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的海外征途

2018-09-28 02:54尘雪
看世界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印度

尘雪

印度与世界第一大电影出口国(美国)的出口差距越来越小。早在2005年,有74部印度电影在英国发行,而英国发行的本土电影则只有61部。

“最近看了一部2016 年的印度电影《她和他的故事》,看完很感叹,电影探讨了性别平等这个时下热门话题,台词很了不起,加上之前在电影院看的《摔跤吧!爸爸》《我的个神啊》《神秘巨星》《起跑线》,我看印度电影真的很有共鸣。”曾经在印度生活过的记者小陈如此说。她是一名印度电影铁粉,在中国大陆公映的印度电影、最新出炉的热门印度电影、国际电影节上受关注的印度电影,她都通过各种途径找来看。

不仅是中国观众,在意大利看过《法庭》(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的莱奥,也被印度電影圈粉。这部电影以无稽、荒谬的情节和对白,展现一宗死亡案件—一位孟买下水道工人被发现陈尸于他的工作地点,死因导火索竟然是65岁的民间歌手兼社运人士的一首歌曲。该片审视家庭背景与阶级如何制造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社会,成为文艺照进现实的典范。

“非常期盼今年9 月在华公映的《护垫侠》。”小陈说。确实,近年来印度电影在海外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或许,这跟印度电影题材多元多彩,关注现实引发情感共鸣,呈现形式独特,以及后劲十足的海外发行,不无关系。

“全世界一半的忠实观众”

印度的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常与美国的好莱坞影业相提并论。其实,印度除了宝莱坞,还有另外两大影视基地:托莱坞(Tollywood)和康莱坞(Kollywood)。托莱坞影视基地位于印度中部的海德拉巴,其电影使用泰卢固语拍摄。康莱坞则位于南部金奈。托莱坞和康莱坞也为世界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印度电影,特别是文艺电影。在过去10 年,越来越多投入高、制作精良的印度影片都投放到西方市场。《勇夺芳心》《 印度往事》《我的名字叫可汗》《机器人之恋》《三傻大闹宝莱坞》等影片在北美取得良好反响,印度电影日益加大了对以北美为首的海外市场的拓展。

2009 年的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以下简称《三傻》),获得7.1亿卢比(1卢比约合人民币0.1元)的全球票房收入,其中海外票房占总票房的一半,创造当时印度影片海外发行的最高纪录,成功引起全球电影市场注目。2013 年的《金奈快递》更是打破多项记录,在海外获得11.9亿卢比的票房收入。而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则代表着宝莱坞向好莱坞的靠拢与迎合。

近期,美国最大的流媒体服务商奈飞更是声称:接下来将会有1亿奈飞订户来自印度,有关印度的影视内容也会在奈飞这个全球平台上收获更多的观众,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印度电影。

不光在欧美发达国家,近几年来,印度电影在亚洲和非洲等大陆也日益闪耀。

根据美国《综艺》杂志的报道,位于孟买的印度最大电影工作室之一的“爱神国际”(Eros Intl)2016年将一部讲述家庭煮夫和职业女强人故事的电影《他和她的故事》发行到了非洲国家科特迪瓦、津巴布韦。该公司还将其出品的2015 年票房大片《巴霍巴利王》发行到了非洲的摩洛哥、突尼斯和欧洲的波兰。而《巾帼拳王》和佩丽冉卡·曹帕拉主演的犯罪电视剧《谍网》,更是被发行到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2013年,在前两国发行的印度电影《鸡尾酒》收获了超过10万美元的票房。

宝莱坞另一家大电影公司—亚什·拉杰电影公司,将电影发行到秘鲁、巴西、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埃及、葡萄牙和莫桑比克。它也是将电影《黑色的风采》(2005 年)发行到韩国的第一家印度公司。2014 年,该公司的《幻影车神:魔盗激情》在中国上映,收获了近2000万元票房。

跟随着好莱坞的脚步,爱神国际也瞄准了中国市场,如2017年在中国发行了《极限特工3 :终极回归》。其实,早在3年前,该公司就进入了东亚市场,其出品的《印式英语》在韩国和日本创下了150万美元的收入。

爱神国际日前宣布跟俄罗斯的电影发行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旗下的Central Partnership结成伙伴关系,相互在自己的多平台上发行印度和俄罗斯影视内容。

来自UNCTAD 数据库的数据表明,印度与世界第一大电影出口国(美国)的出口差距也越来越小,反映了印度在世界电影出口市场上的强劲表现。难怪有西方媒体撰文称:“宝莱坞拥有全世界一半的忠实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电影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电影公司青睐的外包基地。印度在承接电影制作外包业务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低、熟练运用英语和相对成熟的技术等。或许你并不知道,好莱坞电影《惊变28周》和英国独立电影公司的《河岸故事》等,就是由一家位于印度孟买的电影公司(Prime Focus)做的后期。

缘何在海外受欢迎

印度电影和印度电影公司在海外为何受欢迎?毫无疑问,这跟印度文化的全球化魅力成正相关。笔者在印度生活期间发现,印度人非常爱看电影,看电影是印度人“全家总动员”的项目。印度电影导演萨赫戴夫·库玛·古普塔曾说过:“印度电影既是夜总会又是神庙,既是马戏团又是音乐厅、比萨饼和诗歌研讨会。”

不仅海外的印度人通过电影的媒介强化身份认同,而且被印度文化辐射的东南亚也深受印度文化影响。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 已经形成一个印度文化圈。例如,印度的纱丽、瑜伽和其他传统形式的民族文化,在美国和欧洲特别受欢迎,加上许多新潮的娱乐明星的引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而电影就是其中一种满足他们对印度文化好奇心的方法,这些文化的追随者也就成了印度电影的潜在观众。如印度电影《乍喜乍悲》在南非上映6周,便超越了当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记录。特别是曾经殖民过印度的英国,是印度最大的海外电影

市场。在2005年,有74部印度电影在英国发行,创下了新纪录, 英国发行的本土电影则只有61部。

此外,印度電影在海外不断施展影响力, 跟印度政府非常重视电影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印度政府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市场经济政策,形成了较为灵活的电影产业运作机制,促进了电影业的发展。

当然,印度电影业的国际化征途如此成功,最直接的原因是成功而有效的海外推广。

海外推广别出心裁

在印度电影发行商达斯看来,印度电影发行公司在海外发行力度非常大。电影发行商Reliance BIG Pictures公司在进行电影推广时,不仅要在各地媒体投放电影广告,而且还对潜在观众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布定位,然后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包括电子邮件、海报、宣传页、主题推广活动等)覆盖所有目标人群。

中国电影研究学者罗艳总结道:为了提高影片的国际亲和度,印度电影大量使用英语,并调整片长适应海外需求。据统计,2009年较受关注的81部印地语影片中,有49 部使用了英文片名。而印度的歌舞片一般片长为18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为符合海外观众的习惯,缩短了电影中的歌舞片段。如2010年上映的《风筝》,针对本土和海外发行了124 分钟和90 分钟两个版本。

又如,从《三傻》开始,为了方便电影被国外观众接受, 印度电影减少了传统歌舞片段, 或剪短歌舞时长,或配合剧情才设置歌舞。印度电影放下对自己电影传统的执着,在保留原有特质的前提下,让自己变得适合国际化传播。

“印度人很懂得利用国际电影节宣传印度电影。印度是世界上电影节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印度每年举办各类国际电影节十余次,国内电影节不计其数。”罗艳说。

据悉,印度中央政府举办的比较有影响的国际电影节有三个:一是印度国际电影节, 是印度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故事片电影节,1952年举行第一届, 是亚洲最早的电影节;二是始于1997 年的孟买国际电影节,该电影节为纪录片、短片和动画片电影节, 是印度唯一由专业电影机构主办的国际电影节; 三是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每两年一届。

印度电影界还热衷在海外举办电影颁奖典礼, 争取国际电影界和媒体的关注。例如自2000年起,已在英国、南非、荷兰等国举办的素有“印度奥斯卡奖”之称的“国际印度电影学院奖”颁奖典礼,主要目的就是在海外推广印度电影。典礼上宝莱坞大腕云集,吸引了大量眼球,达到了电影的目的。

而对于国际上知名的电影节,印度方面也积极参加,最为重视的是戛纳、柏林和威尼斯三大电影节,每届都选送许多影片、由著名影星参加。而近几年来,印度电影也积极参与这三大A 级国际电影节之外的国际电影节。例如,讲述3个印度农村女性的故事片《炙热》, 就参与了2015 年多伦多电影节和2016年的伦敦电影节。

此外,印度的大量影片通过合拍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印度已与德国、意大利、巴西、英国等国签订了电影合拍协议,一方面使得与这些国家合拍电影变得容易,而且可以在当地享受优惠待遇;另一方面, 合拍电影在当地更具市场吸引力,获得较好的票房成绩。

总之, 印度电影的海外市场佳绩,得益于其国际合作、举办或参与电影展、投资或并购外国电影企业、注重开发“印度文化圈” 市场等一系列国际市场开拓策略的成功实施。

“米叔”在中国

而在中国大陆, 随着《苏丹》和《护垫侠》在2018 年9 月的公映, 印度电影延续着2015 年带给中国观众的“惊喜”。

如果说AR拉曼、雷苏尔和马吉德·马吉迪、米拉·奈尔等印度大师级电影导演在西方世界逐渐建立名声, 那么在中国, 最有名的印度电影人, 非阿米尔· 汗( 中国粉丝昵称为“米叔”) 莫属。

让大多数中国影迷认识并喜爱阿米尔的毫无疑问是2009 年的《三傻》, 不少“90 后” 中国观众看的第一部印度电影也是《三傻》, 知道阿米尔也是因为片中的天才“兰乔”—阿米尔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本人也很像兰乔, 跟他一样充满好奇心, 乐于帮助人。”这部鞭挞印度教育体制的喜剧片, 引发深受应试教育戕害的全亚洲观众的集体共鸣。

该片少有地在东亚国家也取得不俗票房, 成为当时印度宝莱坞电影中海外市场收入最高的一部影片—海外收入高达2500 万美元。2012 年5月, 该片也成为第一部在YouTube正式放映的印度电影。

2015 年,阿米尔主演的《我的个神啊》(印度片名为《PK》)在中国大陆上映,首周末3天拿下3260万元票房。而在华总票房高达13 亿元的《摔跤吧!爸爸》,同样由米叔主演。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等几部印度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中国大陆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或许,这也是电影发行商们的本土化策略成功的表现;又或许,这些电影所反映的性别平等、城乡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对于面对同样社会问题的中国观众来说,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共鸣感。正如影评人梅雪风所说,几部在华叫坐又叫好的印度电影,比主流国产片“勇敢”,它们都敢于真的触碰这个时代的真正疼痛,敢于反映这个时代的真正问题。它们的创作者猛烈抨击现实的冷硬、势利、混蛋,却流露出一种强烈的乐观与天真,颇为打动人。

猜你喜欢
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最高警察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印度数字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
印度现在
印度地毯