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畅
一、中美贸易摩擦相关情况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情况
历史上,五次对华“301调查”均以谈判协商收尾。美国先后于1991年4月、1991年10月、1994年6月、1996年4月、2010年10月五次对中国实施301调查,涉及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清洁能源政策方面,调查的结果几乎都是通过与美国磋商和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或妥协,而美国最终执行报复性措施较少。
本次中美贸易摩擦的规模空前、战略针对性明显。2017年8月18日美国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至今,双方实施多回合制裁和反制,并就贸易争端进行三轮谈判,涉及产品种类和商品总额不断攀升,规模空前。本轮美方对中方进口加征关税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正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中列出的十大重点领域,战略针对性十分明显。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在逻辑
难逃“修昔底德陷阱”,为限制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贸易摩擦是美方必然选择。从历史上看,德国、日本均是GDP接近美国70%的体量时,美国开始发动贸易战。2017年中国GDP达1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3%,并且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远高于美国的2.3%。若保持此增速增长,约在2027年前后,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因此,美国试图重演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以遏制中国复兴,尤其是遏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阻滞中国技术进步。
加速美元回流本土,加息+缩表+减税的“组合拳”之后,贸易摩擦是题中应有之义。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通过加息、缩表和减税一系列措施,引导美元回流美国的趋势越发明显。今年第一季度,超过3000亿美元回流美国,成为史上最大规模的美元回流潮。与此同时,美方通过中美贸易争端,加大中国企业国际贸易成本,迫使企业在美国本土设厂,导致国内资本回流美国,美元受到追捧。而基于美国芯片、通讯等优势工业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内终端企业,因贸易成本加大将陷入困境,部分行业有可能陷入萧条,使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失去经济支撑。
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难阻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得不偿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已形成了体系完整、配套齐全、能力巨大的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具备做强做大的较好基础。国内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可依托庞大的内需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贸易壁垒不会阻碍中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步伐。同时,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研究显示,关税增加10%,美国6DP将损失1.3%,贸易保护主义将最终损害美国民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得不偿失。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外资逐步出走,出口大幅降速,消费增长乏力,“三驾马车”均受影响。投资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一旦全面铺开,外资不得不为求生而转移或部分转移其生产业务到其他国家与地区,而国内杠杆率居高不下,投资增长将难以为继。出口方面,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新出口订单的分项指数从51.2降至49.8,数据表明出口订单下滑收缩。消费方面,由于出口订单减少和进口成本增加,居民就业率和消费能力将进一步削弱。整体来看,美国提高关税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0.5%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加速中国的制造业向东南亚的转移,减少外企在中国的投资,中长期会损害中国的实体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的中低端正被东南亚抢走,中端产业又面临美国的贸易摩擦,高端产业又凤毛麟角,产业结构会出现严重的失调。从外资利用上看,外国企业投资为中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理念和就业,一旦大量投资者抽离资金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影响海外市场和外汇收入,提升城镇失业率,并削弱中国企业整体创新环境。
限制人才回中国、限制高科技产业出口到中国,以技术封锁制约中国2025战略。一方面,美国限制高端技术对于中国的出口,中国的一些科技产业将面临缺乏核心关键技术、而无法运营的地步。另一方面,从历史上来看,我国的高端技术还是主要靠從美国留学回来的高端人才,美国限制人才到中国的流动,从根本上扼杀中国的技术进步,实现对“中国制造2025”爷底抽薪。
(二)对能源行业的影响
对油气行业及相关化工产业有一定影响。油价方面,美国对中国原油出口量平均为36.3万桶/日,占中国进口总量比例超过3%。如果对第二批商品也加征25%的关税,则可增加国内油价上涨压力。能源合作方面,去年中美签订的千亿美元大单将会难以落地,中国企业对美国油气出口基础设施的投资热情将深受打击。化工产品方面,丙烯、聚乙烯及部分下游化工产品也被列入清单,2017年,我国共进口聚乙烯128.95万吨,进口依存度为42.64%,其中从美国进口聚乙烯5.4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4.41%,如果中国关税实施,将对相关化工企业带来打击。对电力设备行业有一定影响。风电设备生产商将受冲击。截至2017年底,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到33个国家,向美国出口的风电机组容量最多,占出口总容量的17%。我国高压产品尤其是特高压技术全球第一,且市场主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缺电国家,因此特高压设备不受影响。
三、中美贸易摩擦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中美贸易摩擦对用电需求的影响
从短期看,中美贸易摩擦对用电需求造成的影响有限。目前我国电力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电力出口量较小,所占比重仅为全社会用电量的0.3%左右,而且出口地区主要为周边地区或国家,基本不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的商品大部分为高科技产品,其单位增加值电耗水平应低于四大高耗能行业之外的制造业单位增加值平均水平,即使按照0.075千瓦时/元这一水平测算,500亿美元的商品全部停止出口对我国用电量的影响也仅在230亿千瓦时左右,占我国全年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仅为0.4%左右。
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将使中国工业受到一定冲击,也将全面传递至电力工业领域,将导致全社会用电量下降,最终致使公司用电需求速度放缓。全方位贸易摩擦的参与者绝对不仅是中美双方,其将裹挟全产业链,首先,出口的不断下滑必然造成工业生产减少,工业上下游产业链较长,包括整个流程包括资源和原材料的采掘、深加工,零部件的制造和生产,各环节的营销、服务等环节,最终商品的出口受限对其配套的上下游产业的生产都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贸易摩擦第二份清单包含更多的是对供应链更重要且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第二阶段的产品与工业行业联系十分紧密,必将通过产业链各方面传递至电气工业行业。另外,部分外资民资企业撤离中国,寻求新的投资以求生产。中美贸易摩擦一旦全面铺开,外资民资企业将面临选择,面对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外资不得不为求生而转移或部分转移其生产业务到其他国家与地区。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电力行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为主动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促使电力行业加快“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开拓更广泛的国际市场。通过提高对“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相关国家能源进出口及投资比重,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加大實施海外本地化运营和管理力度,引进优质资源,输出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将促使公司优化调整电动汽车产业整体布局。美国的征税清单中新能源汽车也被列入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受到限制,产能将转向国内市场。此外,在中国放开国外新能源汽车企业国内独资建厂限制之后,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于5月10日获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营业执照。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外资独资的开始,未来将直接冲击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电动汽车迎来电池性能大幅提升与成本大幅下降的窗口期,国内电动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促使公司调整优化调整电动汽车产业整体布局,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步伐,探索与车企合作新模式。
(三)中美贸易摩擦对电力能源转型的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将推动终端能源消费由油、气向电快速转变,推动电力能源互联网建设。在消费侧,油气价格上升,将促进公司加快能源转型和再电气化进程,加大电能替代实施力度,大幅提升电能占终端消费比重,逐步减轻对油气资源等化石资源的依赖。在中间环节,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需立足国内,将国内供应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进一步增加区域间的能源互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加快推进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建设。在供给侧,提升各电压等级清洁能源输送能力,扩大电量交易规模,推动解决“三弃”问题。
四、相关建议和应对策略
发挥公司产学研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控制、柔性输电、分布式能源、新材料应用等基础研究与投入,力争在新一代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积极引领全球电力科技发展方向。协同各方资源,尽快实现人工智能、5G、基础软件、电力工控芯片等领域重点技术突破,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加快再电气化进程,促进能源转型,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坚持把推动再电气化、构建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需求作为基本使命。在供给侧,发挥电网的能源转换枢纽和基础平台作用,加快“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清洁能源“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推进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转变。在消费侧,推动终端能源消费由油、气向电快速转变,深入实施电能替代战略,广泛拓展在交通、工业、商业等领域的电代煤、电代油模式,拓展全社会用电范围,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