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婷,关建军(陕西中医药大学解剖学教研室,陕西咸阳712046)
解剖学作为一门由基础学科迈向临床知识的桥梁课程被国内外的医学院校均列为必修课,对医学生而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除了理论课程的讲解,实验课在解剖学的教学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数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点多、内容复杂、记忆难度大等问题,解剖学通常被学生列为难学科目[1],尤其是心脏解剖的内容更为抽象,大多数学生在理论课后仍无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方位及心腔内血流方向,这导致心脏解剖实验课程的进行难点重重,因此,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心脏解剖知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解剖实验课通常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上网速度的大幅提升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微博、微信等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在教育领域,微课(micro-lecture)也逐步走进了高校课堂[2],这是网络时代下高校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微课的全称是“微型视频网络课”,其是以微视频作为载体[3],记录教师围绕课程的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国内最先开展微课实践与应用研究的是广东省佛山市的胡铁山教授。2013年以后,随着微课应用的升温,微课及其资源建设进入高校教学改革,并逐渐系统化和规范化[4]。鉴于微课具有内容精简,教学“情景化”,成果开放性等特点[5],国外主要将微课用在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是指调整课堂内外学习任务,重新规划课前、课堂和课后的教学顺序,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交给学生。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我们可以利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实现心脏解剖实验课的课堂翻转。即学生课前以微课的方式学习,课中学生根据微课讲解操作并参与讨论和思考,从而完成知识内化,课后进行测试并针对薄弱环节利用微课自学,强化知识记忆[7]。本教研室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随着本校解剖实验室建设的不断发展,现每个实验室均配备数字化视频示教设备,可用于课堂微课视频的播放,而智能终端和网络的普及,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实现微课的自学,这为“微课”的设计和应用创造了客观条件[8]。解剖实验课将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奠定基础,是解剖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心脏解剖内容抽象,大多学生并未完全掌握心脏四腔位置及血流方向,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实验课堂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每名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详细讲解;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标本变得十分珍贵,操作不当将造成浪费。而将微课引入解剖实验课,因其可在课堂内外反复观看,直到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点再进行操作,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9]。同时,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改变传统解剖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寻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
为了改善心脏解剖实验教学质量,本教研室在心脏解剖的实验教学中,将微课用于翻转课堂进行实践,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学生共100人,其中一个班学生(50人)作为试验组,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另一个班学生(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2个班学生在入学成绩、性别比例、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微课用于心脏解剖实验的翻转课堂主要包括3个阶段,即课前微课资源的构建及学生自学、课堂操作讨论知识内化、课后总结巩固记忆。见图1。
图1 微课用于心脏解剖实验课翻转课堂流程
课前,教师根据解剖实验课表制作微课,微课内容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及重难点、实验目的、操作要求、注意事项及思考题等。视频时长5~10 min,每次实验课可制作2~3个相关微课。制作好的微课提前1周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或发送班级微信群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反复观看学习,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由班委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或微信群解答。
课堂上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并讲解,使学生对操作细节进一步领悟,然后学生分组自主操作,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互相讨论,对尚不明白的部分可继续观看微课或由教师指导,教师要对于学生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及时指出并纠正,最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归纳。
下课前教师针对学生操作当中的问题总结和点评并强调重难点和易错点,提出一些实验课相关的拓展知识和问题,课后学生针对这些内容进一步学习。
2组学生由同一教师进行心脏解剖的理论授课,授课后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试验组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试,知识问答占30%,操作评价占7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7进行整理,计量数据以表示,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按照α=0.05的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验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生测试成绩见表1。
表1 学生测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学生测试成绩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50 50 n F P总分82.74±0.86 75.70±0.86 33.523 0.000- -知识问问答23.46±0.43 20.76±0.25 29.206 0.000操作评价59.28±0.67 54.94±0.89 15.156 0.000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设计和内容经过了教师的反复斟酌和选择,微课时间虽短,但能够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乏味和枯燥[10]。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体视频课也更为感兴趣。微课依托于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设备,促进教学与互联网结合,拓宽了知识传播的渠道,增加了实验课趣味性,改善了学生的课堂体验[11]。而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标本的相对短缺,而解剖实验课作为由基础转向临床的过渡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进行尸体标本的解剖操作是每名学生必不可少的训练过程。在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微课视频的讲解相较于教师的语言讲解更为具体、直观,使得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操作导致的标本浪费,通过作者的测试结果来看,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得以提升[12]。
课堂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自导自演,与学生互动欠缺,更是缺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表达观点的机会,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很多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也不能即时解决,问题堆积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而将微课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不再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过程,而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能被及时讨论和解决,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增加了学习信心,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13]。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与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微课”的出现是教育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的体现,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一个突破,必将是今后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内容。将微课应用于心脏解剖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心脏解剖实验的教学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价值,但微课的应用现今仍处于尝试阶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验证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