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俨儿
助推、见证中国船舶工业加速腾飞的造机者,更是中国新一代自主品牌船用柴油机重装归来的造梦人。
今年6月,沪东重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低速柴油机6EX340EF迎来了市场首单——上海久菩海运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德勉贸易有限公司两家联合买方签署了2台6EX340EF柴油机的建造合同。8月23日,沪东重机宣布,船东继续追加两套340主机订单。当天,沪东重机高级工程师周伟中在中船临港柴油机研发及制造基地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中国船机人自主造机的夙愿虽已达成,但筑梦的脚步仍未停歇。
上海黄浦江畔,是上一代中国自主品牌船用柴油机的肇始地。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当时的沪东造船厂与上海交通大学、七一一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联合开发了34/82、43/82系列船用大功率低速机,此后大功率中速柴油机390系列也顺利问世。“这些柴油机的使用情况都非常好。”周伟中介绍,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转而以专利机制造为主,1980年,沪东重机开始引进MAN B&W系列低速柴油机专利,自主品牌船用柴油机的研发、生产步入停滞阶段。
1991年,周伟中从哈尔滨工程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入职沪东重机的前身——沪东造船厂造机事业部。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是“就没挪过窝,一直从事技术工作”。沪东重机也在市场的大潮与机遇中,成长为国内大型船用主动力柴油机制造领域的领军者,产品随船出口世界各地,低速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近30年的技术引进,使我国船用柴油机的制造技术大为提升,也助推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周伟中表示,辉煌业绩的背后,包括他在内的中国造机人深知:船舶主机光有制造而无研发设计,中国造船业就永远会受制于人。然而,中国自主品牌船用柴油机的研发已停滞数十载,国际上相关法规、技术升级不断,重启自主造机谈何容易?
中国造机人在“十一五”期间等来了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自主研发船用柴油机的征程就此重启。“当时,我们还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周伟中介绍,2004年,沪东重机分别负责了“5万千瓦级大功率柴油机研制”“7万千瓦级大功率柴油机研制”两大项目。2007年,沪东重机开始进行“数字造机”信息系统改造项目建设。“这三个项目,为我们在船用柴油机研发及制造技术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国家部委支持的多个项目纷纷上马。沪东重机承担了工信部立项的自主品牌小缸径低速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340型)、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装置研发、船用大功率柴油机余热再利用装置研发、高压共轨控制系统自主研发四大工程,以及国家科学技术部立项的船用中速柴油机关键技术开发及样机研制项目(390型)。 “如今,这五个大项目都已研发成功,从样机指标来看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周伟中表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SCR装置已获得来自国内外的大量订单,目前销售额达到5亿元人民币,累计销售量近100套,为国内船用大功率SCR国内配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期成功推向市场的小缸径低速柴油机6EX340EF,对中国造机产业而言则更具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我们正积极地将具有自主产权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MV390向市场推广应用,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订单。”周伟中表示,MV390不仅适用于海上的国防装备、豪华邮轮,也适用于陆用电站、核电站应急发电机组等。
“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研发的中心在欧洲,相较之下,我国才刚起步。”周伟中认为,随着柴油机研发进程的推进,关键零部件的问题日益凸显,是我国自主品牌船用柴油机的一大痛点。
“整机是一个平台,里面囊括了许多关键零部件。”周伟中表示,目前我国在船用柴油机整机研发、制造方面问题不大。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WinGD已构建起了自主研发体系;结构件的铸锻焊技术,大型零部件加工及装配调试技术也是主机制造厂之所长。而在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燃油系统、轴瓦、活塞环、增压系统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突破。“此前,我国也在这方面有所投入,但真正实现装船的很少,特别是国外船东很少采用中国研发的船机核心零部件。”周伟中表示,制约我国船用柴油机配套能力的关键在于材料。“以轴瓦为例,目前我国可以制造一些低端轴瓦,但技术升级换代后市场上出现的高端薄壁轴瓦,目前还不能生产。”周伟中表示,船机配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长期不断的研发投入。 “国内船东也应支持本土二轮配套件的使用。”他补充道。
自主造机的步伐仍未停歇。“十三五”以来,国家批复了船用低速机工程(一期)研制项目,以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总牵头单位,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常州中车柴油机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跃进机械厂有限公司、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中海工业有限公司为主要参研单位,围绕船用低速机整机、关重件、节能减排装置等开展技术攻关。低速机工程一期的时间已过半,周伟中透露,两台整机样机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先后动车。“低速机工程将为我国新一代船用低速机的研发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我国船用低速机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自主化配套、整机研发生产都将提高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