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历年的中国最幸福城市榜单里,西宁很少缺席,并且几乎都名列前茅。西宁的经济在西北尚且谈不上前列,更遑论全国;西宁的气候,没到过青海的人首先想到的两个词“恶劣”,继而就是一二三四的列举。这些我都不反对,但作为一个来西北求学的南方学子,我要說,生活在夏都西宁,我很幸福。
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凉爽的夏季,而是生活在这里的每分每秒。自然,我有我的原因,请看我的故事。
慢节奏的幸福
2013年12月,临近期末考,整个宿舍的人复习到深夜,窗外的雪飘得很安静,我们的肚子咕咕作响。大家准备吃顿大餐,好好犒劳自己。出门之后,发现学校旁边平日热闹的小餐馆,在这个雪夜已经早早打烊。远远望过去,只有一家还亮着灯,我们匆匆赶到,看见老板低着头,满脸笑意,正将凳子擦干净,反扣在桌子上。他见我们来了,显得不好意思起来。
“不好意思,灶已经熄灭了,天冷,早点打烊,回家陪陪老婆、孩子。”老板拍拍后脑,一脸憨直和满足。
我们长久的沉默着,在回去的路上,雪落得很轻盈,我们的脚步很稳健,昏黄的路灯在夜色里鼓动着饱满的明亮,一如横亘在我们之间的沉默,安安静静,但充满张力,仿佛划破黑暗的黎明,日出的大海。
“有钱不赚,真是傻呀!”小胖说着,嘴角撑起来一个大大的微笑。
“傻归傻,但是他好幸福。”我盯着脚尖被路灯照亮的雪,这样说道。
这就是我们沉默的原因,也是我们的沉默之所以饱满的原因,他真的很傻,也真的好幸福。
那天晚上,我们吃了泡面,难以果腹,但是那位老板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却让饥饿的饕餮也幸福地睡着。
我在东南沿海的一个城市长大,自小而大,看惯了神色匆匆穿行在大街上的人群,他们或是西装革领,或是衬衫包裙,或是目光坚毅,或是满面春风,像极了时尚杂志上精心处理过的街拍。但是,没有人给我带来过这样饱满而真实的幸福感,哪怕一次。
沟通的文化价值
2014年4月,学校的篮球场在周五开始跳锅庄,一个大音响放在中间,一圈围着一圈的同学,顺时针向前舞蹈。穿藏袍的同学容易认得出是藏族,穿便服的同学便不能确定民族。听说我们学校有20多个民族,这场锅庄,至少也得占一大半。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听到的一句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因为跳舞结缘,我和一些藏族同学缔结了深厚的友谊,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歌舞有融化隔阂的冰川的魔力。后来还跟来自拉萨的藏族同学洛桑学藏语,从拼音学起,再学词汇,练习藏语书法,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坚持到最后,但是这个过程中疑惑,欢笑,困顿,喜悦,所有鼓动的情绪,都是我毕生难忘的记忆。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洛桑说过的一句话,“人的性格犹如长相,各不一样,但是只要本性不坏,我们都会非常包容。”他的汉语并不好,每说一句,就要停顿思考,但我明白他的意思,语言只是介质,有时候会骗人,而态度不会。
我明白了这个民族比歌舞更具感染力的是他们真诚、包容的态度。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院,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宿舍,里面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来自不同民族,来自不同地域,就像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颜色的小水滴,一起在青海湖这个湖泊坠落。死水是没有生命的,只有这些水滴流动起来,运动起来,我们的文明的河流,才能多彩斑斓。
放慢经济的步伐,让自然和文化复苏
2016年8月,爸妈和一个朋友一家来西宁看望我,当时我正在为考研备考。来了之后,他们决定自驾去青海湖环湖。一方面,为我解压,另一方面,着实想要欣赏大美青海的自然风光。
倒淌河里逆行的水,青海湖上的风,黑马河水波掩映的金色日出,茶卡湖天交叠完全重合的奇景,还有沿路的油菜花,金灿灿盛放出一片连着一片的希望。
每一座山都是圣山,每一条河都为圣水,高原的生命孕育于兹,高原的文化创造于此,高原的史诗如黄河,如长江,一样在此发源,大河流淌成世界级的大河,史诗传唱成世界级的史诗。
看惯了山明水秀的江南水乡,轻舟里探出的小桨,窄窄的河道水波细细,吴侬软语唱出的歌声袅袅,这样秀气画面的记忆里,突然进来了辽阔入海的大湖,万仞直上的高山,一望无尽的草原,还有如白云般流动的羊群,似疾风奔腾的骏马,还有只在照片中见过的牦牛,在冲我们眨眼睛。这样的场景对接,在记忆里给我们带的感受,毫不夸张地说,称得上震撼。
现在的城市,是一样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不凭手机定位,空降在一个地方,我们都不知自己身处何地。我们这个国家上千年的历史,赋予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被现代化的挖土机,碾路机摧毁,历史留存在年迈的老人的记忆里,并和老人的生命一起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至于那些口耳相传的只言片语,缺少了直观的感受,亦将走向终结。
很庆幸,全国人民深受雾霾之苦,大声斥责环境问题之时,我所求学、生活的城市西宁,仿如一片世外桃源,一如既往的晴朗天气里,我们所看见的雾霾,是报纸上的两个黑体大字。很庆幸,大部分城市在丧失自己特征的时候,青海的山还是山,海还是海,油菜在适合的气候里还在盛开。很庆幸,中国有这样一片不追求经济效益的土地,自然和文化可以自由呼吸,自由伸展,向我们每个人展示着它所特有的魅力。
在这个干净的城市里,呼吸着干净的空气;在这个有信仰的城市里,吃着放心的食物;在这个多民族的城市里,感受着多样的文化;在这个不追求经济效益的城市里,每个人的心灵都没有超负荷的载重。所以,生活在西宁,我感觉很幸福。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幸福的人,构成了这座幸福的城市。我已经开始期待今年最幸福城市的榜单了。
【作者简介】席杨杨,浙江温州人,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