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桑尼的布鲁斯》中的三种黑人音乐形式

2018-10-09 11:02唐莉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布鲁斯

摘 要:詹姆斯·鲍德温是20世纪最著名的非裔美国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桑尼的布鲁斯》展示了以布鲁斯、爵士乐为代表的黑人音乐惊人的力量。本篇论文通过细读和归纳,分析小说中的三种黑人音乐形式。由此对比突出布鲁斯音乐对于黑人民族联系及身份认同的精神功效。

关键词:桑尼的布鲁斯;黑人音乐;布鲁斯

作者简介:唐莉(1995.3-),女,汉族,现就读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2017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2

詹姆斯·鲍德温、理查德·赖特和哈丽叶特·比切·斯托并称为20世纪最杰出的非裔美国作家,不过鲍德温不同意以赖特和斯托为代表的反抗文学。他认为斯托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只反映了黑人奴隶遭受的残酷对待,怀特的《土生子》也只描绘了黑人民族在困境中的生存状态。两者都没有展示黑人社区的生活习惯,宗教仪式,传统习俗和文化。他主张黑人同胞应该展示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从而让白人认可和接受他们。在《桑尼的布鲁斯》中,鲍德温通过三种音乐的描写展示了黑人生活状态和民族精神。

第一种音乐是酒吧门口点唱机发出的音乐,其响度较大,富有节奏感。点唱机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最为流行,尤其在50年代。早期的摇滚乐通常和点唱机联系到一起。摇滚乐虽然起源于非裔美国音乐风格,比如蓝调和爵士但音乐形式偏于流行,更倾向于是一种服务于白人市场的节奏蓝调的重塑,或者是结合黑人和白人的新型混合乐。在《桑尼的布鲁斯》的中,吧台女郎和着点唱机流行音乐舞蹈,笑脸盈盈地吸引顾客。吧台女郎就像摇滚乐,迎合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作为供挑逗和消费的没有自我身份的性服务对象。吧台女郎的命运可以反映大多数黑人女性的命运,“是一个劫数难逃但仍在挣扎的女人。” 她虽然年轻,但是她的生命可以一眼望穿,注定是个悲剧。摇滚音乐和吧台女郎一样是顺从的,过于娱乐而显得不严肃,更不必提作为那个时代民族反抗的精神力量。

第二种音乐是在传统奋兴布道会上由三位黑人姐妹和一位黑人兄弟演奏的圣歌。他们唱道“上帝与你们同在,直到我们再相聚。”教会音乐包含优美的、抚慰人心的抒情歌词,但这种音乐没有社会现实功能,每个人都不是第一次听见这支歌,却没有一个人曾经被挽救。并且讽刺的是残酷的现实似乎与歌词所赞美的截然相反。没有人得以拯救,救世主上帝的形象也遭受瓦解。既然教会音乐没有实际的社会功用,为什么仍然可以吸引如此多黑人民众的眼球呢?南开大学的谷启楠教授指出:“这种音乐宣扬上帝的救赎和来世的幸福,麻痹人们的意志,使他们忘掉现实”。小说主人公桑尼认为:“她的声音让我记起了有时海洛因给我的感觉。”显然,桑尼不同意用宗教的方式暂时抚慰受伤的心灵。他把教会音乐比作毒品,暂时麻木黑人同胞的神经,逃离现实而不是正面现实。根据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路易·阿尔都塞首创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宗教作为一种手段操纵民众的意识。它还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政治体系、大众传媒等,是一种常用的国家控制手段,通过给民众反复灌输理念,固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面对种族议题的时候,美国白人阶级通过传播基督教义加强对黑人的控制。黑人民众信仰上帝、歌唱宗教音乐,看似抚慰了受伤的心灵,实则落入了白人领导控制的圈套。桑尼透视了教会音乐的本质,意识到宗教无法解决黑人民众的根本性问题。

第三种音乐是桑尼和他的爵士乐队一起演奏的布鲁斯。布鲁斯音乐可以溯源到19世纪末美国南部的黑人奴隶的劳作民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田野号子、叫喊、灵歌、呼唤和应答等。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口述的布鲁斯音乐从美国南方种植园和黑奴棚屋登入到了世界舞台,作为一种“民族记忆”的珍宝流行于美国。布鲁斯(Blues)来源于英文词组蓝色魔鬼(blue devils),意思忧郁和痛苦。同样,布鲁斯音乐家通过弹奏和演唱悲伤的音乐传递情感诉求。布鲁斯不仅仅是一种悲悼生活、平复愤怒、渴求爱与希望的音乐风格,而且是一种从黑人祖先继承下来的文化符号。它超越娱乐功效,是黑人同胞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和民族精神。

在布鲁斯音乐中,最常见的是十二节的布鲁斯,具有简单且重复的和弦形式。十二小节布鲁斯非常符合西部非洲“呼唤和应答”的表演传统,领唱唱出一句歌词,其他的歌手或是乐手就会给与回应。在十二小节布鲁斯歌曲中,歌手先重复两句歌词,每一句都有乐器作为回应,之后歌手会通过和现场观众的情感交流即兴演唱第三句,乐器用一节演奏作为结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布鲁斯至少有三个特点:有固定的模式,重复演奏和歌唱,并且即兴表演。由于布鲁斯有着即兴表演的特色,歌手演唱的时候倾向于结合身体动作和手势呻吟、啜泣和叫喊。演奏者通过“呼唤与应答”的模式,表达传递个人的悲伤情感来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同点唱机音乐和教会音乐相比,布鲁斯既不迎合白人口味,也不倡导黑人民众忍受他们遭受的不公。相反,布鲁斯通过和观众的共鸣,释放表演者内心声音的同时激发同胞们对民族平等事业的热情。

布鲁斯音乐对于桑尼而言具有成长意义。它帮助桑尼直面现实并鼓舞他追求更好的生活。回顾桑尼的童年和少年,他是不幸的。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也离开人间。他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成功的爵士乐音乐家,然而他的哥哥不能理解他。尽管不情愿,也不得不寄养在哥哥的妻子伊莎贝拉的家中。后来,因为染上毒品被送进监狱。面对各种不幸,桑尼刚开始选择逃避。吸毒是为了麻木自我、逃避现实;参加军队是为了逃离哈莱姆;离开美国定居欧洲是为了摆脱种族歧视。然而,不论他逃往哪个方向,他都不能解除困境,避免种族歧视。逃避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把他推向堕落与颓废。与之相反,布鲁斯音乐给予了桑尼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在《桑尼的布鲁斯》的高潮部分,桑尼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由于一年没碰钢琴,他刚开始弹的时候磕磕碰碰,并不顺畅,后来即兴表演布鲁斯音乐,终于道出了内心长久压抑的焦虑与痛苦。他为自己的痛苦经历歌唱,也为全非裔美国人受压迫的生存处境歌唱。布鲁斯音乐带给了桑尼勇气,教会他成长,桑尼反过来运用布鲁斯音乐唤醒黑人民众,打破漫长的沉默和集体失声。

桑尼的哥哥屬于被唤醒的失去民族之本的一类非裔美国人。他是一名中学代数教师,每个月拿着固定的薪水,过着稳定的生活。对于自己的学生,他不怀好感,认为他们“都有可能注射过毒品”,而且“毒品要比代数对他们更有影响力”。在他眼里,这群学生不学无术、自甘堕落,没有明亮的未来。在潜意识里,他早已被白人同化,自诩为中产阶级的一分子,瞧不起那些贫穷、叛逆的黑人瘾君子。原因是他遗忘了黑人民族历史,拒绝了民族传统文化,习惯了白人社区的生活风格。他认为桑尼喜欢的布鲁斯音乐是庸俗而堕落的,就像那些和桑尼混在一起的乐手,过着了无生气和希望的生活。直到桑尼邀请他参加乐队的音乐会,他才重新审视桑尼热爱的布鲁斯和他的乐队。这都得益于布鲁斯的力量。音乐为他和桑尼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沟通的桥梁,使他真正体会桑尼的忧伤、困惑、愤怒和激情。这种理解和共鸣,唤起他对家族的回忆,使他想起了母亲,想起了父亲的弟弟,想起了死去的小女儿葛蕾丝,想起了伊莎贝拉的眼泪。所有痛苦的回忆使他哽咽,使他重新铭记自己的种族身份。

只有布鲁斯音乐能成为黑人民众反抗压迫、赢的自由的民族之歌。非裔美国人的布鲁斯是属于本民族的音乐,是独一无二的,是民族的骄傲,是战胜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Baldwin, James. “Sonnys Blues” in Jane Bachman Gordan & Karen Kuehner (ed.) Fi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hort Story , Lincolnwood: NTC/Contemporary Publishing Group, 1999.

[2]谷启楠,一首强劲的黑人觉醒之歌——论《桑尼的布鲁斯曲》的深刻内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67-70.

猜你喜欢
布鲁斯
我们在一起
布鲁斯·鲍文
跳布鲁斯的蓝兽
神偷的复仇计划
请给我一幅画
我们在一起
小金曼·布鲁斯特:耶鲁领航人
想入飞飞
10美元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