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争创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探析

2018-09-29 05:46胡艳胡成伟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宁国市建设

胡艳 胡成伟

摘 要:结合宁国市市情和城市主体功能规划,宁国市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管理、水景观与水文化等5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宁国市争创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和经验,为其他县级城市开展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争创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宁国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6-0018-02

1 宁国市市情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经118°37′~119°24′,北纬30°17′~30°47′,北临宣州区,南界绩溪县,西接泾县,东北与广德县相连,东南与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交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现辖6个街道办事处、5个乡、8个镇。总人口38.89万。

宁国建县始于公元208年,一说取自《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物阜民安。

地处天目山脉和黄山余脉延伸地带的皖南山地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山川起伏,构成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土地总面积367万亩,其中,山地81.4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2%;丘陵233.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3.5%;平畈52.5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3%,享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田地和庄园”美誉。

境内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有水阳江、青弋江、钱塘江、太湖四条水系,大小河流共有465条,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34条,河道总长1734.6公里,河网平均密度0.7km/km2。境内以水阳江水系为主,分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骨干支流,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6.8%。内河有南干渠、小南河、龙潭河、星河等。境内水库共有103座,其中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94座,水电站46座。

2 宁国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流程

依据《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宁国市城市性质为:省际副中心城市,山水交融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

2013年10月,安徽省水利厅将宁国市立项为安徽省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按照宁国市“山水交融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目标定位和《安徽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环境优美乡村评价暂行办法》,宁国市委托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宁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2013年11月,宁国市人民政府为加强宁国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高规格创建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工作领导组。并为切实加强宁国市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工作,成立了宁国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指挥部。同时,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责任明确到部门负责人。

2016年3月,宁国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部分实施内容的批复(宁政秘[2016]47号)》,对试点期项目建设变更及后续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进行批复。

3 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1)以人为本,构筑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近年来,宁国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及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区防洪排涝、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湿地公园、滨河绿地景观等专项规划,划定城市蓝、绿、黄、紫四线。市政府立足防洪保安,加大预算及基金投入、协调银行贷款确保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相继建成西津河城北防洪堤、双河西堤,东津河刘村河堤及中津河坞村河堤,堤防总长度达到16千米,主城区形成相对闭合的防洪圈,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其他城市组团局部达到20至50年一遇防洪标准,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山园区、河沥园区、汪溪园区等。立足排涝减灾,加快推进城区三条内河小南河、星河、龙潭河及开发区三条排涝沟渠综合整治,主城区及开发区排涝标准达到10至20年一遇。切实抓住省政府加快灾后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机遇,将东津河河沥溪防洪堤、双河东堤及中津河防洪治理工程纳入全省三年行动计划。

同时,宁国市重点突出以人为本,切实抓好城市供水安全。建成港口湾水库向市区直供水工程,改造提升水处理工艺,城市三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汪溪园区水厂,日供水能力3万吨。建成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水厂,日供水能力3万吨。对城市原有的一水厂、二水厂进行改造升级,切实增强城市备用水源保障能力。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市政府设立一级水源保护区标牌,强力制止和打击污染水质行为。集中环保、水务、公安、渔政、海事等部门工作力量,持续开展青龙湾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卫生及环保部门密切开展水源地水质检测和水环境监测,制定应急预警及预案措施,确保城镇供水安全。住建部门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检修维护,不断提高供水保证率。通过建管并举,我市城区供水保障率及水质合格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专家论证、民意征集和公开听证,建立根据用水量累进加价机制,促进节约用水。适度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促进节水减排。建成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港口生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大力推进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收集纳管,加快城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排水管道改造,集中清除城区旱厕100余处,建设标准化公厕20余处,综合推进面源污染治理,努力从源头控制城市水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2)从严治理、坚守红线,构建完善的水管理体制机制。宁国市高度重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加快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安徽海螺股份宁国水泥厂率先创成省级节水型企业,32家机关单位争创节水示范典型。规范取水许可和计量取水,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前置审批。2017年度,我市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各项目标,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88亿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为31.77m3,万元GDP用水量控制为65.24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8,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减排量为COD152.48吨,氨氮8.72吨。

扎实推进水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强化城市源水工程青龙湖水环境保护,水源地水质持续保持优良,享有一级空气一级水的美誉。坚持系统治理和專项整治结合,大力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库区乡镇有序退出二产,限制三产,提升一产。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登记,强化企业排污在线监控,严厉打击乱排行为,完善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市政府出台专门的改革办法和考核制度,制定了具体的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细则,进一步明晰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加快建立小型水库、万方大塘、人饮设施、灌排泵站、小型灌区及河堤护岸工程的两证一书登记、公示和发放制度。截至目前,落实日常管理机制的小型水利工程1000余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盘活了水利工程存量资源,充分发挥防洪、灌溉、供水和生态效益。加快建设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成自动化观测设施60余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确定专业化公司对城市堤防、水坝、河面及重点小型水库实施全天候管理养护,确保工程运行良好。

(3)尊重自然,修复植被,构造优良的水生态格局。近年来,宁国市明确提出坚持生态立市的战略发展定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打造黄山脚下的山水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城市项目建设和环境治理并举,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得到加强,加快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将城区三条河流沿线、城市供水水源地、港口湾水库库区划定为重要生态保护区,加大自然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0%,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8%,城区水面率达到13%。大力推进山核桃主产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坚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修复措施并举,加快恢复林下生物多样性。坚决规范河道采砂秩序,严厉打击乱采乱挖,科学设计城市规划区域内堤防护岸工程和拦河水坝,尽量减少工程硬化,倡导生态治理。对城区河流全方位实施禁渔行为,定期开展增殖放流,增强河流生命力,再现鱼游浅底、鸟栖岸上的和谐景象。立足长远,高标准编制了全市及城区湿地公园保护及建设规划,依托湿地公园的保护和规划建设,对河流沿线生态脆弱区域进行保护和生态修复。通过实施PPP项目,加快湿地保护和公园建设,高水平塑造城市优良的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内在气质美。

(4)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切实打造特色水景观。宁国市坚持科学决策,举全市之力,将打造“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山水融城作为惠及全市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将青山秀水作为最大的城市靓点来维护和打造。加快推进城区河道水面梯级调节工程、堤防护岸生态治理工程、引水入城水系联通工程、四水八岸绿地景观工程,大力营造山水相依、水系相通、水清岸美、人水和谐的城市美丽水景。聚龙山、牛头山、老虎山3座山体公园,体态优美。宁阳公园、南山公园2座综合性公园,湖光山色。龙潭公园、燕津公园、滨河公园让人流连忘返。滨河长廊、秀水长廊、翠竹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城市涉水工程建设中,优化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工艺,努力将一处处涉水工程打造成一件件景观工程。如城市堤防护岸采用卵石护砌结合生态植草,拦河水坝构建观瀑平台,跨河桥梁体现一桥一品,五彩灯带再现长虹卧波,城市品味在创建过程中得到大大提升。特别是华灯初上,西津河上彩虹桥、斜拉桥、步行桥绽放异彩,辉映水中,与沿河两岸的灯光、景致相映成趣。宁国市始终坚持城乡统筹,结合全域旅游,将山水文章作为一盘大棋,总体规划,协调推进。如青龙湾水库景区率先创成国家水利风景区、皖南川藏线沿途水景观亮点纷呈、千秋畲族特色村寨着力打造水环境优美乡村。

(5)挖潜提升,人水相融,切实弘扬水文化。宁国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彰显山水底蕴,着力挖掘和塑造独具特色的水文化。积极建设和提升滨河文化长廊,策划开展全民亲水文化活动,大力弘扬我市水文化,倡导宁国精神。相继建成开放式滨河绿地广场、滨河休闲步道、滨河健身场所。如翠竹公园竹影摇曳,屹立着宁国籍两弹元勋任新民的塑像。世纪广场音乐喷泉,映衬着官东等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先进事迹。宁阳公园湖面泛舟,红楼文化源远流长可圈可点。南山公园、龙潭公园、桥头公园等枕河而建,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西津渡、河沥溪古码头记载历史沧桑。西津河上定期举办龙舟赛事,环河步道定期举办健康行走,滨河广场成为舞者天下。奥体中心、老年大学、文化中心、展览中心依河而建,定期举办的全民运动会及各类体育赛事、书画展、文物展、花卉展、奇石展令城市徒增活力与风韵。

猜你喜欢
宁国市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