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使命与育人机制——以铜仁学院为例

2018-09-29 01:22黄厅厅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铜仁学院育人

叶 丹,黄厅厅,何 波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使命与育人机制——以铜仁学院为例

叶 丹,黄厅厅,何 波

(铜仁学院 宣传部,贵州 铜仁 554300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深入探究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对于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铜仁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展开调研,总结经验启示,提出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 育人机制; 时代使命; 质量提升; 政治生态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是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发展的目标依据。深入调研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特征、问题原因以及途径方法等问题,对于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为使思想政治工作完成得更好,铜仁学院成立调研组,对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以期在总结工作成效、积累经验启示、分析形势使命的基础上,探索推动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一、现状特征:把握高校思政工作时代使命

(一)主要措施

1.坚持育人理念,把准思政“总”方向

铜仁学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确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校各项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铜仁学院党委始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放在首位,把“明德·致用”的价值理念和“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蕴涵于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精神指引和文化涵养,培育和形成了“明德致用·励志卓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坚持育人理念,构建育人体系,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向。

2.完善工作机制,统揽思政“大”格局

铜仁学院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工会、教务处、人事处、学生资助中心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学院党委、团总支、学生党支部、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直接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建新时代讲习所、意识形态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专项工作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增强“四个意识”,持续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各类阵地建设,积极推进“道德讲堂”宣讲、“易班”建设、“黔黔辅导员工作室”打造、“青马班”培养,创建“新时代铜仁学院讲习所”,结合学校实际,打造“干部讲习所”、“党员讲习所”、“青年讲习所”、“专家讲习所”、“名师讲习所”、“网络讲习所”六大专题讲习所并循序渐进开展,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思政工作机制,统揽思政工作长效发展“大”格局。

3.深化理论学习,传播思政“正”能量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政策业务能力,增强工作服务水平。强化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道德讲堂,积极办好思政专题网和“学习十九大”专栏,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媒体育人功能,传递传播思政工作“正”能量。

4.重视意识形态,掌握思政“领”导权

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强化工作责任、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逐步完善舆情分析和网评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舆情处置规程和应急机制;强化意识形态“导向意识”,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遵守政治规矩。

5.推进多元融合,突出思政“主”旋律

铜仁学院党委主动适应新形势,深入研究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规律,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师德师风、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融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推进铜仁学院网、铜仁学院微校园、易班、青年之声和各专业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互通,弘扬媒体正能量,传播学校好声音,宣传学校好形象;大力宣传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在重大节点推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党的建设和教育扶贫等专项宣传报道。

6.打造重点马院,拓宽思政“新”领域

铜仁学院党委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意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教育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建设。铜仁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建铜仁研究基地;与铜仁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争取整合铜仁学院网、铜仁学院微校园、易班、青年之声和各学院、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网上教学资源,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线上网。严格按照教育部“05”方案要求,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课程,增设公共选修课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

7.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思政“厚”基础

铜仁学院党委制定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在选拔、考核、任用、待遇等方面给予思政人员以倾斜政策,着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政工作队伍。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领导机制,师德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机制,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培训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1],引导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坚持将师德教育作为新教师入职教育,优秀教师团队、硕士生导师培养,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领军人物培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持续夯实思政工作的“厚”基础。

8.厚植大山文化,搭建思政“多”载体

铜仁学院依托大山、扎根本土、服务地方,紧密结合铜仁市“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城市文化精神,构建了以“厚重·包容·灵性”为特质的大山文化体系,从大山特质中生成的文化内涵,既能涵养师生的品格,又蕴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文化”品质。结合大山文化建设,不断挖掘提炼和宣传学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名家名师为人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生动展现教师的精神风貌。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铜仁学院的“明德”精神和“厚重·包容·灵性”的大山文化品质融入其中,完善“大文化”格局;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统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推进新一期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融通宣传、思政、文化一体化建设模式,形成了校园文化月、社团文化节、廉政文化、“一院一品”等校园文化品牌,搭建了“明德致用·励志卓越”的多维文化载体。

(二)工作成效

1.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铜仁学院坚持“明德·致用”的价值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抓思政、促教学”,大力推进本科质量工程。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2017年就业率为97.70%(表1),居贵州省地方高校前列;学生的考研积极性不断增强,考研人数和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近三年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00余人;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积极推进国际教育本土化,与美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等50余所高校合作,招收了11个国家的404名留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面和获奖率明显提升,学生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省部级以上竞赛中屡获佳绩。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生源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以铜仁学院作为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人数大幅增长。2017年招生录取分数线文史类、理工类分别高出省控线42.9分和36分,生源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建成了完善的助学机制和资助体系,确保学生完成学业。

表1 2013—2017年就业率比较一览表

2.科研水平持续提升

铜仁学院坚持“铜仁需求·国家标准”的质量观,以思政工作的活力源泉激发教职工的科研热情,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科研水平持续提升。总体上,2017年较2016年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参见表2),项目类增加59项,著作类增加25部,核心及以上论文增加113篇,专利类增加136项,科研经费增加5200.31万元,科研成果获奖增加27项,其中“铜仁学院民族传统知识融入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课程创新研究团队”获第二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称号,获批30项铜仁市哲学社会科学奖,获奖总数超历年该奖项获奖总数之和,获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各1人,实现了零的突破。另外,教师的论文首次发表在国际最顶级的学术期刊《Nature》上;《铜仁学院学报》所刊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高级别的刊物收录、转载的数量大幅上升,影响因子不断提升,在29种全省高校学报类期刊中,在地方高校学报中排名第一。大学科技园高效运转,创新创业先行先试,科研成果显著增加,科研水平稳步上升。

3.社会服务富有成效

铜仁学院坚持“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实践观,全面推进教学服务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过程中,担当社会责任,激活创新精神,增强服务能力。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开展理论辅导、决策咨询、社会调研、项目论证等活动。大力推进校政、校地、校企产教融合,组建了铜仁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联盟,有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盟单位160余家,将办学的边界拓展到铜仁市的边界,变高校“象牙塔”为“黄金岛”。在全省高校基层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成果评选中,铜仁学院荣获佳绩;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大型文艺活动;与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深度合作,开展民族文化、民族医药、佛教文化、地方志、文化产业发展与规划等研究[2],致力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把“明德致用、励志卓越”理念演绎成“奋发有为”四个大字,写在了黔东大地上。

4.大山文化愈发彰显

铜仁学院坚持“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文化观,秉承“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以“厚重·包容·灵性”为特质的大山文化体系。从大山特质中生成的文化内涵,既能涵养师生的品格,又蕴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文化”品质。这种卓越的大山文化,要求学校在自然秉赋上克服局限、依托大山、扎根本土、服务山区;在涵养师生品格上厚植大山的坚强与担当、稳健与厚重、开放与包容、智慧与灵性。以大山文化体系为基础,推进了校园文化景观、雕塑群、场馆、导视系统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仁者乐山”,大山文化体系与“山”字型人才培养体系融为一体,蕴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文化”品质。

表2 2013—2017年科研情况比较一览表

资料来源:铜仁学院科研处于2018年3月提供。

5.办学形象备受赞誉

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厅长批示“铜仁学院的转型发展很有特色和成效,值得各校学习和推广”。铜仁学院的先进经验、典型事迹还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贵州日报》《当代贵州》《铜仁日报》等报刊和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金黔在线、多彩贵州网等百余家新闻媒体报道;央视记者、省市记者以及中国网、中华网、凤凰网、网易等30多家国内知名网络媒体记者也纷纷前来铜仁学院采访。“铜仁学院”四个字越来越响亮,良好的办学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称赞。

6.育人思想深化人心

强化党内监督、民主监督、重点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严肃各级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和教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健全全方位育人机制,不断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实抓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育人思想不断深化人心。

二、问题原因:找寻应用型高校思政工作脉络

铜仁学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工作举措有力、建设成效明显、特色亮点突出,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定位和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在思想认识、任务分工上存在一些偏差;二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够稳定,尤其是辅导员存在转岗现象;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指导不顺不力的现象,工作推动受到一定的阻碍;四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管理不够规范,在工作开展有方案、工作推进有记录、工作落实有总结等环节有待规范;五是对思政理论专任教师提升培养的鼓励扶持力度不够;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特色与品牌效应未能很好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予以彰显。

三、经验启示:统揽全方位思政工作格局

(一)“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是根本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亟不可待。高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强化政治意识,有助于把牢正确办学方向;强化阵地意识,有助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强化育人意识,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与担当,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立德树人上大有作为。

(二)“落实立德树人 促进人的发展”是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依据[3]。高校师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与归宿,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素渗透到全过程和各领域,会更好地围绕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关照好人的需要和利益,服务于人的发展和解放,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聚焦问题导向 加强工作统筹”是抓手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统筹和协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提升。统筹好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两大渠道、十大育人体系各环节各层面关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四)“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是关键

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4]。党政共同负责,做好统筹协调,制定行动方案,编制任务分解书、工作路线图;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完善的体制机制;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堡垒作用,担负起直接联系、引导、组织和团结师生的重要职责;强化监督机制,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形成科学的考评方法。

(五)“合理投入资源 完善工作条件”是保障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在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地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工作投入的优先地位,切实加大政策投入、人员投入、经费投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保障,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地位的落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归属感、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对策建议:滋养大思政十大育人体系落地开花

积极完善具有铜仁学院特色的“红色引擎•四轮驱动”三全育人体系,持续打造“明德印证”大思政品牌。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制定思政课综合改革方案并实施;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研究制定课程育人指导意见并有效推进。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修订科研管理办法,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适时编写师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读本,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研究制定实践育人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按要求分类修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重。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研究制定文化育人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统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把大学精神和富有鲜明特色的大山文化融入其中;进一步统筹推进校园文化活动月、社团文化节、廉政文化进校园和“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修订校园网络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网的建设管理;编写师生网络文明素养指南和校园好网民培育方案;开展网络管理员、网络评论员培训,大力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开展网站评选,推进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易班、青年之声等互联互通平台的内容建设,弘扬网络正能量,传播学校好声音,讲好学校好故事,宣传学校好形象。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方案,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委员培训、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理情景剧等形式活泼的心理健康活动,研究制定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预防、干预工作方案并实施。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梳理各部门和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把管理育人情况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制定干部培训规划,提高各类干部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研究制定服务育人质量提升计划,研究梳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图书资料、医疗卫生等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明确服务育人的内容和路径,把服务育人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健全完善资助管理制度和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办法,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制定资助育人实施方案,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引导基层党组织明确职责、健全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教、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制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建设述职评议实施办法;制定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实施办法,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善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管理办法,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1] 李非,匡素芳.当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现状及建设路径探究[J].理论观察,2015.

[2] 高克新.对新升本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以铜仁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3.

[3] 朱仁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 苗遂奇,翁淮南,刘文韬,等.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层领导谈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J].党建,2011.

Mission of the Times and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YE Dan, HUANG Tingting, HE Bo

( Propaganda Department,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advantage to ru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The found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es in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refore, the deep exploration on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lly implement the basic task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promote the reform and re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work aims to develop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ongren University, sum up the experience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improving the corresponding q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education system, mission of the times, quality improvement, political ecology

D64

A

1673-9639 (2018) 09-0090-06

2018-05-28

贵州省2018 年理论创新课题“基于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创建视角下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研究”(GZLCLH-2018-141); 铜仁学院2017 年度校本应用专题研究项目(trxy201715);铜仁学院2017 年度党建研究项目(DJYB201717)。

叶丹(1972-),男,贵州铜仁人,副教授,铜仁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铜仁学院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创新团队 核心成员,研究方向:高校文化哲学。

(责任编辑 赖 全)(责任校对 毛 志)(英文翻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铜仁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