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从国内到国外,三观不息,论战不止。在这些争议中,一个问题似乎被人们忽视了: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所谓的三观吗?
9月21日,贾樟柯新作《江湖儿女》上映,网络上关于电影的讨论不绝于耳。有人说这是导演自《三峡好人》之后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展示了贾樟柯串起个人电影世界的野心;有人说他一直在重复自我,生堆硬砌年代符号,内容却空洞无物。在这番讨论中,一个插曲却宛如不速之客进入到了大众视野,掀起了一波舆论的水花。
9月24日,《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发了条微博,称《江湖儿女》“充满了负能量”。“鬼片也有人看,负能量也会像鸦片一样吸引一些人。但还是希望我们的电影人能学学好莱坞,宝莱坞,拍出一些善恶观正常的片子。“除此之外,胡锡进还称影片中“好人不得好报”,看完讓人“心里有点堵得慌”。
这条微博随即被大量网友转发,还引起了贾樟柯本人的注意。第二天,贾樟柯就写了篇文章回应胡锡进,他写道:“真话是最大的正能量,见不得说真话和真相的做法,是负能量。”
胡锡进后来删除了微博,贾樟柯的回应已转发过万,不少网友在评论中支持他,称“贾导不假,胡编真 胡”。
时间再往前倒回5个月。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后,大量观众对剧中男女主角多年后重逢的桥段表示不满,纷纷指责影片“三观不正”。剧中,井柏然饰演的林见清与周冬雨饰演的方小晓分手后再见,在旅馆中似乎将要有出格行为时,林见清妻子的一个电话打断了两人。在豆瓣评论中,“不懂这片的三观”“结婚了还要跟前任纠缠”等评论层出不穷,将男主角疑似出轨的行为视为不赦之罪。
影迷的讨论中,“三观不正”“负能量”等词已成高频字眼。正在热播的《如懿传》等热门电视剧也未能逃脱这种“罪名”。剧情推进之际,身为御前侍卫的凌云彻爱上了周迅扮演的皇后如懿,本是自然而生的感情却被不少观众指责,说他不该爱上有夫之妇,更何况他早已有了家室,罪加一等。
相较之下,《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在口碑和票房双丰收之际,观众对其大加赞赏的理由之一便是“三观正”。种种现象令人好奇,当我们在谈论影视作品中的“三观”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7月8日,为纪念曼布克奖50年而颁发的金布克奖在伦敦揭晓。加拿大小说家迈克尔·翁达尔的《英国病人》,摘得“半个世纪以来布克奖最佳小说作品”桂冠。这部小说曾被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改编为电影,拿下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九项大奖。
2017年7月,《英国病人》在电影频道重映,在一片“经典重现”的欢呼中却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在豆瓣电影的评论区中,很多观众对这部电影有了新观感。“三观不敢苟同”“把出轨说得冠冕堂皇”等短评获得高赞。这些评论针对的是影片中的男主角艾马殊在一次沙漠探险中与已为人妻的凯瑟琳展开的一段婚外情。这个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影迷们视为经典的爱情故事,在这些人眼里则变成了人人喊打的不伦恋。
无独有偶,《钢琴课》等经典也遭遇了这般“三观审查”。被卖后想冲破无爱的婚姻束缚的女主角在一些影迷的心中却成了自私、缺乏道德的人,甚至被喊“怎么最后不和自己的钢琴一起去死”。当角色做不到十全十美时,其身上的道德缺陷就会被放大,最后给角色和作品冠以“三观不正”的帽子。
国产剧里也有相同的景象。近几年,剧里剧外都有手撕“小三”的大战。以去年热播的《我的前半生》为例,小三凌玲不仅在剧里被女主角罗子君母亲薛珍珠痛骂,在戏外还要经受这样的折磨:凌玲的扮演者吴越在微博上受到部分观众的人身攻击,被骂“恶心死了,为什么要去演小三”。对待电视剧,这些观众把小三这一角色当成情绪发泄口,极尽辱骂之能事,又把对角色的恨投射到演员身上,从而进一步发泄情绪。
而在《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主旋律影片中,关于三观的讨论又是另外一种状况。影片上映后,部分观众给高分的点就在于“主旋律”三字。这一现象到了《战狼2》中更甚。吴京饰演的冷锋被卷入一场非洲国家叛乱,带领身陷屠杀中的同胞和难民展开生死逃亡。其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台词点燃了观众情绪,更出现了“批评《战狼2》就是不爱国”的口号。
“三观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媒体人孟静曾这样评价。
曾任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的韩松落在微博上打趣说:“已经患上‘看见三观正三个字都想吐综合症。”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他回忆起1981年的《她从雾中来》这部电影。影片中,失足女青年陈蓉因盗窃而入狱,出狱后洗心革面,也受到了邻里的帮助和照顾,还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这样的情节安排,在当时也遭受到了“三观不正”的非议,“一日偷,终生贼”等论调也时常出现在观众的讨论 中。
“在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的时候,大家都有认识上的局限。”韩松落认为,影迷们看中三观的做法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但最近有倒退的趋势,“(在八九十年代)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是有局限的,会允许(创作者)做一种探索。道德上也好,现实生活也好,你可以去探索一种边界,但现在的观众不允许了。”
在韩松落看来,喜欢标榜三观的观众,大多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当出轨等行为在现实里不被允许时,他们往往会把这种禁忌带入影视创作中,从而要求虚拟人物也必须与这些行为划清界线,不然就将受到大规模的审判和谩骂。“大家都在模糊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创作者是不能讨论,不能表现这个问题的。”韩松落有些激动,直言这非常可怕。
婚恋观的变化也成为了三观论战的推手。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一直走高,2017年,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离婚率都超过了百分之30。数据背后,是人们对婚姻稳定性、伴侣忠诚度的怀疑,以及对插足婚姻者的怨恨。再加上不断有明星夫妇出轨,感情破裂等娱乐事件轰炸,人们那“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的哀嚎更加响亮。这时,局内人不仅会认为影视作品里的“三观不正”的行为给现实世界造成了不好的示范,同时也会把这种怨恨投射到虚拟世界中,便有了三观论战。
“这完全是一个颠覆性的时代,越是这样的时代,人们反而越容易饱受刺激。在不知道该怎么样才好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在以前的那种婚恋秩序中寻找一种答案。”韩松落所指的,正是传统的、稳定的婚恋秩序,而出轨等出格行为与这种秩序是相悖的。
而对于高举“三观正“大旗的觀众来说,大环境中民族主义情绪的发酵,便是这种声音最好的温床。
上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好莱坞掀起了一股越战题材热潮。其中,有将镜头直接聚焦于残酷战场的作品,也有讲述战后老兵在社会中无所适从的故事,除《绿扁帽》等少数电影外,大多数越战电影都对战争持批评、反思的态度。
“那个时候,美国刚从越战中走出来,主流的思潮就是反思战争,但进入到21世纪之后,这些电影就过时了。”在影评人盲忙看来,当反思越战的思潮过去后,曾经被视为“主旋律”的这类电影自然风光不再。
越战电影热过去后,好莱坞迎来的是超级英雄。以钢铁侠、蜘蛛侠为主角的漫威与DC等也借此筑起了自己的电影帝国。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成了“主旋律”,与华语世界里的主旋律电影相映成趣。
“强调三观的状况,并不只是在国内出现,这是整个世界的问题。”韩松落谈到,国外观众对影视作品中的出轨情节也会义愤填膺,对故事中的小三也是咬牙切齿,只是程度较国内轻一些而已。
影片之外,好莱坞关于三观的争执,则回到了“政治正确”的谈论上。今年7月,演员斯嘉丽·约翰逊因选角风波而正式退出自己的新电影《Rub&Tag;》。这部电影讲述一位黑帮大佬的传奇人生。斯嘉丽原本要饰演变性人大佬Gill,当这一消息放出后,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异性恋女演员来扮演变性人的做法,夺走了变性人女演员的机会。
“我一直对变性人群体抱有极大的喜爱和尊重,并希望好莱坞对这类话题的讨论能继续。”斯嘉丽的这篇声明意味这场选角风波已经过去,但对于亚裔、黑人及性少数演员议题的讨论,在好莱坞及世界范围内都未曾停止,一些人觉得有些矫枉过正,是“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 确”。
从国内到国外,三观不息,论战不止。在这些争议中,一个问题似乎被人们忽视了: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所谓的三观吗?
“真实”或许比三观重要。与其用没有标准的三观来评判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不如看它是否展现出了人们真实的情感与现实状况。“找到一个时代立足点,弄清楚这个时代的人到底需要什么。”韩松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