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华 易媛
摘 要:韩愈先生的《进学解》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恒兀兀以穷年”一句中“兀兀”一词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被解释为“劳累的样子,”笔者认为不妥,应解释为“勤奋刻苦的样子”。
关键词:兀兀;进学解;新释;勤勉
作者简介:易媛(1994-),女,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辞典学、词汇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收录了唐韩愈《进学解》一文,该文假托向学生训话,诫勉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与提高,学生提出疑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是一篇著名的解嘲文章。课本注释将“兀兀”解释为“劳累的样子”,细细品读,我们发现这种解释有失偏颇,值得商榷。
“兀兀”从构词上看是一个叠音词。所谓的“叠音词”是指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的作用有二。一为状物,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夭夭”描绘的是桃花开放的美盛貌,“灼灼”描绘出了花开鲜艳的样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的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亭亭”形容了女生美好的样子。二为拟声,如:“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3]”“霍霍”是模拟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4]”“瑟瑟”模拟了雪花飘下的声音。以上四例中叠音词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重叠音节能增强我们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课本中的“兀兀”是对前句“焚膏油以继晷”的状态进行描绘,将其解释为“劳累的样子”似乎认为“焚膏油以继晷”这样的行为不是自愿而是被迫而成的,与标题“进学”似有不合。
结合上下文来看,“恒兀兀以穷年”在文中的前后文是“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也。”由此可以看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两句是为了解释“勤”字。如果按照课本注释“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就这样劳累地度过一年”,似乎与“勤”没有什么关联,实为不妥,而将其解释为“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就这样勤奋刻苦地度过一年”就与“先生之业,可谓勤也”较为贴切了。另外文章中多次出现“勤”,如“业精于勤荒于嬉”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因此“恒兀兀以穷年”的“兀兀”解释为“勤勉貌,勤奋刻苦的样子”更为准确。
从逻辑上来看,《进学解》是劝人进学的,既为“进学”那便是主动向学的,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最好的学习状态,既然如此,又何来“劳累”之言?《汉语大词典》对“兀兀”一词在 “勤勉貌”义项下所举例子就有“恒兀兀以穷年”,无“劳累的样子”的义项。进言之,《汉语大词典》对“勤勉”及“劳累”的释义上并无重合之处,“勤勉”是指努力不懈,如:“姦邪不作,盜賊不起,化善者勤勉矣。[5]”“好象原是勤勉守时的她,开始常常请假了。[6]”而“劳累”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由于劳动过度而疲倦,如:“萧队长因为一个半月的勞累,脸又瘦又黄,胡须也长了。[7]”二是用作烦劳别人的敬辞,如:“千万请他老人家劳累一趟,不要推辞。[8]”由此看来,课本将“恒兀兀以穷年”的“兀兀”解释为“劳累的样子”似无根据。
从历代用例上来看,历代文献中不乏“兀兀”释为“勤勉貌”的例子。《太平广记》卷六八:“阅经而月坠幽窗,兀兀孜孜,俾夜作昼。”《春秋列国志传·第十七回 尹吉普大征俨狁 姜皇后脱簪谏王》:“臣闻圣主惟仁,必干干终日;明王布德,乃兀兀穷年。”《吹网录·序》:“尝见其兀兀箸书,每草一条,必反复考榷。”《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研经仍兀兀,举业复孜孜。”《陈第年谱》:“兀兀穷岁时,欣欣忘寝食。”《北郭园诗钞》:“穷年兀兀无长策,不为功名亦读书。” 《海外缤纷录·第十七回 探恶薮清晨奋拳击 激公愤黑夜闻枪声》:“亏她有能耐,孜孜兀兀四年,居然在大学里毕了业。”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收录的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上所举的例子都应该解释为“勤勉貌”,而且我们也发现了另外一个规律——当“兀兀”与“年”“岁”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的时候都应该解释为“勤勉貌,勤奋刻苦的样子”。
综上所述,课本将“恒兀兀以穷年”中“兀兀”一词解释为“劳累的样子”实为不妥,当正之。将其解释为“勤勉貌,勤奋刻苦的样子”,既符合了“勤”字,又贴近了原文之情境,更合情合理。
注释;
[1]出自《诗经·周南·桃夭》.
[2]出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3]出自北朝民歌乐府诗《木兰辞》.
[4]出自鲁迅《祝福》.
[5]出自《荀子·富国》.
[6]出自王西彦的《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
[7]出自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8]出自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米小群.谈AA式叠音词的修辞功能[J].六盘水:六盘水师专学报,2000,(2).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张东年.韩愈《进学解》赏析[J].南京:文学研究,2012(06).
[5]周阿根.“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新解[J]. 保定:保定师范专业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