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018-09-30 06:26李晓灵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假想火花同伴

李晓灵

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看一份教学设计是否有实效,主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发展。4月25日,我聆听了李侠老师执教的《黄河象》一课,看到了学生迸发的思维火花。

1.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回到文本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这节课上,教师在设计中几次让学生回到文本。如第一次让学生回文,看看对课文有哪些新的发现;再如,让学生思考假想是不是乱想,再读第10自然段,看看自己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发现;又如,让学生按照科学家的推想来思考老象失足落水的重要因素。这些设计,一次次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但每一次的目的都不同,学生的思维从开始的“各自为战”、散点式学习到逐渐聚拢到对假想的认识,再到科学地思考、推想,学生不断与文本产生越来越深入的联系,思维的深度逐渐得到推进并最终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审视和辨别事物。可以说,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深入发展。

2.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回到同伴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特别重视让学生的学习不断回到同伴,與同伴产生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学生在很多环节都需要回到同伴当中才能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在几次要求学生要对课文内容有新发现的时候,因为课文的表面信息越来越少,要想有新的发现越来越难,所以学生在每一次回归小组时都特别认真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并把自己没有发现的内容补批在书上,学生阅读的目光和思维越来越开阔。而最后,在用科学家的思维想象老象失足落水的因素时,学生在同伴的启发下主动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推想和思考,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我观察的这一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原本有多动的情况,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走神、乱动,而是跟着小组同学一起思考、学习,他的发现和思考从一开始的零星认识,逐步变得多元和综合。从他的思维发展中,我充分看到了如此设计的力量。

3.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被点燃

不断有新的问题和思考出现,是一份教学设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的关键。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显然是始终处于积极和活跃的状态。我观察的这个小组,学生在两次回文的过程中,总能在文本和同伴的启发下找到新的发现,并且不断发现科学家的假想与黄河象出土时骨骼化石的状态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联系越发现越多,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缜密,小组间互相提出质疑。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小组中的一个男生在大家没有思路的时候提出了画图的方法,小组内另外三个同学立刻豁然开朗,纷纷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从上述的学习现象我们不难看出,这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手段,也没有过多的教师引导,而是在教师简约不简单的设计下,学生不断体会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体会不断回到文本、回到同伴的力量,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科学,想象更加合理,也更加丰富。这样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获得发展的课堂。

猜你喜欢
假想火花同伴
持久的火花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Cartoons
批判与重构:论作为准防卫过当的假想防卫过当
寻找失散的同伴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实与假想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假想防卫过当概念辨析
再见了,我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