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http://www.caijing.com.cn/review
最近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得市场开始担心滞胀的风险。“滞”早已存在,而“胀”属于新忧。这一系列事件包括:国际原油价格今年上半年的攀升、北方生猪疫情、山东寿光水灾、一线城市房租价格上涨等。
笔者的判断是,短期内(2018年下半年、甚至2019年上半年)不必过分担心通胀。CPI同比增速的中枢水平从2.0%上升至2.5%左右是可能的,但很难继续上升。CPI中枢突破3.0%的概率极低。
原因之一,是目前导致通胀预期上行的事件,都属于供给侧冲击,并没有得到需求方的支持。而如果缺乏需求方支持,“胀”的可持续性就值得怀疑。
原因之二,是目前这些供给侧冲击中,油价、蔬菜、猪肉的价格能否持续上涨,存在不确定性。全球油价的走向取决于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冲突是否会继续加剧。蔬菜的生长周期通常在一个季度以内,寿光水灾的影响很可能难以持续。至于生猪疫情,一方面,疫情目前影响的存栏数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有疫情扩大的预期,农户可能让生猪提前出栏,这可能会放大而非缩小短期内生猪供给。
原因之三,虽然一线城市房租的上涨是真实的、而且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但这对CPI中房租部分的影响微乎其微。其一,房租在CPI篮子中的占比相当有限,约在15%左右;其二,CPI篮子中的房租有很大一部分是所谓虚拟租金,是统计局根据固定系数测算的自住房的成本,这几乎是固定不变的;其三,即使CPI篮子中房租部分会影响市场租金变动,一线城市在其中的占比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即使一线城市房租继续上升,CPI篮子中的租金也可能岿然不动。
原因之四,是目前货币因素在持续压制CPI走势。从历史上来看,中国M1同比增速与CPI同比增速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前者变动要领先后者一年左右。今年初至今,M1同比增速不断下行。今年2月至今,M1同比增速已经连续多个月低于M2增速。从历史经验看,这意味着总需求未来将会继续下行,而通胀也会相应地面临滞胀压力。
不过,通胀虽没有近忧,但或有远虑。笔者最担心的,还是CPI中的食品项。过去一年半时间内,食品价格增速都在压低CPI增速。目前有三个原因使得我们担心中期内的食品价格反弹。一是猪肉价格负增长的时间长度目前已经达到历史平均水平;二是今年夏季北半球气候普遍异常;三是中美贸易戰可能影响进口农产品(尤其是大豆)价格。很可能从未来某个时候,食品价格将会重新成为显著推升CPI增速的力量。
总体而言,短期内不必过分担心“滞胀”中的“胀”。CPI同比增速中枢水平上升幅度将会非常有限。通胀方面的考量不会成为制约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程度的明显掣肘因素。更显著的掣肘因素依然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与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短期来看,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空间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