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昌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遵循“创新”理念,把语言学、心理学、阐释学、哲学、美学、思想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等相关规律及其原理科学而灵活地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
要学会“置换”。在语文创新阅读教学中,应从语文问题着手,深入分析语文文本的构成要素,启迪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寻找新元素,思考新方向、探索新途径、得出新理念。在语文创新阅读教学中,为了获得对文本的解读,应使用置换原理把相关的句子或字词进行置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析比较,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等。
要学会“组合”。按照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诸多事物及现象间存在着同质异构、异质同构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系统统帅部分,而部分决定整体。它们有规则亦有组织,系统是以某种方式构成的内在联系或结构整体,它对组织中各要素的制约是通过结构发生作用的,组织结构决定整体系统之功能。在语文创新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善于运用该组合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针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教师就应诱发学生将文章按一定的顺序组装起来,使之层次分明而脉络清晰并具有逻辑性。由此,既能帮助学生领会文本结构,清理解读思路,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
学会“迁移”。依心理学理论观之,迁移指“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创造性学习中,迁移的基本原理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方法、技能、观点或态度对解决问题的积极影响。而在阅读教学的创新思维中,迁移之本质莫过于举一反三而触类旁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方法概括的迁移、类属关系的迁移、因果联系的迁移等。方法概括迁移可在阅读中进行,如分析语段、归纳段意、概括题旨、手法鉴赏等都可运用迁移原理思维方法进行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所谓类属关系的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知识间的多种因素所拥有的共同特点能产生普遍的原理、概念、规律,可作为认识和掌握其他类似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通过文本知识的对比,探究知识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及其共同点,进而运用其共同点去获取新知识、新方法、新见解、新观点以及新理念的思维教学。比如:我们可以将语文文本依据其共同点进行重新归类,再根据其共同点进行同理解读等。因果联系的迁移指从某事物所出现的某种现象,进而联想到该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恰当运用因果迁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寻求文本中的内在联系,使其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思维,实质上就是多门相关学科原理在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其理念的构建必将助力语文阅读创新教学思维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从以下诸方面入手:
与作者对话,培养创新意识。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作者展开对话。无可厚非,创新意识之培养不但针对文本自身,其作者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通过解读作者的创新意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作者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创作上的创新之处,从而启迪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学习其创新精神。
与观点对话,激励创新精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文本解读可获得许多新信息。文本中作者透视出诸多富有哲理的观点和深刻的道理,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精神。如教学鲁迅的《故乡》,文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名话就富有深刻的哲理,不仅能启发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成就自我,同时也可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与思路对话,发展创新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彻底打破作者的行文思路及种种思维定势,努力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基本原则。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在语文课堂上激起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争鸣,让学生能充分打开其思路。使他们克服经验与思维上的定势,用新的观点和视觉解读文本,审视文本,看待问题。
与疑难对话,鼓励创新思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努力培养用“扬弃”的哲学观解读文本。学生可通过发现疑难问题进而鼓励其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民主原则,尊重学生学习思维中的积极因素,充分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内容,敢于发问,勤于解答。要通过疑难对话不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向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课文、解读旨意、思索对象及扫描文本,进而形成对文本疑难问题的多维立体的思维网络,以致寻到解决问题之最佳方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视学生为课堂主体,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来鼓励其创新思维,提高其思维能力。
与思想对话,磨砺创新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磨砺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譬如:针对文本内容须开展学生间的广泛交流甚至是交锋性式的讨论,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激烈碰撞,进而加深对文本阅读内容的深刻认识与领悟。当然,在学生思想交锋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和引导,且注意并善于发现来自不同学生的不同意见,适时予以点评。通过学生间的思想对话,循序渐进地磨砺其创新思维品质。
与精品对话,开启创新智力。学生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关系十分密切,智力乃创新思维之本。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对学生产生文之传授、道之教诲、理之构建、情之熏陶,而且还有心之洗礼、智之发掘等。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与精品对话,多读精品、细读精品、常读精品、深读精品、精读精品、品读精品。不仅要使学生能写会说,境界高远,思想健康,还要让学生思维敏捷,善于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擅于训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养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想象联想、创造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与自己对话,拓展创新视野。高中语文课标指出:“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等书社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博览群书而自觉探求,发展自身的独立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优秀文学作品,要能常读常新,不断从中获得新的感悟、新的体验和新的发现。通过拓展阅读,能让学生学会尝试和探索新的阅读方法,开阔自己的创新视野,追求思维与表达上的创新,进而升华其创新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学须要求学生“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学得更好”。显然,阅读也不例外。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事实上已不满足于课堂上语文教师的点滴授课了,他们已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主见,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了掌握知识及规律的本领。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与自己对话,拓展创新视野,自觉探求知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诚然,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思维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思维”。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并努力开启学生的创新智力,拓展创新视野,其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创新思维的本质内涵,建构创新思维的基本理念,解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策。并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而恰当地运用创新学的相关理念精心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努力开拓学生的语文创新阅读视野,将阅读创新理念熔铸于创新实践之中,激思励新,夯实基础,通过阅读教学科学培养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通聯:广西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