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年崇明区交叉配血试验不合原因分析

2018-09-29 08:29黄建荣宋庆成林豪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8期

黄建荣 宋庆成 林豪

【摘 要】目的:探讨本院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的原因。方法:对2012-2017年交叉配血不合样本分别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试验和不规则抗体鉴定实验等,查找原因。结果:69例配血不合样本中,13例由冷凝聚素导致,20例由于患者红细胞被致敏(直抗阳性),36例患者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结论: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现象时,应采用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方法进行原因分析,尽可能确保输血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交叉配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鉴定

【中图分类号】R4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2

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的重要手段[1]。方法主要有盐水法、凝聚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分析确定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预防输血反应发生和解决临床疑难输血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12~2017年69例配血不合样本原因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自上海崇明区的6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样本,男28例,女41例,年龄19~96周岁。

1.2 试剂 ABO标准红细胞、凝聚胺试剂、抗人球蛋白试剂、谱细胞试剂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介质方法。对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样本,分别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试验和不规则抗体鉴定实验等,查找原因。所有试验均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进行。

2 结果

69例患者样本均用盐水、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介质法进行配血,结果28例在盐水介质中出现凝聚反应,原因分析见表1。41例在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出现凝聚反应,原因见表2。抗-E、抗-c混合抗体(抗-C、抗-e混合抗体)用吸收放散实验进行确认。首先患者血清用ccdee红细胞进行充分吸收,离心取吸收后的血清进行抗体确认实验,证实为抗-E(抗-C)抗体,然后把吸收后的红细胞进行充分洗涤,加入生理盐水后用乙醚放散的方法进行放散,放散液进行抗体确认实验,证实为抗-c(抗-e)抗体。

讨论

6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中,有36例是有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主要有抗-M、抗-Leb、和Rh抗体。抗-I抗体较为少见,但可导致溶血,不容忽视。人血清抗-Leb最常见是IgM类自然发生抗体,于37℃一般不发生反应,临床上极少见因Lewis抗体所致溶血反应,主要原因是Lewis抗体在37℃是无活性[2]。人类血清抗-M十分常见,室温鉴定抗体时,常发现盐水凝集,通常是以抗-M形式存在,只有在37℃或抗人球蛋白试验出现阳性时才具有临床意义。Rh系统大多数的抗体皆为IgG免疫球蛋白类,表示绝大多数的Rh抗体是由人体免疫系统暴露于外来红细胞(经由输血或怀孕)所致。Rh抗原有很强的免疫原性,D抗原为其中最强者,其抗原性强弱顺序为D>E>C>c>e[1]。

除不规则抗体外,有20例患者是由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與红细胞存活期缩短或无关联阳性结果的直抗试验,在体内与输血有关的可由以下几种现象所引起。①内源性红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以免疫球蛋白或补体的形式,或两者皆附着红细胞表面;②新近输血的患者所发生的同种抗体与献血者红细胞上抗原发生反应;③献血者血浆、血浆制品所存在的抗体与患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发生反应[1]。

冷凝聚素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溶血性贫血,与冷反应性自身抗体有关,约占所有免疫溶血性病例的16%-32%[1]。

综上分析,在交叉配血过程中,除盐水介质法,至少还应采用凝聚胺法,有条件的还可增加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白蛋白介质、低离子强度介质、凝胶法等[3]。盐水介质法仅可检出受血者与献血员之间不相容的IgM抗体,不能检出IgG抗体;凝聚胺法操作简便、需时短、可检出大多数IgG抗体,但对部分IgM抗体的检出不如盐水介质法敏感,故盐水介质法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联合应用的结果更为可信;抗球蛋白试验是临床实验室检测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血型抗体最敏感的方法[4],抗球蛋白交叉配血法最可信,对疑有弱抗体而其他方法不能检出或不能确定是否有临床意义时,应采用抗球蛋白交叉配血试验[3]。

在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现象时,应采用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方法进行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刘达庄,主编,免疫血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0-51.

李勇,杨贵贞,主编。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与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56-57.

高峰,主编。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4.261-262.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尚红,王縕三,申子育主编。-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ISBN978-7-117-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