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脾虚腹泻的临床疗效

2018-09-29 01:18杨大志杨进廉南充市顺庆区妇幼保健院四川637000重庆市中医院40002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8期
关键词:脾虚脾胃次数

杨大志,梁 佳,杨进廉(.南充市顺庆区妇幼保健院,四川637000;2.重庆市中医院40002)

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是我国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腹泻病在6~24个月的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其中12个月以内的婴幼儿约占半数,同时,该病也常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1]。因此,我国将腹泻病作为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现代医学认为主要由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和气候变化、腹部受凉、饮食不当等非感染性两大类原因引起。中医认为,小儿腹泻病属“小儿泄泻”范畴,对该病的认识主要围绕“脾胃学说”。《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中医认为,婴幼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遇湿热或伤食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腹泻。按照中医观点,小儿腹泻有湿热型、伤食型和脾虚型等多种证型,其中脾虚型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因此,恢复脾胃功能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南充市顺庆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20例脾虚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1.06±0.53)岁,平均病程(3.24±1.46)d;治疗组平均年龄(1.32±0.16)岁,平均病程(3.64±1.23)d。2组患儿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脾虚证泄泻的诊断标准[2]。脾虚型泄泻:大便溏薄,可见未消化完全食物,稍食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伴有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为提高诊断(辩证分型)的准确性,所有病例由本院3名从业10年以上经验丰富的中医主治医师进行联合商讨,确定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经过一致审核后确定。(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非感染性)[3]和《儿科学》[4]制定:①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次以上,一般不超过10次;②大便多为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含有少量黏液;③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④无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2)病程不超过1周;(3)年龄在3个月至5岁之间;(4)无其他严重心、肺、肝、肾疾病。

1.2.3 排除标准 (1)中医辨证为伤食型、湿热型等其他证型;(2)重度脱水;(3)极度不配合;(4)治疗中途服用其他药物。

1.2.4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12个月以下的患儿每天1包,分为3次口服;12~24个月的患儿每天1~2包,分为3次口服。给予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 mg,每天2次。不用止泻剂,强调胃肠内营养,鼓励继续饮食。母乳喂养儿维持母乳喂养,并且适当增加喂养的次数及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儿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口服补液盐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选择低渗口服补液盐(ORSⅢ)补液。每次稀便后口服补液(<6个月50 mL;6 个月至 2 岁 100 mL)直到腹泻停止[5]。(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小儿推拿治疗,具体步骤如下:①补脾经2 min;②板门推横纹2 min;③推上三关2 min;④顺运内八卦2 min;⑤上推大肠经2 min;⑥摩腹5~8 min,揉脐部2 min,揉关元、中脘、天枢穴各1 min;⑦下肢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各2 min;⑧背部自上而下进行捏脊7~10次,至脾俞、胃俞、肾俞穴向上提拉,推上七节2 min,揉龟尾2 min。每天1次,1周为1个疗程。

1.2.5 观察指标 2组患儿治疗后疗效、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

1.2.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及补充建议》(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的腹泻病疗效评判标准[6]。治疗72 h内,若粪便性状、粪便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则为治愈;若症状明显改善,则为有效;若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2.2 2组治疗前后每天大便次数比较 2组经相应治疗后,大便次数均恢复正常,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2组治疗前后每天大便次数比较(±s,次)

表2 2组治疗前后每天大便次数比较(±s,次)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60 60治疗前5.50±1.06 5.45±1.30治疗后1.86±1.30 2.94±1.31

2.3 2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组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2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3 2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组别n 住院时间治疗组对照组60 60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3.54±1.14 5.04±1.51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4.11±1.22 5.23±1.54 4.32±1.03 6.18±1.17

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属“小儿泄泻”范畴。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脏腑娇嫩,“稚阳未充,稚阴未长”,遇湿热或饮食不当等因素常常容易导致脾胃功能损伤,不能腐熟水谷,从而引发腹泻。故《景岳全书》认为,“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至脾胃受伤,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脾胃功能是腹泻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素体虚弱或久病元气不足常致脾胃气虚,运化无力,亦是小儿脾虚腹泻的常见病因病机之一,而脾虚腹泻也是临床上小儿腹泻的常见证型。因此,治疗宜健脾益气、助运止泻[7]。

现代医学多采用抗菌药物、肠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疗法等方法治疗小儿腹泻。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具有抑制消化道内细菌、病毒的毒性,保护肠黏膜的作用,能够大大提升肠胃道的防御抵抗能力,加快胃酸分泌及肠蠕动,使正常菌群获得有效调节,进而缓解腹泻症状。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性细菌,抑制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甚至病原菌,从而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临床已证实,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联用能快速、有效地改善小儿腹泻的症状,具有调节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5-羟色胺等分泌,从而达到减少胃肠道蠕动,减轻肠道炎性反应的作用[8]。同时,免疫球蛋白 A(IgA)、IgG、CD4/CD8比值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说明二者联用能明显提高小儿腹泻患者的免疫功能[9]。

中医在治疗小儿腹泻上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推拿治疗作为一种无须服药、易接受、有效的疗法,已成为治疗小儿腹泻的常见手段之一。有研究对小儿推拿干预小儿脾虚疾病的常用穴位进行统计,前10位穴位依次是: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推上七节骨、按揉足三里、推板门、揉脐、揉龟尾[10]。另有研究对近年来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归纳总结出了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核心处方,包括补脾经、补大肠、推板门、摩腹等[11]。其中,补脾经、推板门、补大肠经温中健脾、提升气机、固脱止泻;推上三关能补中益气,温补脾肾;顺运内八卦能调理气机,开胃助运;摩腹具有温阳补中,健脾和胃的作用,尤以逆时针摩腹为主要手法,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补脾气虚;脐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气舍,揉脐、关元可固本培元,益气行血,助脾运化功能恢复;中脘为胃经募穴,点揉中脘穴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大肠经募穴为天枢,点揉天枢穴可疏导大肠,和中消滞;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络,足三里是气血“百川归海”之合穴,点揉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扶正壮阳的作用;上、下巨虚穴分别为大、小肠经合穴,点揉上、下巨虚穴可调理大、小肠气机;揉龟尾及推上七节骨具有温阳健脾止泻的作用;背脊部分布有各脏腑的俞穴,且为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所在,统络一身阴阳之气。《古今医统》中提到:“肾俞二穴……治泄泻”,且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因此,捏脊、揉脾俞、胃俞、肾俞可疏通督脉之气,振奋阳气,行气活血,调整脏腑。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推脾经、推大肠、摩腹等能调节胃肠的蠕动,增强脾胃功能,从而健脾和胃止泻;揉脐可以提高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调整肠道微生态,从而缓解腹泻症状;揉足三里及背俞穴对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揉龟尾和推上七节骨具有兴奋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调整肛门括约肌的功能,从而达到健脾止泻的目的[12]。临床研究表明,捏脊具有促进早产儿血胃泌素、胃动素的分泌,并且对早产儿胃肠功能有促进作用[13]。TANG等[14]研究证实,捏脊疗法能降低脾虚型泄泻患儿的脾虚症状积分,改善脾虚症状,提高患儿小肠的吸收功能。此外,动物实验也证明,捏脊疗法对脾虚型大鼠的免疫功能及脾虚证候有一定的恢复和促进作用[15],且对胃肠运动及血清、结肠、下丘脑SP物质水平有一定的影响[16]。王红等[17]研究发现,量化捏脊操作于不同施术经脉对正常家兔胃运动均有影响,膀胱经捏脊对家兔胃运动波幅有促进作用。宋晓秋等[18]研究表明,口服补液疗法辅以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较好,且患儿依从性较高。推拿通过体表穴位的局部刺激,由经络传到脏腑,调节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促进肌体的自然抗病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药均能治疗小儿脾虚腹泻,且疗效确切,但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缓解小儿脾虚腹泻症状。推拿作为一种无侵入、无痛苦且高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脾虚脾胃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