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
[摘要]绿色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对绿色化进行测度评价有利于推动国家整体绿色化发展。本文以2007-2016年中部六省数据为基础,构建包括绿色财富、绿色压力、绿色治理和绿色发展的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中部六省绿色化水平进行测度和差异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绿色化发展水平区域间差异较大;在影响因素方面绿色发展对绿色化水平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绿色发展投入,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绿色共赢。
[关键词]绿色化水平 熵值法 评价对比 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将“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作为大会的主题。尤其是在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气候变化备受瞩目的背景下,谋求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试图建立绿色增长模式;新兴经济体国家则把绿色经济视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试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顺应全球发展与变革的潮流,并基于国内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我国政府自科学发展观起便开始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绿色经济摆上愈来愈重要的位置。2015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这是国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绿色化是绿色经济的高度升华,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文献综述
自然环境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绿色化和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绿色化”成为我国新的发展战略,“绿色化”成为关注热点,对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国内学者们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经济和绿色化发展的概念、内涵、发展模式、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对于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内涵,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种是针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另一种是注重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应该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最大化。在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评价方面,专家学者主要运用DEA效率模型、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模型、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评价了中国及其不同区域的整体状况和区域差异。在影响因素方面,金融、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教育投入、污染治理投入、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对于绿色经济或绿色发展的影响。
基于上述梳理,关于绿色经济的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为绿色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查阅各类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熵值法对2007-2016年间中国中部地区绿色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各省绿色化水平演变的影响因素及中部六省之间的绿色化发展差异,以期为因地制宜、制定各省适合的绿色化发展道路提供些许借鉴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
(一)研究方法
(1)熵值法。熵值法是計算数据信息熵,再依据数据相对变化程度对整个体系的作用程度来计算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运算过程即先用极值处理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根据熵值法确定权重系数。
(2)指标构建。借鉴已有的相关指标构建方法,依据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包含绿色财富、绿色压力、绿色治理及绿色发展4个一级指标的绿色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优选22项二级评价指标,全面考察中部六省绿色化发展水平。如表1所示。
(3)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我国中部地区六省从2007-2016共10年的相关数据,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二)结果与分析
(1)绿色化发展水平对比。通过熵值法,得出2007-2016年中国中部6省域绿色化发展水平趋势(见图1),结合各级指标和目标层得分,可以看出:①近10年来,中部6省总体绿色化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上升趋势。其中,绿色化发展水平最高的为湖北。山西省的绿色化经济发展程度处于六省中最低。②各省的绿色化经济水平发展较为不平稳,在个别年份中出现波动。其中,以山西省在2013-2016年波动最大。③从10年间的绿色化得分的极差值进行差异分析,可以得出:10年间的绿色化得分的极差值,差距最大时可以达到0.403772,说明各省市间绿色化发展程度差距较大,各省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相互间的绿色化水平差距较大。
(2)影响因素差异。通过计算得到中部六省间绿色财富、绿色压力、绿色治理与绿色发展的权重,如图2所示。基于熵值法的功能,指标的权重越大,其离散程度越大,对总和评价的影响越大。因此,在中部六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指标权重分布可以看出各省存在的差异。
从整体看,影响各省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为绿色发展,位于四项一级指标之首;影响程度最低的是绿色压力,10年均未超过0.1。分省份来看,其中江西省绿色经济影响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绿色财富,而其他五省份都是绿色发展。而湖北省的指标权重最为分散,绿色发展是六省中唯一一个占比超过0.5的。
四、结论与对策分析
(一)结论
整体上,中部地区绿色化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均衡的格局。评价期间,呈现出中部内部差距突出的特征,山西省绿色化发展水平最低,较其他省差距比较明显:以2016年数据为例,山西省得分0.651676,最高分湖北省为0.959223,水平极差为0.307547。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出波动上升,不稳定态势。中部6省基本上存在着个别年份剧烈波动的情况,其中,以山西省的尤为明显,大致呈w型走向,跳跃式发展。评价因素中,绿色发展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最为突出,权重值占比最高。
基于绿色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关键评价指标为依据,运用熵值法对中国中部6省的绿色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与综合评价,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表明评价指标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对策分析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省绿色化发展道路。在治理理念上,应当在保持中高速发展的条件下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应依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相关建议,推进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实施,落实好顶层设计,将相关建议切实落实到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治理的具体政策中,强化刚性约束作用。重点落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规定,分区依据具体情况,做到区域化的合理规划。
(2)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科学的决策机构,从程序、环节进行精简,标准的制定需要严格的贯彻。从耕地、水、森林、湿地资源的管理制度到环境保护、生态追责制度,确保制度体制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3)法治保障不可或缺。政府应当把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措施、治理经验上升为法律,使绿色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清理修订现行法律规范中不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再者,政府还应当强化执法监督、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
(4)需要生产、消费等的绿色化发展与转型。在生产上,推进低碳、循环经济的构造与实施拓展,对产业结构进行绿色化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推动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在消费上,引导大众的消费观念,推进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使生态文明的主流价值观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深入人心,引导人民的绿色化发展理念培养,形成尊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