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丘陵区不同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18-10-08 09:26刘念汤天泽钟思成李斌范其新蒙大庆李迎春张体刚李芝凡陈军
天津农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油菜产量影响

刘念 汤天泽 钟思成 李斌 范其新 蒙大庆 李迎春 张体刚 李芝凡 陈军

摘 要:为加快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开展油菜播种器播种、旋耕机播、旋耕人播、育苗移栽4种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的播种方式对四川丘陵区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播种方式中育苗移栽油菜苗期的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播种方式,而最终产量以旋耕机播最高,为2 451.0 kg·hm-2,其次是播种器播种,为2 289.0 kg·hm-2。因此,建议丘陵区田块较大的区域使用旋耕机播的方式,而田块较小的区域则使用播种器播种。

关键词:油菜;播种方式;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8.07.015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Patterns o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Rape in Sichuan Hilly Areas

LIU Nian1, TANG Tianze1, ZHONG Sicheng2, LI Bin2, FAN Qixin1, MENG Daqing1, LI Yingchun1, ZHANG Tigang1, LI Zhifan1, CHEN Jun1

(1.Mia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ianyang, Sichuan 621023, China; 2.Anzhou County Agricultural Bureau, Mianyang, Sichuan 62265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romotion of light and simpl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apeseed, four kinds of seeding methods including rape seeder sowing, rotary tillage mechanical sowing, rotary tillage people sowing, seedling transplantation were compar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wing methods on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rapeseed in Sichuan hilly reg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icator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eedling transplantation during seedling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sowing methods. However, the rotary tillage mechanical sowing had the highest final yield which was 2 451.0 kg·hm-2, and then was rape seeder sowing (2 289.0 kg·hm-2). Therefore, in the hilly area, the rotary tillage mechanical sowing method was recommended at the larger area, while the seeder sowing method was used at the smaller area.

Key words: rape; sowing pattern; yield; effect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优势作物,我国年种植面积为700万hm2左右,产量1 200万t,均位居世界前列[1]。作为我国油菜主产省份之一的四川,油菜是其第一大油料作物和不可替代的冬季作物[2],年种植面积100万~160万hm2,居西部首位,全国前3位[3-4]。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与栽培因素有关,其中播种方式是影响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对油菜产量的调控起关键作用[5]。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油菜种植方式以直播为主;60—70 年代生产改制,许多地区实行籼稻改粳稻、单季稻改双季稻,使油菜茬口越来越迟,育苗移栽油菜广泛推广[6]。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的劣势越来越明显,耕种收环节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益低。着眼于省工节本和提高效益,油菜轻型简化栽培新技术相继发展起来,如免耕直播技术、浅旋耕直播技术等。目前,不同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均有相关报道,但是由于品种不同,播种方式不同,试验结果往往不一样。刘举[5]开展了油菜翻耕育苗移栽和免耕直播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免耕直播油菜相比,育苗移栽处理能促进油菜生育前期的生长发育,增加油菜植株的绿叶数,提高油菜植株的生物学产量。黄寿辉等[7]开展了油菜免耕机播、免耕人播和旋耕机播、旋耕人播 4 种耕作、播种方式的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本试验结合四川丘陵区广泛使用的4种播种方式(播种器播种、旋耕机播、旋耕人播、育苗移栽),探索在不同耕作方式下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规律,为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最终达到提高我国油菜种植效益的目的。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国豪油5号。播种器为一种改良的施肥器,具有播种均匀且省工、省时、操作简单、播种效率高等特点[8]。旋耕播种采用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

1.2 田间试验设计

2016—2017年在安州区黄土镇选择水分条件好、肥力均匀的田地作为试验田,土质半砂半泥。设置播种器播种、旋耕机播、旋耕人播、育苗移栽4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0.75 hm2。直播油菜于9月26日播种,移栽油菜于9月30日移栽。播种或移栽前施用40%美丰复合肥600 kg·hm-2,再旋耕,小区均按3.75 kg·hm-2的播种量进行播种;播种器播种、旋耕机播、旋耕人播油菜密度为30万株·hm-2,育苗移栽密度为9万株·hm-2。播种后按照当地高产栽培技术统一管理,根据蚜虫、菜青虫、夜蛾、跳甲、蛞蝓消长情况进行适时防治,试验只治虫,不治病。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基础土壤养分试验 小区基础土壤的pH值[9]、有机质[10]、全氮[11]、磷[12]、速效钾[13]和有效硼[14]含量分别采用行业标准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为:pH值7.11,有机质含量13.32 g·kg-1,全氮含量0.95 g·kg-1,磷含量6.85 mg·kg-1,速效钾含量59.72 mg·kg-1,有效硼含量0.33 mg·kg-1。

1.3.2 苗期性状调查 2017年1月中旬,每个小区连续随机选择10株油菜植株,分别观察并测定油菜苗期株高、开盘直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绿叶数、根茎粗和单株生物干质量,计算其平均值。

1.3.3 抗性调查 4月下旬,调查油菜霜霉病和菌核病发病情况。适时记录油菜抗冻、耐旱和倒伏情况。

1.3.4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 4月下旬每小区选取30株,调查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结荚层厚度、一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果数、全株总角果数、角粒数等,计算其平均值;5月上旬每小区进行单打单收,测定产量和千粒质量。

1.4 数据统计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方式对油菜苗期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育苗移栽的株高、开盘直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绿叶数、根茎粗和单株生物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这与育苗移栽密度低,个体得到充分发育,而直播油菜密度高,个体发展受到限制有很大的关系;在3种直播方式中,播种器播种的最大叶宽和单株生物干质量最大,旋耕机播的开盘直径、最大叶长、绿叶数和根茎粗最大,旋耕人播的株高最高。

单个植株来说,育苗移栽油菜个体空间充足,生长得到很好的发育,也使得个体优势得到充分体现。3种直播方式中,播种器播种的一次有效分枝数最多;旋耕机播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结荚层厚度、主花序有效段长度、全株有效角果数最大;播种器播种和旋耕机播的每角粒数均值相同,均高于旋耕人播。

2.3 不同播種方式对油菜抗性的影响

由表3可知,本试验所有播种方式,根肿病均无发病,抗冻性和耐旱性都较好;霜霉病和菌核病均有发生,二者均以旋耕人播发病较重,其中播种器播种的菌核病最轻,育苗移栽的霜霉病最轻。由于2017年花期时遇大风大雨,导致部分倒伏,播种器播种、机械播种、人工撒播、育苗移栽分别在3月22日、3月10日、3月22日、3月22日倒伏,倒伏程度分别为60%,60%,80%,60%。

2.4 不同播种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4种播种方式的产量中等,主要是由于一部分油菜倒伏,影响了产量,其中以旋耕机播产量最高,其次是播种器播种,而育苗移栽产量最低。为了更好地分析产量差异,对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表5),3次重复之间FF0.01,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播种方式之间产量差异真实存在。

3 结论与讨论

夏清等[15]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移栽条件下,油菜植株在多数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刘举[5]研究结果表明,与免耕直播油菜相比,育苗移栽处理能促进油菜生育前期的生长发育,提高油菜植株的生物学产量,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即移栽油菜苗期的株高、开盘直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绿叶数、根茎粗和单株生物干质量都占优势。育苗移栽油菜因个体得到充分发育,降低了有效分枝高度,增加了一次有效分枝数,且全株有效角果数增加,但密度与直播密度相比相差较大,实收产量并不理想,在4种播种方式中,产量最低。由此可见,育苗移栽油菜个体优势强、群体优势弱,直播油菜个体优势弱、群体优势强。产量最高的是旋耕机播,其次是播种器播种,与旋耕人播相比,旋耕机播和播种器播种使种子播种更加均匀,优化了油菜生存空间,可以更好地保证水分供应,为夺取高产奠定了基础。

因四川丘陵区地势高低不平,田块大小不均匀,大部分田块较小,故结合实际情况,建议对于田块较大的应该使用旋耕机播的方式,省工、省时、高产,而对于田块较小的可以使用播种器播种,播种均匀、方便、高产。

参考文献:

[1]梁红宁, 沐森林, 杨庆, 等.收获方式对油菜收获损失构成特征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 2018(3): 134-139.

[2]李迎春, 郭子荣, 蒙大庆, 等.四川丘陵区油菜免耕直播机收高产关键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13(9): 16-17.

[3]胥岚, 李芝凡, 汤天泽, 等. 四川省双低油菜籽深精加工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 2013(11): 6-9.

[4]林方龙. 2013年四川省油菜籽市场形势分析及展望[J].四川农业科技, 2013(4): 5-6.

[5]刘举.不同播种移栽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12, 24(2): 29-30.

[6]浦惠明, 龙卫华, 刘雪基, 等.油菜不同种植方式成本及效益比较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12):558-562.

[7]黄寿辉, 杨特武, 龙凌云, 等.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6(4): 23-28.

[8]刘念, 郭子荣, 蒙大庆, 等.四川丘陵地区油菜机械化中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J].湖北农业科学, 2015,10(12): 4953-495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土壤pH的测定:NY/T 1377-2007[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测定法:NY/T 85-1988[S].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89.

[11]国家标准局.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NY/T 53-1987[S].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87.

[12]国家林业局.森林土壤磷的测定:LY/T 1232-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3]国家林业局.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LY/T 1236-1999[S].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99.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NY/T 149-1990[S].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90.

[15]夏清, 刘秀清, 石华娟.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油菜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2): 451-454.

猜你喜欢
油菜产量影响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油菜烩豆腐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种油菜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