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茜
[摘要]仪器分析课程是我校主要面向药学院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知识抽象繁杂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课程教学特点和现状分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培养出理论扎实的应用创新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仪器分析 应用型人才 教学创新与改革
一、前言
作为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我校正在逐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需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办学新思路新模式。为确保药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满足企业对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應以仪器分析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作为立足点,以熟练掌握各种大型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为目标,从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手段、创新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结合的模式、多元化合理化考核方法等方面着手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的研究。
二、仪器分析的教学特点和现状分析
(一)教学特点
仪器分析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运用精密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形态分析,广泛应用于药物成分含量测定、中草药质量控制与评价、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我校仪器分析课程包括理论教学24学时和实验操作12学时,课程教学介绍了各类分析方法用于定性定量的特点、基本原理、适用范围,精密仪器的原理、基本结构和测定参数条件等。
(二)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情况。仪器分析方法种类众多、知识体系较为独立,方法间关联性小,容易产生混淆。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物理、化学、光学等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欠缺抽象思维并有畏难情绪,难以构建仪器分析知识体系和框架、探寻各类分析方法间的关联和差异;在实验课程中常停留在完成试验操作的层面,缺乏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难以通过实验激发出的创新性思维。
(2)教师教学情况。仪器分析技术和仪器更新速度快、受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利益驱使等原因,寻找清晰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较为困难;理论教学仍采用PPT讲解,将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堂教学难度较大,教学内容更新周期较长。实验教学中,仪器价格昂贵、配套教学仪器更是数量有限,学生独立操作机会少,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有一定难度,尤其在讲解仪器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时易出现纸上谈兵。
(3)课程考核方式。利用试卷、实验报告、平时作业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传统单一,考核结果难以体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综合能力。同时卷面考核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实验报告和平时作业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并且评阅试卷、录入成绩过程繁琐,不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
三、仪器分析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
(1)重视课堂教学。课堂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充分收集背景材料,既能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也能深入浅出阐释基本知识。
(2)引入科研案例。在仪器分析方法的讲解中运用实际科研案例,如:为中药学学生讲解HPLC法的应用时,可讲述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重金属成分的质量控制等,明确仪器分析在今后学习药物分析等课程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
(3)引入形象比喻。仪器分析方法涉及大量抽象知识,运用形象的比喻促进学生的理解,如: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前,应对其进行预热,目的是使仪器达到最佳使用状态,如同打开节能灯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强度足够的稳定光线。
(二)丰富教学手段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只能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授,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通过引入慕课、微课、以“翻转课堂”、“模块化教学”等形式,灵活运用蓝墨云班课等软件,丰富教学手段。
(1)利用微课、慕课等。由教研组统一制定学习方案、分解学习任务,制作微课、慕课、动画等,查找网络教学资源,梳理汇总。学生利用课本、课件熟悉基础知识、利用微课、慕课等资源巩固重难点知识。如:色谱分析法包括HPLC、GC、TLC等,色谱分析法概论总体介绍了有关概念、参数计算、作用机制、色谱理论等。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阐明知识点本身,比较分析各类色谱法异同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
(2)利用蓝墨云班课。通过app平台创建班级、进行课堂签到、意见投票、讨论答疑、作业测试等,避免教学过程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情况出现。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分享学习计划、提前规划学生课前、课内、课后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线上参与活动并获取经验值。有助于教师灵活监管教学过程、缩短评阅卷时间,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学习,实现教学过程数据化,课程考核方式多元性。
(3)利用项目模块化教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多遵循“分析方法原理&适用范围仪器原理&构造&测定参数实验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介绍对物质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过程,适合选择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实验操作、讨论研究集中化一体化。但考虑实际课时数,以及师生均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应当循序渐进,先针对特征性强、实际操作性大的章节采用项目教学法。
四、结束语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将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融合,完善考核方式,对我校仪器分析课程改革作出初步尝试。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但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时有变化,要及时、全面反映到课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需要不断探索仪器分析教学创新与改革研究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