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防范数学解题失误

2018-09-28 00:12唐军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数学

唐军

【摘 要】小学数学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解题能力至为重要。小学生解题常见错误大都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认真作业,防患于未然,并不断地在“讲—练—讲”中培养学生细心解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常识和数学思维,养成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尽量减少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解题错误;细心审题

小学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发面的发展。小学数学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解题能力至为重要。

学生解题常见错误情况繁多,但是类型大同小异,而且大都与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细心作业的习惯,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数学作业或者考试中常见的错误,不让一个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一、养成细心审题,严谨思维的习惯

小学数学是一门追求精准的学科。不细心看题,马马虎虎做题容易导致诸多错误。比如填空题:盘子里有糖果M颗,红色的是白色的3倍多5颗,白色的有多少颗?有的学生将M看成常用的X,写成3X+5。又如列式计算:用2/5与1/5和去除它们的差,商是多少?学生列式(2/5+1/5)÷(2/5-1/5)即把“除”看成“除以”。教师要特别强调“除”和“除以”二者之间的区别,并结合练习重点练习和纠正。

还有许多错误也是出现在细节上,结果功亏一篑。如:制作一只长1米,宽8分米,高6分米的无盖长方体玻璃鱼缸,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这个鱼缸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十分清楚怎样计算,长方体鱼缸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可是题中长却是1米,有的学生将长误认为是1分米,如此列式及计算自然错误。

在求类似几何图形面积、周长、体积这类题时关注单位是否统一,所有涉及到可能需要单位换算的地方都要标示出来,要换算的先换算,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列式计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抄写数字之后一定要逐步仔细检查,防范数字或单位出现错误。

二、牢记各种概念,分清相近概念

概念混淆,是指在同一个问题解答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把原来的概念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速度的平均值=几个不同的速度之和/速度数量。学习“速度的平均值”和“平均速度”这两个概念后,让学生在作业:

一只轮船从甲港出发,顺水每小时航行24千米,3小时到达乙港。这只轮船返回时逆水航行用4小时回到甲港。这只轮船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有的学生这样错解:24×3÷4=18(千米),(24+18)÷2=21(千米)。这道题实质上是要求这只轮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上述错误中的结果每小时21千米,是顺水航行的速度(每小时24千米)和逆水航行的速度(每小时18千米)的平均值,即求得的是一个“速度的平均值”而不是“平均速度”。

显然上述错误就在于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用“速度的平均值”去替换“平均速度”了。教师在讲课时应该仔细区分近似概念,防止学生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三、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每个物体有几个面,各是哪个面,如做这个物体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哪些面不用考虑。只有这样用心观察、获得丰富的体验之后,学生思考问题才更加全面,更符合现实情况。比如下面这道制作鱼缸的练习题:

用玻璃做一个长方体的无盖金鱼,缸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请问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正确的解法是:40×40+40×35×4=7200(cm2)。而有的同学则考虑不周全,缺乏生活常识,甚至没有看清题干的提示“无盖”。

这些错误则是由于学生缺乏起码生活常识,未能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解题时缺乏基本常识的指导。因此,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

四、仔细读题,留心数字或文字的陷阱

小学生数学中出现的问题常常是非智商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审题不够细致,满足于对基本知识的一知半解所致。这些学生观察问题局限于表面现象,考虑问题不周全,常常载到数字或文字的陷阱里边。

由于看题不仔细,常常会重复出现这样的错误:

(1)3/5乘1/4与2/3的和,积是多少?有的学生看一步写一步,一看3/5乘1/4就先将3/5×1/4再加上2/3。“和”与“积”沒有看清楚,导致计算错误。

又如:(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不少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式解答:①24×2/3=16(厘米),②24×1/3=8(厘米),③16×8=128(平方厘米)。这里学生对题中的“24厘米”和“2:1”这两个条件缺乏真正的理解,而把“24厘米”当成了“2:1”这个比的总数量,这是学生对“按比例分配问题”一知半解的具体表现。

教师应该通过反复练习,再三提醒学生仔细审题、细心作业的习惯,摒弃粗心,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数学作业或者考试中常见的错误。

五、结语

学生解题经常出现错误,就在于审题时未能注意细节,对相似概念未能明确区分,或者缺乏起码的生活常识,没有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洞察数学对象的能力,认真分析、深刻理解题意,在解题前、解题中、解题后的反思。在不断的“讲—练—讲”中培养学生细心解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常识和数学思维,养成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段安阳.深度思考: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关于小学数学思考的深度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8(8).

[5]李加军.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8).

[6]何凤梅.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8(7).

[7]申艳.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 黑龙江科学. 2018(7).

[8]翁凯庆.数学教育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小学数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