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训练中心理学问题的阐释

2018-09-29 07:14何炯
体育时空 2018年3期
关键词:阐释运动训练心理学

何炯

摘要运动水平越高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就越高。罗切克曾经说过:心理学因素是能帮助和确定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的主要内容。在运动实践中,周期项目、球类项目、一对一搏击项目都对心理学因素要求非常高,这些项目不需要器材,所以心理学因素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包括三个方面:动机水平、竞技水平、调控水平。有时还包括周围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通过一些指标的测试结果来判断运动员处于何种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建立每个运动员的个性化心理训练模型。

关键词运动训练 心理学 阐释

一、信息通过反应理论来选择这些信息

只有通用、广泛的信息,交流起来才能互相理解。人与环境的功能方面的理论、人的生理周期理论(包含全年的生理周期,特别是在最后一段是非常危险的地方)。

自我调节的理论:人能够自我调节;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才会达到最好的成绩,过大的刺激也不会达到最好的成绩,这一理论在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得到了证明。

二、清楚教练员和运动员双方的动机。

(一)运动员的动机

要争取获得最好的、完善的动机,避免有的运动员希望拿到好的成绩,但又不想很好的训练,总会找各种借口。

(二)教练员的动机

教练员有时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别人肯定不如自己,但是失败的时候,从来不会承认自己差。教练员有成绩的时候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教练,但是失败的时候,总认为是团队没有给自己最好的帮助。这对领队是一个考验。

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动机过低,运动员不会兴奋;动机程度过高,运动员会想很多比赛以外的事情:荣誉、地位、金钱等等。教练员一定要明白运动员为什么要进行比赛,要有充分的信心,帮助运动员建立信心。要告诉运动员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语言要简短,一定要回避“不”字,只讲应该做什么,不要讲“不”做什么。不同的运动员有不同的表现,如果过于紧张,可以拍拍运动员的肌肉等等,帮助放松。语言一定要简短、准确,一针见血,运动员只会记得你最后讲的几句话。有的教练员会很怕与运动员会面,也有的教练员会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带给教练员。生理心理学反应时每个人生活在一个有起伏的反应状态中,运动员的状态周期与大自然的人的周期有内在联系。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生理学理论认为人是属于大自然的;其社会学理论是我们可以培养一个所需要的人。运动员自己的心理调节运用肌肉放松、气功、表象训练、最佳心理状态调节、认知调节、心理能力的节约等。模拟训练过程的监控心理模型要在训练之前就应建立好,模型一定要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上,还要包括训练以后的恢复问题,长期的训练方案的制定。

三、教练员对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心理调节

如何解决运动员赛前出现的问题是教练员水平的反映。有的项目教练员会影响运动员,例如,在拳击比赛中教练员就会有3-4次影响运动员。有的项目可能没有关系,教练员控制不了运动员。此外,教练员指挥要得当,比赛间隙,要让运动员很快明确比赛要点。教练员应该在平时训练中建立一些手势,这样休息时候少讲话,多做一些手勢让运动员明白。在赛场上,教练员要沉着稳定,教练员场下的表现往往也会影响到场上的运动员。运动员在比赛前两个星期的准备过程是很重要的,这包括生理周期、训练状态、大自然的状态(年度生理周期)、生理指标的研究与调节。

四、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

有些十分优秀的运动员学习能力很差。学习可以贯穿于训练的任何一个阶段,特别是运动员在学习新的动作的时候需要在一定的心理情况下进行,需要注意力的集中,越复杂的技能水平越需要注意力的集中。在比赛中也需要注意力的参与。注意力对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要注意养成学习的习惯。

(二)训练方面

训练阶段是不断提高学习的习惯,训练水平越高,心理因素的作用越大。运动员在这一阶段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状态,要自觉地完成计划。

(三)恢复方面

在身体技能恢复的同时,也有心理技能的恢复。运动员在身体恢复的时候,要在心理上觉得很满意、很舒服。

五、运动员心理的一般规律

(一)反应

人体在受到刺激后会有反应,当刺激消失后会平静下来,但不会回到原来的水平。运动员在受到刺激后会有一个反应,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储备来应对这些刺激。但如果总是受到刺激就会产生不好的反应。受到刺激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心理能量储备不同,在受到刺激时心理能量会释放出来。

(二)适应阶段

如果运动员会对所受到的刺激进行合理的评价,就可以很好地得到恢复,这就是适应阶段。如果发生刺激以后,运动员会合理地处理它,心理能量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有的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可能还很好,运动员也想做好,但心理能量已经不行了,反应已经很慢。也可能心理状态很好,但控制能力很差,运动员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能量,仍然会找不到最佳的状态。运动实践中,在刺激不足或兴奋性过度的情况下,运动员都不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时运动员在赛前异常的平静不是好事,它可能暗示运动员没有准备好。

五、结论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包括三个方面:动机水平、竞技水平、调控水平。有时还包括周围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通过一些指标的测试结果来判断运动员处于何种状态。

猜你喜欢
阐释运动训练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