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兴剑
[摘要] 目的 研究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血尿酸及血清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纳入的132例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ABI结果将其分为4组,其中A组30例患者为0.9≤ABI<1.3,B组30例患者为0.6≤ABI<0.9,C组35例患者为0.4≤ABI<0.6,D组37例患者为ABI<0.4,分别进行血尿酸及血清性激素检测,观察其结果与ABI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组患者雌二醇、孕激素与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ABI水平降低时,其血尿酸水平可能出现不用程度升高现象,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外周动脉病变,但ABI水平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血清性激素;绝经期;踝臂指数;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6(a)-0061-0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发生较大变化,我国2型糖尿病发生率日趋增长,已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问题。主要是指患者机体内胰岛素能力并未完全消失,甚至可能产生过度,从而导致胰岛素功能较差,形成相对缺乏状态[1]。而外周血管病变属于糖尿病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报道显示[2],糖尿病血管病变可能与血尿酸水平有关,但临床关于其水平变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价值具有较大争议。另外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其卵巢能力逐渐衰退,使内分泌功能降低,月经停止后卵巢分泌功能彻底消退。因此该院展开研究,2015年7月—2017年3月选择132例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ABI与血尿酸以及血清性激素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纳入的132例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ABI结果将其分为4组。其中A组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1.4±3.3)岁,体重指数21.4~27.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4.1±1.1)kg/m2,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4.8±1.5)年;B组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0.8±3.4)岁,体重指数21.7~27.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4.7±1.2)kg/m2,病程4个月~11年,平均病程(4.4±1.3)年;C组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1.8±3.2)岁,体重指数22.4~26.7 kg/m2,平均体重指数(24.6±1.1)kg/m2,病程5个月~11年,平均病程(4.7±1.4)年;D组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2.3±3.5)岁,体重指数21.9~26.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7±1.0)kg/m2,病程4个月~11年,平均病程(4.6±1.3)年。比较4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3]:①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均经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该次研究中;③精神或者意识状态较好者,能够配合研究;④均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②研究前长期服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③资料不全、精神异常或者意识障碍者,无法配合研究;④合并严重肾脏、肿瘤以及通风等疾病者。
1.2 方法
①患者采取仰卧位,静息10 min,选择血管多普勒仪器检测患者踝部以及上臂收缩压水平,患侧踝动脉收缩压/双侧肱动脉收缩压中最高值=ABI。
②取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同时按照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性激素,其中包括雌二醇、孕激素以及雄激素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组患者雌二醇、孕激素与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绝经期是女性生理变化的主要时期,当其进入绝经期后,机体内血清性激素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代谢系统,极易使妇女在此期间产生更年期综合征,严重者甚至增加骨质疏松及冠心病发生及发展的风险性,因此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防止卵巢功能降低后造成的病变,若能够及时给予绝经期女性采取血清性激素具有重要意义[4]。另外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属于2型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与正常者相比更容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且病情发展迅速,从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或者下肢坏疽等,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6]。
血尿酸属于机体内老旧细胞,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若血尿酸受到影响后出现分泌过多或者排泄减少时,均表现为其水平提高。既往研究发现[7],高血尿酸与冠心病、2型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相关性,均能够增强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风险性。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蛋白质代谢异常,肾脏血管变化后造成其滤过能力降低,加之内源性嘌呤提高,明显升高血尿酸水平。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可能随着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而变化,因此其水平在下肢血管病变的产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增加外周血管病变产生的风险性[8]。临床上通常利用ABI水平评估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情况,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特点,因此该文研究结论中发现,A组血尿酸水平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雌二醇、孕激素与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患者ABI水平不断降低,其血尿酸水平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升高现象,但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关联。其中雌二醇是由卵巢直接分泌产生的,少量是由外周雌酮以及睾酮转化而成,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在生育年龄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分泌量较多,而效果强烈。但进入绝经期后,随着卵巢滤泡不断消失,其呈现降低趋势。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血尿酸水平提高后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有:①随着血尿酸水平不断增加,有助于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发生氧化反应,而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②血尿酸堆积在小动脉中形成结晶,从而对患者动脉内膜造成伤害;③血尿酸极易使内皮素水平提高,增加血管硬化程度;④随着氧自由基不断提高,血尿酸可能参与炎性反应中,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激活机体凝血系统,保证凝血过程完整,从而牵连血管内膜受损,提高动脉硬化风险性,最终形成血栓。⑤血尿酸水平提高可能严重影响嘌呤代谢,从而加速血栓产生。另外临床上关于血尿酸在不同性别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具有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雌激素能够有效改善血尿酸排泄能力。血清性激素中雌激素对血脂影响较大,能够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内皮保护功能,防止有害细胞对内皮细胞造成伤害,从而有助于内皮细胞生长[9]。相关数据中显示,女性进入绝经期前的血尿酸明显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可能出现高血尿酸症。但该文结果中显示ABI与血清性激素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研究中选取的样本量较少有关,还需要临床作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水平不断提高可能与外周血管病变有关,应受到临床广泛关注,尽早诊断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参考文献]
[1] 田欣.不同踝肱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6):527-529.
[2] 郑秋兰,胡晓光,李亚永,等.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8):935-938.
[3] 商书霞,刘晓耕,宋光耀,等.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2):179-181,184.
[4] 杨敏,邓辉胜.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71-75.
[5] 员旭红,申晓彧,宁瑞虹,等.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2):183-187.
[6] 唐键,王博,张玄娥,等.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0):3657-3661.
[7] 梁如玉,李荣东,欧阳毅,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踝肱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4):325-327.
[8] 陈静娴,叶山东,陈若平,等.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8):697-700.
[9] 闫航,王玉环,张春虹,等.比较趾肱指数与踝肱指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8):708-711.
(收稿日期: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