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华,邢立帅,向菲龄,刘玉琳(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404000)
随着医院感染形势日趋严峻,国家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医院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全国多数医院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简称软件)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医院感染监测预警系统成为医院感染工作必然的趋势[1]。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转变了医院感染监控模式,提高了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和控制干预措施落实的依从性[2-3]。通过软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更能大幅度地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运用软件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控后,通过及时正确处理预警信息,更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医院感染情况。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新问题,即医生查看预警信息必须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中点击“院感”菜单键才能查看,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处理预警信息不及时。在此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信息系统产生的自动预警信息超过24 h未进行处理的情况称为“延迟处理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延迟处理率=延迟处理预警信息例数/软件预警总例数(同时段)。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应用质量管理工具——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法。PDCA 模式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所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4]。通过计划(plan)、实施(do)、处理(action)、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步骤,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软件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以降低处理预警信息延迟率,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现报道如下。
1.1 数据来源 将2016年在软件中预警信息处理情况设为对照组,2017年在软件中预警信息处理情况设为观察组。
1.2 方法 对2016年我院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监测现状进行回顾,预警信息延迟处理率较高(12.21%)。2017年1月即成立持续质量控制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分析预警信息延迟处理率较高的根本原因,2017年1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法对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计划阶段(plan) 持续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查找软件预警信息处理不及时的原因,确立目标,制定工作计划。
1.2.1.1 现况调查 2015年6月正式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该系统通过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采集HIS、实验室信息系统等系统中感染相关信息,建立动态的感染信息数据库;以200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5]为诊断依据,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自动预警;临床医生每天通过HIS系统的快捷菜单查看预警信息,结合患者病情对预警信息进行判断,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上报确诊医院感染病例,同时,也可以进行主动上报,确诊上报后,感染管理科进行再次审核确认,最终完成上报及监测。由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自动进行统计分析,且记录临床医生和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行处理的具体时间,数据来源可靠,真实有效。
1.2.1.2 原因分析 采用鱼骨图及柏拉图进行根因分析和主因分析:(1)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未引起足够重视;临床医生认为工作繁忙,先保证疾病诊治,忽略预警信息的处理,同时,错误地认为是一种负担或不必要的工作;甚至担心上报医院感染病例会造成科室感染率数据增高或产生医疗纠纷等。其实软件的应用能减少临床医生和管理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6]。(2)运用“二八定律”找出其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即人力资源不足、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准确、管理力度不够、未与绩效挂钩。(3)对2016年延迟处理预警信息的科室及人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科室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1.3 确立目标 通过PDCA循环法的运用,使观察组预警信息延迟处理率较对照组下降50.00%。
1.2.1.4 制定对策 (1)增加人力资源;(2)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3)加强管理;(4)落实绩效考核。
1.2.2 实施阶段(do)
1.2.2.1 增加人力资源 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是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7]。根据需要合理增加人力资源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基础。医院不仅增加了临床医务人员,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符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条款评价要素与方法说明(2011年版)》[8]的要求,即每250张床位配备专职人员1名。专职人员每天查看软件预警,并电话督导未及时处理预警信息的责任医生,起到显著督促作用,全院临床医生提高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意识和处理预警信息及时性。
1.2.2.2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注重培训质量和形式多元化,增强培训效果。进行层级培训,包括院外培训、院级培训、科级培训及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医生在进行感染诊断时更加准确,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1)培训形式包括知识讲座、操作演示、网络视频、应急演练等,多元化培训能提高听课者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2)充分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学习平台,将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放到学习平台中,科室点开学习后有学习记录统计。(3)制作《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院感知识》等应知应会口袋书,同时,购买医院感染相关工具书,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4)针对个别科室操作不熟悉等问题,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到科室实地进行针对性培训。采取深入临床科室培训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的抵触心理,进行良好的配合与互动,帮助临床医务人员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9]。
1.2.2.3 加强管理 落实院、科2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机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提高使命感,才能有效发挥质控的职能。(2)争取科主任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对科主任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从多角度进行动员工作,同时,外派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认识。科主任对法规、规范、规定及制度的掌握,对开展和推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至关重要[10]。(3)加强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兼职人员进行具体培训与指导,再由兼职人员对科室全体医生进行培训和督导,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4)通过医院office Anywhere网络智能办公系统、微信群、短信等多元化平台与兼职人员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1.2.2.4 落实绩效考核 据文献报道,绩效考核在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12]。2016年3月正式按《医院感染实时监控信息系统使用规范》中奖惩办法进行处理。但部分临床医生认识不够,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于2017年3月修订制度,进行加倍处理,并将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在医院每周例会上进行通报,被动提高临床医生上报意识。同时,将该项目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指标,完成考核指标的科室按规定进行奖励,在督促的同时,发挥激励作用。
1.2.3 检查阶段(check) 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对预警信息处理情况进详细督查及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1.2.4 处理(action) 将督查结果在全院进行通报,按规定落实奖惩办法。对在PDCA推进过程中有效的方法进行总结、推广,同时,修订《医院感染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处置规范》。对新发现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如信息工程师能否实现预警信息像危急值一样直接显示到医生最常用的HIS系统中,将有效提升操作便捷性,从而提高预警信息处理及时性。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 对照组延迟处理率为12.21%,观察组为4.57%,观察组在PDCA循环开始后预警信息延迟处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5)。见表 1。
表1 2组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比较
2.2 2组每月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延迟处理率除10月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外,其余月份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由表1可见,2016年延迟处理情况明显,2017年通过使用PDCA循环法,加强培训、管理、干预、反馈等系列整改措施后,软件预警总数差异性不大,而延迟处理例数及预警信息延迟处理率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由表2可见,在节假日期间,预警信息延迟处理率有所增高。因此,在节假日期间做好监管,更能有效地控制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
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软件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主要原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关键措施,使临床医生提高了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能熟练掌握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操作,形成每天查看预警信息的习惯,有效减少了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的发生。并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督导下,所有延迟处理病例均进行了整改,未造成严重影响。
表2 2组每月预警信息延迟处理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以监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才能有效提高处理医院感染软件预警信息及时性,从而提升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