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燕 马延灯
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
一、口诵心惟“广积粮”——积累语言
斯培森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培养语感就必须加强诵读练习。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就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从而形成语感。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发展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积累语言。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在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不计其数”“垂”“卧”等词体会榕树的形体美;在细读时要重点品味“一簇”“不留缝隙”“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等词句,领悟榕树的内在美。这样的词句要让学生反复读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只有将读、议、品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不仅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也让语言自然而然地得到有效的积累。
二、课外阅读“多采蜜”——丰富语言
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自然,大量地阅读书籍,主动地积累语言,养成“采蜜”的好习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常常归功于自己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目。比如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高年级学生推荐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
三、灵活运用“再积累”——激活语言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沉淀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积累,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对于课后的习题训练,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灵活运用。在练习写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摘录本上的分类整理的词语,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可以激活自身的语言积淀,又能吸收他人的新鲜词汇,从而不断丰富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四、语文实践“深体验”——内化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将各种生活體验植入他们的脑海中、视线里,引导、启发他们的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积累语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如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在节假日体验生活,组织参观、访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当学生学会了品味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便会自然地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