%。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基本的个人信息和对于校园网贷了解情况的调查。其中基本信息调查内容主要是年级,性别以及专业等个人信息,此外还包括主要的生活费来源情况,生活费的数量等信息;对于校园网贷了解情况调查的调查包括贷款经历的有无、对校园网贷产品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贷款意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有效问卷信息的综合分析整理,我们发现有86.60%的学生表示了解或使用过校园网贷。男女比例约为6:4。由于经管类的学生较多,因此本次调查中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占比达到了55.76%,其次是医学院的学生,比例为18.69%,紧随其后的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比例为17.76%,其他类学生占7.79%。我们了解到有些校园网贷平台对不同的年级提供不同的贷款信用额度,所以我们的调查也把调查对象进行了年级分类,其中在校大一的学生比例为15.26%,大二为34.58%,大三在校生比例最大为37.69%,最少的为大四,比例为12.46%。
2 蚌埠市大学生校园网贷现状
根据对问卷的分析和其他渠道信息,目前蚌埠市高校的校园网贷有以下特点。
(1)无孔不入的宣传。各中校园网贷平台为了拉拢客户,采用了多种宣传方式。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一般的校园网贷推广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校园代理,本次调查的蚌埠市高校都有各大校园网贷平台的代理人,而进一步的了解发现,一般这些代理人员就是该校的学生,有较强的渗透力;二是发放传单、四处张贴小广告,厕所门、路灯杆、取款机等随处可见。
(2)绝大多数校园网贷平台的贷款申请都比较容易。想要申请的在校大学生一般只需要提供个人的居民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以借到钱,甚至有些平台只需要身份证就能贷款,流程极其简单。
(3)部分校园网贷平台具有一定的遮掩宣传,比如声称利息低,过分强调日利率,而大部分学生对利率并不敏感,实际上利率非常高。
(4)违约率较高。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和其他渠道的综合信息来看,目前各个校园网贷平台的贷款逾期率都比较高。个别平台的逾期率甚至能达到3成以上。
(5)庞大的客户群体,广大具有享受消费心理和超期消费意识,并且缺乏理性思考的在校大学生是各个校园网贷平台最优质的客户。
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显示,在受访的大学生群体中,了解和使用过校园网贷的大学生占86.60%,有31.46%的大学生表示使用过校园网贷,在接触过校园网贷的学生中,有近6成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渠道接触的,有30%左右的学生是通过校园代理渠道接触的。
3 蚌埠市校园网贷的风险分析
3.1 来自在校大学生方面的风险
(1)广大在校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个人信用常识、个人征信意识淡薄。具体表现为很多大学生甚至不知道个人征信是什么,更谈不上对个人信用的保护了,因此频繁出现的校园网贷违约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2)很多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花费没有计划、容易冲动消费,对日常花费没有明确的计划。表现为想要什么或是想买什么根本不加以思考,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只要有钱就买,甚至是借钱买。
(3)在校大学生自制能力差、并且容易相互攀比。在面对各种消费享受以及校园网贷平台的“低利率”诱惑,很容易不顾后果的借钱消费。
(4)在校学生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同时也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5)很多在校大学生没有责任心,内心脆弱。很多时候明知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往往不计后果,有时候甚至放弃年轻的生命,这方面的负面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3.2 平台本身的风险
(1)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各个校园网贷平台之间差别较大,自身的质量各不相同,很多平台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往往会到处张贴一些非常具有蛊惑性的广告,片面强调享受主义,而这对于很多具有攀比消费心理和享受心理的大学生来说诱惑极大。
(2)校园网贷作为新出现的事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行业自律的滞后和行业公约的缺乏,很多校园网贷平台为了扩大和占有市场,往往会简化贷款手续,增大贷款额度甚至虚假宣传。很多学生因此上当受骗从而身陷巨额债务。
(3)大部分校园网贷平台在发放贷款时对学生贷款的用途并不加以过问,或是表面上过问而实际上并不会去加以规范,对部分贷款的非法用途视而不见,从而导致贷款非法用途的滋生。
(4)很多校园网贷平台对于逾期贷款的催收方式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正常先给学生打电话催收,随后给其室友或者辅导员打电话催收,更严重的是有个别平台会使用威胁,强迫等暴力收款方式,给贷款的学生心理上和精神上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3.3 相关监管及法律法规的不及时
网络贷款是一个互联网下的新兴产物,尤其是校园网贷,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并且缺乏行业内部的自律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校园网贷与一般的银行贷款不同,它贷款审批宽松、放款及时但是又暗含着不合理的服务费和高违约金等,相关的风险极大,另外相关法规对校园网贷平台的背景、注册信息、贷款利息等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从而使校园网贷的进入标准极低。导致这类网贷平台注册简单,鱼龙混杂、相关的借贷信息互不共享,从而很容易出现一個人在未偿还债务的情况下还可以同时在别的机构贷款的现象。
4 关于促进建设绿色校园网贷的建议
第一,从国家监管的角度来说。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加大对网络贷款平台,特别是校园网贷的监督和管理,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一个标准的行业规范,从而使校园网贷能够在规则的制约下健康发展,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要求相关的银行,推出一些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款或者信用卡等,使广大在校大学生在需要用钱时能有安全的平台借钱,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增强对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征信及金融消费上的教育,积极举办一些相关的公益讲座或是走进高校进行宣讲。
第二,在校园网贷平台自身这方面。校园网贷如今负面新闻的频繁出现,其自身原因不可忽视。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解决校园网贷存在的问题,其平台自身也应该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经营管理的方式、加强营运合规管理、维护和建立积极正面的网贷形象。同时平台自身也应该增强对借款大学生的审核,很多时候风险的发生就是因为对借款人的审核不到位。并且也应该加大对其出资人和投资人资金的保护,引入学习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结合大数据工具的使用,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从而积极推进绿色校园网贷的建设。
第三,在高校方面,大学是国家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地方,在校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学校的积极引导和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特别是刚跨进校园的大一学生,刚从管理严格的高三解放出来,面对缺少老师每天的监督学习,很容易放纵自己,从而落入不良校园网贷的圈套。因此,在校园网贷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一方面,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管理和教育,比如安排辅导员或是从事安全教育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关于校园网贷安全隐患的案例教育;另一方面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为家庭困难学生办理各种助学金等措施,从而促进绿色校园金融,创建和谐网贷环境。
第四,从学生家庭方面考虑。父母每个月给定的生活费是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父母应该经常与子女沟通,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日常消费情况等,掌握孩子的花销情况,对子女的不良消费心理加以疏导,从而减少其由于攀比心理而带来的不良消费。
最后,是广大在校大学生自身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已经成年,应该学会提高自己的防范能力,增强自制力,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提升自己的防骗意识,注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从源头上不给不法分子任何可乘之机。另外广大在校大学生也应该学会正确评估自己的消费能力,养成记账的好习惯,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减少相互攀比的不良消费心理和习惯,注意对个人征信信息和信用记录的控制,确实需要借款时,应该选择正规的借款平台,仔细阅读相关的条款,并积极履约,维护个人良好的信用记录。为促进良好的绿色校园金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周洲,费帆,付亚芹,吴永妃,邱彤.校园网贷现状及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2016,(35):291293.
[2]高志坚.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3):5254.
[3]廖愉平,邵磊.校园网贷的风险及应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2):123128.
[4]陈超文.高校“校园网贷”风险如何防控[N].中国教育报,2010213(003).
[5]饶鲜燕,张惠忠,杜家欢,茹菁菁,何雨滢,王敏智.大学生校园网贷风险防控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7,36(17):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